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08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炼钢污泥为主要原料制备聚硅硫酸铁铝(PFASS)复合絮凝剂,铁铝总浓度为3.0 mol/L。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确定最佳铁与铝物质的量比为9∶1,硅与铁+铝物质的量比为1∶30。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PFASS的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PFASS共聚物为无定型结构;形貌为片状微粒叠加而成的球形;PFASS中部分铁离子、铝离子及其水解络合离子可与聚硅酸起络合反应,生成共聚物。在pH值为7.0~9.0、PFASS的投加量为348 mg/L、沉淀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对浊度、色度、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68%和61%。  相似文献   
62.
陈威  陆海军  黄发兴 《环境工程》2014,32(10):41-45
针对污泥中有机质含量高且难降解,采用Fenton氧化法对污泥进行处理以达到降解污泥有机质的目的。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加入不同配比的Fenton试剂对剩余污泥中有机质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孔隙结构试验与差热分析试验探讨有机质降解后的污泥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Fenton试剂能将污泥中的有机质从30%降解至21%,处理后的污泥比表面积增大、孔容增大、孔径减小,污泥中的水分与有机质组成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3.
《环境化学》2014,(11):2017
富勒烯(C60)是一种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环境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人工碳纳米材料,其生产和使用可导致环境释放.虽然C60分子极难溶于水,但研究发现C60可在长期搅拌或溶剂交换下在水中形成胶体态富勒烯纳米颗粒(nC60),而nC60在地下含水层中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同时,nC60对环境中的疏水性有污染物  相似文献   
64.
2005年1月10日,陈同海总裁在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就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从微观层面和具体工作上,概括了四句话:完善制度、练好功夫、打好基础、落实问责。  相似文献   
65.
用EXAFS研究Zn在水锰矿上的吸附-解吸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延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在水锰矿(γ-MnOOH)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Zn(Ⅱ)-水锰矿体系中(pH 7.5,0.1mol/LNaNO3介质,25℃),Zn2+主要是通过共用水合Zn2+的O原子及水锰矿表面上的O原子形成Zn-O键,从而结合到水锰矿固体表面上的.平均Zn-O原子间距为1.998±0.010 A(n=3).这个Zn-O键键长是六配位的Zn(H2O)2+6及其水解产物四配位的Zn(OH)2或Zn(OH)42-各以一定比例混合吸附于水锰矿表面而形成的.同时,对第二配位层(Zn-Mn相互作用)的EXAFS图谱分析证明存在2个典型的Zn-Mn原子间距,即R1=3.08±0.024A(n=3)和R2=3.54±0.018 A(n=3).这2个Zn-Mn原子距分别对应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与Zn水合离子ZnO多面体结合的2种方式,即共用2个O原子的边-边结合与共用1个O原子的角-角结合.边-边结合是较强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短(R1=3.08A),吸附较不可逆.角-角结合是较弱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长(R2=3.54A),吸附较为可逆.这一结果从微观上证明了亚稳平衡态吸附理论(MEA理论)的基本假设,即具有相同吸附密度的同一吸附质由于吸附力强弱以及微观构型的不同可具有不同的化学位,因而证明了修正传统吸附热力学的基本假设(吸附密度为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必要性.宏观的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表明Zn(Ⅱ)在水锰矿上的吸附是不可逆的,EXAFS结果指出这种不可逆性主要是由Zn水合离子中ZnO多面体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之间的边-边结合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66.
国内某电厂采用了首台具有知识产权的1000 MW机组蛇形管式高压加热器,运行过程中出现泄漏.本文采用内窥镜检查发现泄漏是由集箱管接头处换热管断裂引起的,对换热管断口形貌、高压加热器运行数据以及生产制造记录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压加热器生产制造过程中集箱管接头角焊缝处产生的缺陷和管接头处存在的绞刀痕是引起换热管...  相似文献   
67.
宣威地区肺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并且肺癌与室内燃煤关系密切. 为了解宣威地区室内燃煤排放PM10微观形貌和粒度特征,使用小流量Minivol采样器,分别于2011年1月、3月和12月对宣威地区6个代表性乡镇的18个农户及对照点——贵州六盘水幸福村2个农户室内、外的PM10进行采样.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并对颗粒物粒度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微观形貌特征将PM10分为烟尘集合体(链状、蓬松状、密实状)、球形颗粒(燃煤飞灰和焦油球)、矿物颗粒(规则和不规则状)、生物颗粒及超细未知颗粒. 结果表明:宣威地区室内PM10微观形貌差别较大;室、内外PM10的粒度分布在0.1~0.4μm内的颗粒数量所占比例较大,而1μm以上颗粒体积所占比例较大;小粒径颗粒对颗粒物数量贡献较大,而少数大粒径颗粒对体积贡献较大;宣威地区和对照点室内的PM10数量-粒度和体积-粒度分布相似,室外PM10数量-粒度特征相似但体积-粒度分布有所差异. 宣威地区室内的烟尘集合体和球形颗粒分别占颗粒物总数的10.5%和23.6%,高于对照点 (分别为7.7%和11.3%).   相似文献   
68.
生物炭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近年来,随着土壤污染的逐渐加重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出,生物炭作为重要的土壤改良剂以及对污染土壤修复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生物炭的土壤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以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生物炭具有疏松多孔的性质以及巨大的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能强烈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转化能力;生物炭的碱性对于改良酸性土壤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具有很大的潜力;生物炭还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的场所,有利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但同时又可以保护被吸附的有机物免受微生物的降解,对不同的微生物影响不同;生物炭可以对蚯蚓等土壤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对其土壤环境效应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污染土壤微观结构研究中,室内试验制备的土样比较理想,而实际污染现场的土质极其复杂。为研究现场重金属污染土壤微观机理,开展了铅、砷、镉污染等重金属污染土基本物理性质指标试验和微观结构测试。首先,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MS)测定现场土样污染物类型及含量,建立现场土体重金属含量分布;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面微观形貌试验,揭示污染土表面微观形貌,并通过颗粒(孔隙)及裂隙图像识别与分析系统(PCAS)定量分析土体试样的孔隙率,分析试样孔隙随重金属污染含量的变化规律;最后,从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及土壤性质方面分析土体微观形貌的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70.
为了分析城市快速路多个交织区之间的相对交通安全状况,及比选同一个交织区的多个设计方案,建立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织区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首先,使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模拟一定道路交通条件下车流运行状态及其随时空变化的过程,并生成车辆轨迹文件;然后,运用交通安全替代评价模型(SSAM)分析车辆轨迹文件,识别和统计交通仿真过程中"发生"的交通冲突;最后,以交织区交通冲突数与交织区交通量、交织区长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交织区的交通安全状况。案例分析表明,交织区交通冲突率越高,其服务水平往往越低;交织区的交通冲突率有随交织区交通量增加而增加,随交织区长度、交织区车道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