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6篇 |
免费 | 177篇 |
国内免费 | 1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6篇 |
废物处理 | 25篇 |
环保管理 | 99篇 |
综合类 | 654篇 |
基础理论 | 111篇 |
污染及防治 | 84篇 |
评价与监测 | 24篇 |
社会与环境 | 127篇 |
灾害及防治 | 1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紫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89,1(1):28-31
恶臭系指一切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它可通过嗅觉神经和三叉神经对呼吸中枢发生作用,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乃至生殖系统,产生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已成为众多人关心的环境问题。 产生恶臭的物质为数甚多,据统计,约有36万多种。恶臭物质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即含硅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某些有机化合物。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对它的评价难以用浓度或排放量来量度,故至今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关于恶臭的排放标准。一般评价认为恶臭的测定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确定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作者针对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用钢板厚度偏差对强度、刚度的影响,提出对材料进厂验收、准确计算、监督检验、保证安全等技术措施和监督检查意见,以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人为干扰强度对村级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研究点与村落中心间的距离作为人为干扰强度的划分指标,把村落按重度人为干扰、中度人为干扰和轻度人为干扰3个等级分为中心区、过渡区和基质区,分析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与村级景观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强,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相应增大,在中度人为干扰强度区,上述3种指数均最大,但优势度指数最小。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景观类型的分形维数减小,斑块的相似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研究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内的人为干扰体,分析了干扰的类型、强度、频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不同干扰类型及其特性对植被退化的作用、干扰体与人口增长、植被退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沟流域人为干扰类型多达8种,但优势的干扰类型是砍伐薪材和牲畜放牧.从近30a的干扰强度变化看,以80年代初的干扰强度最大,并在近20a内保持很高的干扰强度水平;干扰强度的年内变化表现为春末、夏、秋大而冬、早春小.近40a来的干扰频率愈趋增高,年内表现为春秋季干扰频率最高,夏季中等,而冬季最小.人为干扰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反映出人为干扰的现状及其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差异,即由村寨向沟尾和高海拔区、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形成“钟形”干扰格局.认为大沟流域植被的严重退化是所有人为干扰长期共同驱动的结果,与该区人口及其需求迅速增长密切相关.结果还表明,不同性质的干扰对植被的影响作用具协同性,同一干扰体长期连续对植被的影响具累加和放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首先,阐述了美国ACI318-08规范中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假定。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不同,ACI318-08规范是根据构件的受力破坏形态来确定名义抗压和抗弯承载力的折减系数的,相对于延性破坏,脆性破坏构件的承载力折减较多。然后,由平衡条件、平截面假定及Newton迭代格式,推导出林聪悟-直线法的计算公式。编制程序实现该算法时,须根据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对迭代区域进行限定;在确定P-M相关曲线上的拐点位置的基础上,实现中性轴高度在曲线上的分段迭代。通过在曲线拐点处设置微小增量及自动调整中性轴高度等方法,解决了程序计算时可能出现的迭代发散问题。算例表明,所编制程序的计算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冻融循环影响下不同岩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化响应,对青砂岩、灰砂岩2种砂岩,白色大理岩、麻粒岩2种变质岩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和相关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2种砂岩的质量变化幅度明显高于2种变质岩。相较于青砂岩与麻粒岩,大理岩的单轴压缩强度及弹性模量劣化速率最快。冻融前后青砂岩、大理岩的单轴压缩破坏模式发生明显变化。灰砂岩抗拉强度劣化速率显著低于青砂岩。基于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的脆性指数表明冻融作用提高青砂岩的脆性。研究结果可为冻融影响下工程岩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中三角区域已经是我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以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等为重点,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双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本文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我国中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区十群"等进行了多方位比较。结果表明,2013年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1.7万t,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0.1万t;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7.2万t,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93.6万t;烟(粉)尘排放量为81.8万t,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71.4万t。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均位于"四极"的第三。中三角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单位GDP排放强度分别为25.03t/亿元、24.29 t/亿元、13.50 t/亿元,分别位于"四极"的第一、第二、第二。同时,本文还从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煤炭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我国中三角等经济"四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