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我国食道癌高发区地理环境调查探讨,以及动物试验涂抹致癌物后喂养饮水中加锌,观察抑制肿瘤诱发作用,印证老年性白内障疾病亦是缺锌,建议在日常饮食中,有意识地食用富锌食物,能使人长寿,还可能抑制癌症。  相似文献   
112.
113.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60例世居澜沧地区拉祜族老人发样中6种微量元素,根据测定结果,比较了不同年龄段间微量元素的差异,并与北京西城区长寿老人发样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个地区老人发样中的Mn,Al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4.
地下水中镉的形成及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中微量元素镉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5.
张文渊 《环境科技》2003,16(2):28-29
自然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所依赖的物质是不受污染的,自然环境的物质中所含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维持人类生命、保护人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刘建昌  赵蕊 《陕西环境》2003,10(2):28-29
该文指出纯净水在去除有机微污染、“三致”物质、病原菌、病毒和病原原生动物等物质的同时,也过多的去除了有益人体健康的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日常饮水是补充人体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7.
沈阳和大连市居民血硒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新极谱法测定了沈阳和大连市健康居民的全血样品的含量。沈阳和大连市分别为296例和300例,全血硒含量分别为153.8±48.5μg/L和146.5±51.0μg/L。沈阳市男性159例,女性137例,全血硒含量分别为157.3±49.6μg/L和149.3±46.6μg/L。大连市男性159例,女性141例,全血硒含量分别为148.1±50.2μg/L和144.7±51.9μg/L。沈阳和大连市居民血硒水平处于营养状态,均比9年前血硒水平显著提高(p<0.001)。  相似文献   
118.
赤水河是长江流域重要的鱼类繁殖区,也是我国白酒生产的重要基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赤水河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有相对较低的环境背景值,微量元素可较为“敏感”地反映该区域自然和人为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为了解赤水河流域人为活动对河流微量元素的潜在影响,于2017年枯、丰水期采集赤水河干流34个表层水样,分析了Li、Sr、As、Cd、Zn和Sb 6种微量元素。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主成分分析(PCA)探究其微量元素的时空特征和主要来源。结果表明:As在丰水期显著大于枯水期,Zn和Sb在枯水期显著大于丰水期,其它元素无显著差异。Li、Sr、Cd、Sb在赤水河上、中、下游存在显著差异,Cd在上游浓度最高,Li、Sr、Sb在中游浓度最高。Zn和Sb在中游的升高主要来自城市活动的人为输入。Li和Sr在中游的升高受天然地质背景和城市输入叠加的影响。As和Cd在上游相对较高的浓度主要受西南喀斯特地区高地质背景的控制,同时在中游伴有城市废水的贡献。城镇化进程中的人为输入是赤水河中游Zn、Sb、Li、Sr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9.
生物质气化发电厂灰渣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其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Tessier逐级提取形态分离法和模拟酸雨浸提实验,研究了生物质气化发电厂的气化器、淋洗器和旋风分离器底灰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其析出规律,探讨了微量元素析出浓度和影响其析出的因素.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大部分存在于残渣态,其有机态、Fe-Mn氧化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浓度依次减少,可交换态的赋存量极低;元素的析出受浸提液pH值、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的影响,元素在灰渣颗粒物中的赋存形态及含量的高低也影响元素的释放和析出程度.  相似文献   
120.
连续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连续年龄序列(2 a、3 a、4 a、5 a、6 a)桉树人工林土壤三种微量元素(Fe、Mn、Zn)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年龄阶段的桉树人工林中土壤Fe、Mn、Zn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强烈受土壤酸度的影响.土壤三种微量元素含量与土壤全K、全ca、全Mg等大量养分元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C、全N、全P的相关性不明显(0~20 cm表层土壤的Zn除外).总的来说,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随桉树人工林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6 a生桉树人工林各土壤层(0~20 cm、20~40 cm、40~60 cm)的Fe、Mn、Zn含量分别比2a生林分下降13.7%~21.8%、55.6%~57.2%和71.0%~73.2%.在当前桉树人工林种植方式下,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应增施有机、无机肥和Fe、Mn、Zn等微量元素肥料,以有效控制土壤地力衰退和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