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胶州湾12个站位的表层海水样品的表观Cu络合容量(ACuCC)和络合条件稳定常数(K)进行了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胶州湾表层海水的表观Cu络合容量的变化范围为327.3~587.2 nmoL/L,平均值为436.0nmol/L;条件稳定常数对数值的变化范围为7.45~8.34,平均值为7.73,平均值为95.05%.胶州湾表层海水ACuCC呈现东北及西北部高,湾中部及湾口低的特点.胶州湾表层海水Cu络合能力可能是以相对较强的配位体所控制.  相似文献   
242.
负载型纳米Pd/Fe对氯代烃脱氯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实验室制备的负载型纳米Pd/Fe对几种常见的挥发性氯代烃:四氯乙烯(ICE)、三氯乙烯(TCE)、1,1-二氯乙烯(1,1-DCE)、氯乙烯(VC)和林丹(γ-HCH)进行了还原脱氯研究.负载型纳米Pd/Fe对PCE、TCE、1,1-DCE、VC和γ-HCH的还原脱氯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79 h-1、2.35 h-1、1.12 h-1、2.14 h-1和4.02 h-1.氯代烃降解过程中几乎没有中间产物生成,终产物主要为C2 H6和C2 H4,如对TCE进行降解时,生成的C2H6和C2 H4分别占总碳质量比的70%和10%.采用暴露在空气中24 h的负载型纳米Pd/Fe对PCE进行脱氯,8次循环后仍能对PCE快速完全降解,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的稳定性能良好.以γ-HCH为目标污染物对负载型纳米Pd/Fe的反应持久性进行了研究,200 h后负载型纳米Pd/Fe的反应性没有明显降低,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反应持久性能良好.温度对负载型纳米Pd/Fe的脱氯反应影响较大,测得各氯代烃脱氯反应的活化能均高于29 kJ·mol-1.对PCE、TCE进行了脱氯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对氯代烃的脱氯,是连串、平行及多步骤反应的结合.  相似文献   
243.
污泥对水煤浆静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为添加剂,考察添加不同比例污泥的水煤浆48h后的稳定常数,析水层特征,粒度分布等,结果表明:污泥的添加量增加,稳定常数接近于1,当污泥添加量为煤质量的10%时,稳定常数η为0.981,表观黏度为1 106 mPa.s。水煤浆中粒径>190μm颗粒的沉降速度最快,大颗粒的沉降导致底层水煤浆固含率的增加,是水煤浆产生沉淀的直接原因。污泥加入后,在煤颗粒之间形成间隔层,间隔层与间隔层之间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阻止了大颗粒的沉降。污泥本身疏松的网络结构,易吸水的性质是提高水煤浆稳定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44.
以甲基橙模拟废水为降解对象,研究了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对偶氮燃料废水的电催化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初始浓度450mg/L,电解质含量为2%的甲基橙废水在30A/m2电流密度下经180min降解出水甲基橙浓度为2.93mg/L,去除率达99.3%,UV分析表明降解过程以键裂解为主,无其他大分子组分生成,其浓度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变量实验方法研究了初始甲基橙浓度、电流密度、电解质含量及进水流速对甲基橙电催化过程中动力学常数k的影响,得到各因素控制下动力学常数的数学表达式。依据一级动力学模型给出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处理甲基橙废水的浓度预测方程,以其通过电化学反应操作条件的优化实现甲基橙废水的彻底降解或对出水甲基橙浓度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245.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系统讨论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的原理,包括多次相平衡法、改变相比法和标准加入定量法。测定了挥发性有机物在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常数及其在水中的含量。提出了通过测定分配常数作为分析准确度的判据。研究了温度、相比、分配常数和无机盐对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采用顶空色谱测定了河流底泥中的可酸挥发硫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