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86篇 |
免费 | 935篇 |
国内免费 | 28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99篇 |
废物处理 | 152篇 |
环保管理 | 1079篇 |
综合类 | 7796篇 |
基础理论 | 1572篇 |
污染及防治 | 767篇 |
评价与监测 | 482篇 |
社会与环境 | 502篇 |
灾害及防治 | 4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553篇 |
2022年 | 656篇 |
2021年 | 774篇 |
2020年 | 548篇 |
2019年 | 565篇 |
2018年 | 420篇 |
2017年 | 483篇 |
2016年 | 533篇 |
2015年 | 638篇 |
2014年 | 1141篇 |
2013年 | 644篇 |
2012年 | 889篇 |
2011年 | 891篇 |
2010年 | 618篇 |
2009年 | 657篇 |
2008年 | 744篇 |
2007年 | 604篇 |
2006年 | 458篇 |
2005年 | 443篇 |
2004年 | 352篇 |
2003年 | 296篇 |
2002年 | 233篇 |
2001年 | 193篇 |
2000年 | 177篇 |
1999年 | 164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93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31.
湘江霞湾港段底泥的含镉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湘江霞湾港段底泥中镉的含量分布和释放特性,对该河段底泥采样以测定含镉量,并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镉形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湘江霞湾港段受到严重的镉污染,其底泥含镉量最高达359.8μg/g.湘江底泥和间隙水中含镉量的吸附-解吸平衡可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对新霞湾和老霞湾排污口附近河流底泥的镉形态分析表明,镉污染物以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3.3%(质量分数,下同)、65.3%,其次是残渣晶格结合态,分别占总量的26.5%、34.4%. 相似文献
32.
生物炭对土壤中铁生物还原作用和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厌氧精瓶培养实验体系,探讨生物炭对土壤中铁的生物还原和其他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会影响铁还原菌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土壤中铁矿物的还原溶出,降低亚铁离子浓度。培养70d后,土壤-希瓦氏菌(SR)处理组亚铁离子摩尔浓度为(291.0±58.0)μmol/L,土壤-希瓦氏菌-生物炭(SRB)处理组亚铁离子摩尔浓度降为(94.7±32.4)μmol/L。同时,生物炭改变了铁生物还原作用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性的影响。SRB处理组土壤中可交换态锌、钴和镍含量低于土壤-生物炭(CB)处理组,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增加;与SR处理组相比,SRB处理组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钴、镍含量均有所增加。因此,在稻田等厌氧环境下应用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生物炭对铁矿物生物还原、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3.
34.
为了弥补我国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对坡地土壤碳(C)和氮(N)时空分布影响的研究不足,依托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在万安小流域建立的长期观测样地,对比分析了约30年历史的退耕林地及其邻近的坡耕地不同坡面位置土壤的C、N形态、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发现,退耕还林后,显著增加了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储量(P< 0.05),其中表层土壤(0~20 cm)SOC储量增加了25.86 t·hm-2,年均SOC储量增加速率为0.89 t·hm-2. 土壤总氮(TN)含量虽略有增加,但仅限于0~20 cm土层. 退耕林地与坡耕地相比,速效C、N养分如,土壤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0~70 cm)的差异性基本不显著(P> 0.05). 此外,研究还发现空间位置对坡耕地土壤TN、SOC、NO3--N、NH4+-N和DOC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土壤TN和SOC含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大小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而土壤NO3--N、NH4+-N和DOC含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大小则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 退耕林地土壤仅DOC含量受坡位的显著影响,并沿坡面向下呈增加趋势. 结果表明,在评估紫色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时,不能忽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文章通过对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的产生、流动特性及烟气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几种解决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流动所带来问题的方法,使之向灭火、疏散、救援等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6.
37.
38.
简要地介绍了土壤微形态研究方法及其在农业生态与土地退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回顾了近20a的国际土壤微形态研究的内容与进展.在过去的20a中,土壤微形态学在概念、现象的解释、分析技术'以及应用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特别在样品脱水方法、荧光分析、图象处理及定量分析技术上得到很大的发展.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结构的关系,土壤改良对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利用土壤微形态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根系与根际的生态过程,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过程,人为活动对土壤退化,熟化的微形态指标,以及利用微形态指标评价人为因素在现代土壤过程中的作用等,是土壤微形态研究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39.
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和镉污染以及存在形态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测定了土壤中铅、镉总量,并采用五级连续浸提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北京市3条典型公路两侧的土壤样品中铅和镉的存在形态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选3条公路出京方向右侧的土壤铅和镉污染严重,其铅、镉总量分别是北京地区土壤铅和镉含量背景值的1.62~6.69、5.97~18.74倍.土壤中铅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等形式存在,镉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而活性强的离子交换态浓度均较低.不容忽视的是,铅和镉的碳酸盐结合态在碱性条件下稳定,但是具有遇酸释放的隐患.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