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3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1770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102篇
环保管理   242篇
综合类   3192篇
基础理论   762篇
污染及防治   817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揭示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氨氧化菌(AOB)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克隆测序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AOB群落的演替进行了研究。DGGE结果表明,污泥接种驯化期,AOB群结构的变化较为剧烈,在外加选择压的作用下,种群多样性迅速下降;但随着污泥颗粒化的完成而趋于稳定。测序结果表明,接种污泥中的大多数亚硝化单胞菌属因可快速适应工艺的淘洗过程而被保留在系统内,而亚硝化螺菌属逐渐被淘汰。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在经历了运行初期的淘洗后,AOB含量随着污泥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长;但污泥的氨氧化活性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2.
国内外重金属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有毒重金属对环境的严重威胁正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除了改进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外,各种廉价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新型可选择性重金属捕集剂都是研究的焦点。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功能菌和植物处理含重金属污染已取得相当成效,并在工业上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和发展新型天然吸附剂、重金属捕集剂和生物技术,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处理条件对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石油烃植物修复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植物种类、不同土壤调理剂和菌剂使用等不同条件对土壤中石油烃植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植物修复可使总石油烃的年降解率达到37.8% ~ 73.98%,其中大豆和碱蓬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3种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为商业添加剂>牛粪>蛭石;先微生物修复后种植植物的处理要优于单独的微生物修复及微生物、植物修复同步进行的处理.  相似文献   
994.
考察了不同乙酸钠浓度下非缓冲微生物燃料电池(BLMFC)的运行性能和无机碳(IC)(HCO_3~-或H_2CO_3)积累情况。结果表明:阳极液中IC的积累浓度与乙酸钠浓度呈线性相关,在乙酸钠浓度为0.5 g·L~(-1)和1.0 g·L~(-1)的BLMFC体系中,IC积累浓度分别为8.02 mmol·L-1和13.60 mmol·L~(-1),阳极液出现酸化现象,pH降低至6.2和6.5;体系输出电压(U)与阳极液pH出现相同的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体系最大功率密度(P_(max))分别为242 mW·m~(-2)和428 mW·m~(-2)。当乙酸钠浓度增大到2.0 g·L~(-1)和3.0 g·L~(-1)时,IC积累浓度增加到30.64 mmol·L~(-1)和42.42 mmol·L~(-1);乙酸盐自身的缓冲作用和体系积累的较高浓度IC可以将阳极液pH维持在7.4~8.5,输出电压稳定在350 mV左右;P_(max)增大到668 mW·m~(-2)和699 mW·m~(-2),可以实现自缓冲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95.
大气微生物与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气微生物浓度、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理化因子的监测结果,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分析研究大气微生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的关联程度,说明气象因子对各类微生物浓度的影响大于大气污染因子,特别是对耐高渗透压霉菌。  相似文献   
996.
目前分子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渗透到各相关学科。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及其在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微生物的检测应用及在污泥、生物膜、底泥和土壤等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分析方面,以及环境工程菌的挑选和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巨大研究前景,对该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97.
将小球藻与有效微生物菌群(简称EM菌)、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小球藻与EM菌及活性污泥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固定化处理,形成藻菌胶球(分别简称为CE、CA、CEA藻菌胶球),研究了3种藻菌胶球对珍珠蚌养殖废水中TN、TP的去除效果以及光照度、温度对3者脱氯除磷的影响,同时以无包埋藻菌胶球作为对照组进行96 h持续去TN、TP实验...  相似文献   
998.
生物脱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物脱臭技术是利用固定在载体上的微生物,分解H2S、NH3、有机溶剂等有害、发臭气体,使之成为无害、无味气体,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生物脱臭法与活性炭吸附、药液吸收等物理化学脱臭法相比,具有维护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指出生物脱臭技术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除臭技术。  相似文献   
999.
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堆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生活垃圾的接种堆肥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反应器出口O2、CO2与H2S气体浓度及对堆肥样品扫描电镜照片分析,比较了3个接种组与1个对照组中堆料中微生物总数变化、种群结构演替及堆肥腐熟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料成分为:生活垃圾/成熟堆肥=80/20,有机物约为60%,初始含水率为55%,初始C/N-30时,对于不同接种量的复合微生物接种系统堆料中分别接种0.2%、0.3%、0.5%(质量百分含量),与加入0.3%灭活菌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堆肥系统不仅微生物总数高于对照组,而且其种群结构合理,能明显提高堆肥效率,有效控制臭气的产生,提高堆肥腐熟度。  相似文献   
1000.
猪场沼液是规模化猪场沼气工程排出的具有高悬浮固体(SS)和高污染负荷的一类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生物沥浸法调理实现其深度固液分离,对该废水生化处理达标排放意义重大。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猪场沼液在不同浓度营养剂下的生物沥浸处理,并将获得的沥浸泥作为接种物回流,回流比为1∶1,共连续处理6批,测定pH、过滤比阻(SRF)、泥饼重金属含量及滤水水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当营养剂浓度≥15 g·L~(-1),其处理效果较好且稳定;pH降至3.5以下,SRF降至5.0×10~(11) m·kg~(-1)左右,脱水速率提高86.1%,泥饼重金属的浸出率高,其中Cu≥49.5%、 Zn≥72.7%。沼液经生物沥浸处理后体积减少40%~50%,抽滤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含量、总磷(TP)含量和SS分别从原稀释沼液的27 669.8、1 014.8、582.1和27 857.1 mg·L~(-1)降至423.8~499.3、671.4~704.0、0.7~1.1和0 mg·L~(-1),去除率最高可达98.5%、33.8%、99.9%和100%,大大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的难度。采用生物沥浸法处理猪场沼液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