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88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梅琨  商栩  王振峰  黄树辉  董旭  黄宏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0):3856-3863
"记忆效应"是一些流域实行了多年的氮污染控制实践却仍未见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流域氮素记忆效应的认识还很有限.本研究利用温州市珊溪水源地13个集水区近5年的河流TN浓度逐月监测数据,运用重标极差(R/S)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利用对流域氮素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流TN平均浓度与耕地(r=0.495,p=0.086)和建设用地(r=0.692,p=0.009)面积比例正相关,与林地(r=-0.604,p=0.029)面积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园地(r=-0.039,p=0.900)、未利用地(r=-0.176,p=0.566)、集水区面积(r=-0.335,p=0.263)和河网密度(r=0.148,p=0.629)的相关性不显著.13条入库支流TN浓度序列的Hurst指数变异范围为0.33~0.72,意味着其中11个集水区具有显著的氮素记忆效应(0.5Hurst指数1.0),而其余2个集水区不显著(0Hurst指数0.5).Hurst指数与耕地(r=-0.482,p=0.095)和建设用地(r=-0.311,p=0.301)面积比例均负相关,而与园地(r=0.479,p=0.098)和林地(r=0.510,p=0.075)面积比例正相关.同时,Hurst指数与集水区面积大小(r=0.118,p=0.700)和未利用地面积比例(r=0.032,p=0.917)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河网密度负相关(r=-0.529,p=0.063).流域内"源"功能为主土地利用面积的增加和氮输移效率的提高加剧了河流氮污染,而对氮素记忆效应的作用则相反.因此,尽管增加"汇"景观面积、降低氮输移效率能缓解河流氮污染,但"汇"景观中截留的遗留氮对河流氮浓度会造成更长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2.
安吉县赋石水库氮磷营养盐及富营养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安吉县赋石水库的污染现状,现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赋石水库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及叶绿素(Chl-a)等水质指标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卡尔森指数法和Chl-a六段分级法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目前TN质量浓度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TP质量浓度满足Ⅱ类标准;ρ(TN)/ρ(TP)值较高,水质属于P限制型;一年中TN、TP以及Chl-a质量浓度均呈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水库营养盐主要来自上游面源污染以及底泥等内源释放;近三年水库水质的营养程度均为中(富)营养。  相似文献   
433.
非点源污染河流水环境容量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河流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和实测水文水质参数的统计分析,应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分析模型各输入参数的灵敏度以及水环境容量值的概率分布,建立了非点源污染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分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本方法表达了由于获取的河流系统信息不确定性和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随机性引起的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不确定性,给出了不同水文期在不同可信度下的河流水环境容量,为实现非点源污染的总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应用本方法,对长乐江的总氮水环境容量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水质控制目标,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中90%可信度的总氮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87.9、949.8、1392.8kg·d-1,其中稀释容量是各水文期水环境容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此,各水文期流域内的总氮现状入河量需削减1258.3~3591.2kg·d-1,丰水期是削减量最大的时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水环境容量是基于非点源污染河流水文水质状况的实际变化,这相对于按某一设计流量来确定水环境容量的常规方法更为科学、合理,拓展了水环境容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34.
东苕溪蓝藻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东苕溪(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秋季和春季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监测了东苕溪18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细胞密度及种类组成等指标,分析了影响蓝藻时空分布差异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观察到浮游植物8门60属132种,其中,蓝藻门9属14种,蓝藻细胞密度占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平均比例为60.3%,蓝藻细胞密度自东苕溪下游至上游呈减小趋势,最高值出现在东苕溪下游距南太湖湖口3km以内.在秋季,东苕溪下游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优势种,春季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丝状蓝藻(小席藻)是上游的优势代表种.东苕溪下游蓝藻的绝对优势与特殊的水动力条件、高浓度的营养盐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藻细胞密度与水深(p<0.01)、总氮(p<0.01)和溶解性总碳(p<0.05)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35.
吉林省西部新增灌区水田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西部实施土地整理和引水工程新增水田1.53×105ha,同时暴露了以T-N、T-P和总盐量为特征污染物的严重的农田非点源污染问题。应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量方程(USLE)和美国农业非点源管理与化学径流模型(CREAMS),结合典型流域单元试验农田连续监测,估算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改水田新增非点源污染物TN、TP和总盐量年输出负荷。研究表明:吉林省西部新增水田非点源污染物输出总负荷:氮素4 029.561 t/a(26.337 kg/ha),磷素1 407.982 5 t/a(9.242 5 kg/ha),总盐分851 537.871 t/a(5 565.607kg/ha)。按照驱动作用力分析,降雨径流与农田排水共同驱动水田氮素流失,降雨径流是磷流失主要驱动力,田间排水是总盐分流失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36.
对过硫酸钾氧化法测总氮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结论:为了控制精度最好使用无氨水和蒸馏水,过硫酸钾使用前应该进行2次重结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该控制在12g/L左右,测定样品置于灭菌器中必须保证压力达到0.1~0.4MPa,消解温度控制在126℃~127℃为宜,消解时间应该≮50min。  相似文献   
437.
对不同的样品处理及测定范围下总氮测定值的变化进行对比,筛选出改进方法,并对改进后进行测定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在0.1~0.5工作范围下,标准工作液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99995,呈极显著相关;方法平均回收率99.6%,回收较好;使用共同试验样及国家基准样进行比对分析,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不存在明显差异,即不存在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438.
以贵阳市阿哈水库五条入库河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阿哈水库枯水期入库河流水体可溶性氮、磷含量分布特征,可溶性氮组分比例及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五条入库河流水体可溶性氮、磷含量差异较大,可溶性总氮(DTN)、可溶性总磷(DTP)平均含量分别为1.71~9.74 mg/L和0.03~0.52 mg/L。蔡冲河、烂泥沟河、金钟河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体DTN、DTP含量较高。不同河流水体可溶性氮组分比例差异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游鱼河、白岩河,其水体可溶性氮以可溶性有机氮(DON)为主,DON占DTN的比例高达94%。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蔡冲河、烂泥沟河、金钟河则相反,以可溶性无机氮(DIN)为主。不同河流氮、磷含量自上到下游沿程波动较大,人为源造成的氮、磷污染远高于自然源。金钟河的DTN、DTP年输入量分别为97.03 t、46.64 t,对阿哈水库的DTN、DTP输入贡献最大,分别达到45%和66%。  相似文献   
439.
探讨了以简易的消化方法,蒸馏设备和最小蒸馏体积来准确测定水体中凯氏氮,亦可用于测定底泥中总氮。  相似文献   
440.
微波消解法测定水样中总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用微波法对水和废水样品进行消解,测定总氮含量的实验方法.经过对实际样品的测定,证明与原有测定方法具有可比性,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省时、测定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