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2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986篇
安全科学   365篇
废物处理   182篇
环保管理   318篇
综合类   3383篇
基础理论   631篇
污染及防治   554篇
评价与监测   67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城市微污染河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艳芝  刘操  廖日红  姚磊  叶正芳  王培京 《环境科学》2009,30(11):3306-3310
将陶粒、功能化聚氨酯泡沫(FPUFS)、阿科蔓柔性填料、人工水草等4种不同载体与高效复合菌剂BP35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BAF)构成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G-BAF),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城市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4种G-BAF对NH4+-N、叶绿素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3.0%~89.0%、77.5%~89.0%和84.4%~95.2%,均大于对COD、UV254和TP的去除效果.FPUFS含有羟基、环氧基和酰胺基等反应性基团,对酶和微生物的负载量大,因此FPUFS-G-BAF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于其余3种G-BAF.水力停留时间(HRT)对4种G-BAF去除NH4+-N的影响均不显著,而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当溶解氧(DO)浓度由2 mg/L升至4 mg/L时,4种G-BAF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9%~18.0%和12.7%~16.1%.GC-MS分析结果表明,G-BAF工艺能有效地将河水中分子质量较大的难降解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922.
通过试验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联合氧化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进水pH值、H2O2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反应器连续运行时间等因素对出水水质及出水中铁元素形态及其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pH值为2、H2O2加入量为3.2 mL/L、水力停留时间为90 min、出水中[Fe3+]较低时,出水水质最好,COD去除率达90%以上,且反应器运行最稳定;反应器连续运行20 d以上时,出水水质有所下降,填料堵塞严重。  相似文献   
923.
用体视显微镜和电化学极化技术考察了微液滴现象的形成特征及其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金属性质、主液滴性质、气相环境相对湿度和液/固界面性质对微液滴形成有重要影响.微液滴的出现能够增强金属表面润湿能力,促进金属表面液膜的扩展,从而诱发和加速大气腐蚀过程.  相似文献   
924.
试验针对气田压裂返排液,采用撬装微涡流混凝装置进行了混凝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絮凝剂选用PAC与膨润土复合剂,且当膨润土与PAC复配比例为1∶1,投加量为500mg/L,投加位置在管道混合器时,混凝效果最好;助凝剂PAM的最佳投加量为20mg/L,最佳搅拌时间为1min,投加位置在搅拌罐。采用"管道混合器+微涡流混凝器+搅拌罐"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SS、油类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3%和58.1%,黏度可降低52.3%。对混凝处理剂种类、投加量、搅拌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处理剂在设备中的投加位置进行优化,为实现气井压裂返排液不落地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5.
采用静态烧杯实验考察了强化混凝组合工艺解决某水厂出水COD_(Mn)、色度及铝含量超标的问题。结果表明,高锰酸盐与次氯酸钠联合预氧化,配合使用少量黏土、粉末活性炭混合物强化混凝,可以在氯化物不超标的情况下,使出水COD_(Mn)、色度及铝含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26.
赵雪娜 《化工环保》2016,36(2):189-192
对模拟碳纤维生产废水进行“厌氧-好氧”静态小试,根据COD的去除效果确定该碳纤维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二级厌氧-微氧-好氧”组合工艺进行动态中试,考察废水的处理效果及系统的抗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碳纤维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系统具有厌氧池出水pH增大的特点,且抗冲击能力较强;在厌氧池水温为28~38 ℃、好氧池水温不低于15 ℃、废水流量为100 L/h、进水COD为660 mg/L、进水ρ(氨氮)为4.9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50 mg/L以下,ρ(氨氮)稳定在5 mg/L以下,能够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27.
采用新型电滤床工艺在自制电化学装置中对焦化废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该工艺将传统铁炭床改造为阳极滤床,多层不锈钢网电极作为阴极,外接直流电源。考察了COD的去除效果及电压、曝气量等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在常温、p H=6.4、电压6V,反应时间30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78%,出水COD为1 220 mg/L。对废水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存在31种有机物,多为酚类和含氮杂环,处理后68%的物质被降解,包括62%的酚类和91%的含氮杂环有机物。6种新物质主要为脂肪酸、酮类,易于生物降解。可以推断,电滤床法提高了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具有处理焦化废水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28.
本研究以养殖底泥中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采用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材料测定孔隙水中PAHs自由溶解态浓度(Cfree)的固相微萃取技术,以重要海水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参照生物,建立了PDMS中PAHs浓度与菲律宾蛤仔脂肪标化及底泥有机碳标化的PAHs浓度间的定量关系模型,进一步证明了基于固相微萃取的模拟生物法用于养殖区域中多环芳烃监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孔隙水中自由溶解态PAHs浓度(Cfree)显著低于孔隙水中总PAHs浓度(Cwater),且随着环数增加,两者间的差异越大,说明Cwater忽视了生物有效性,从而会高估孔隙水中PAHs的环境风险,因此,Cfree能更好地反映底泥孔隙水中PAHs的暴露水平;菲律宾蛤仔对PAHs的富集系数(BAF)及PDMS-水分配系数(KPDMS)均与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呈显著线性相关,且两者斜率相近,说明菲律宾蛤仔摄取PAHs的主要途径与PDMS相似,且PDMS中PAHs的浓度与生物体内PAHs的残留浓度和底泥有机碳标化的PAHs浓度间均呈现显著相关,说明当底泥孔隙水中和PDMS膜之间达到平衡时,固相微萃取模拟生物法可以用于计算底栖生物和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具有应用于养殖区域中多环芳烃监测的潜力,但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转化和底泥性质对相关关系和监测应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9.
目的为应对在核反恐以及核应急中屏蔽体对放射性核素的监测和识别干扰,对金属材料屏蔽体的放射性核素屏蔽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选用三种不同壁厚、材质的金属作为屏蔽体,探测它们对同一放射源的屏蔽作用。结果发现研究中的几种金属材料屏蔽体对200 ke V以下的gamma射线均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尤其对于低强度射线,经屏蔽体后几乎无法检测到。同一材质金属,其屏蔽性能与壁厚成正比,但是4 mm铝筒的屏蔽效果比3 mm钢筒的屏蔽效果有时候还差。结论在实际场景放射性核素探测识别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材质和不同壁厚的屏蔽体对射线的吸收影响,从而快速检测和识别放射性核素。这对核反恐和核应急过程中的监测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0.
简述了有关放射性样品衰变平衡及平衡时间的基本理论,运用碘化钠γ谱仪对衰变时间介于0~27 d区间内的三组陶瓷样品进行放射性比活度测定,采取t检验法分析了同一样品在0d~7d、7d~12d、15 d、21 d等不同衰变时间条件下,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比活度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实验验证陶瓷样品衰变时间对其放射性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每组检测结果数据的显著性差异水平为5%,若兼顾科学性和经济性,则陶瓷样品的最佳放射性衰变时间应为至少2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