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87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草海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贵州草海这一典型高原湖泊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代表性湖区共布设17个采样点,采集了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柱芯,对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草海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分布主要受外源输入和湖泊初级生产控制:表层沉积物TOC、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32.98mg/g和25.21mg/g,远高于国内其他湖泊,且呈现湖心高、近岸区低的分布特征,由于氮较高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草海沉积物TN明显受湖泊水生植物生长控制,主要以有机质形式赋存于沉积物中;表层沉积物TP含量平均值为1.03mg/g,其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不同于TOC、TN,在湖心、东南湖区和出水口其含量较低,主要受外源输入控制,且主要以沉淀、吸附等无机形态赋存于沉积物中。草海沉积物柱芯中TOC、TN、TP含量总体上呈现随深度增加先迅速降低而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湖区其含量差异较大,反映了人为干扰强度和沉积环境的差异。草海流域外源污染物输入和沉积物较高的营养盐内负荷是其水体富营养化面临的主要威胁,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手段消减外源污染物输入,另一方面应通过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控制内源营养盐释放。草海繁茂的沉水植物增强了水体自净功能,优化草海水生植物种群结构、恢复草型健康湖泊生态系统对保护草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水质污染和破坏是目前造成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总磷总氮的所占比例的大小是辨别水质是否受到破坏,水质污染程度的主要标度之一。为此,加强水质中总磷总氮的监测,及时做好相应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3.
生物膜法处理地表水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中国地表水的污染概况,指出地表水污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修复受污染地表水的主要方法为生物法,论述了生物技术中的生物膜法处理地表水的原理,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列举了相关应用实例,最后根据国外河道整治的发展历程,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因生物膜-生态联合治理技术综合了生态系统方法及生物净化技术的优点,认为生物膜-生态联合治理技术将是今后地表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四丰山水库2006至2010年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况,指出水质富营养化的危害,并提出避免水质恶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5.
常见沉水植物对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利用狐尾藻?菹草?苦草?伊乐藻?金鱼藻?篦齿眼子菜?轮藻等7种沉水植物对受污染的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显著去除作用,在试验的27d内,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百分率分别为80.31%,89.82%;重点对7种沉水植物引起水体总氮浓度下降与时间的关系作回归分析,所得结果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总氮浓度呈负指数形式衰减?该文还研究了水体总氮浓度与去除速率之间的关系?每种沉水植物在试验的总氮浓度范围内(2.628~16.667mg/L)去除速率随总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TN_t曲线和V-TN曲线在大型水生植物系统恢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为了掌握区域沉积物的环境风险水平,对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以津南区月牙河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和下层沉积物样品共计22个,测定了有机质含量、总氮、总磷、砷、铜、镍、汞、铅、镉、铬、锌等指标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析了沉积物中营养盐及重金属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各指标含量的空间差异较明显。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样品:锌>总磷>总氮=铜=镍=铅=镉=铅>砷;下层样品中,除总磷和锌指标达到轻度污染水平外,其余指标均为清洁。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样品中各指标污染程度不同,总氮=总磷=铜=镍=镉=锌>铬>砷=铅。各指标的RI均属于低风险,但表层样品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而下层样品RI差异较小。有机污染指数均远低于评价标准0.5%,属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67.
针对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总氮方法中消解时间需保持30min的问题,进行了缩短时间为试验,确认消解时间由30min缩短至10min,总氮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8.
洋河水库蓝藻水华爆发预测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预测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和蓝藻水华爆发的风险,对洋河水库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其环境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洋河水库叶绿素a含量处于高位,氮、磷含量不断上升,特别是总氮质量浓度在5 mg/L左右,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具有大规模爆发蓝藻水华的风险.对洋河水库藻华爆发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提出...  相似文献   
69.
总氮测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氮测定中影响空白值偏高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0.
陈跃卫  申哲民 《环境化学》2022,41(2):673-682
超临界水氧化(SCWO)作为一项高效的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含氮有机物污染物在SCWO中总氮(TN)去除的规律,本研究以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为方法,构建了41种含氮有机污染物在SCWO中TN%与有机污染物分子量子化学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其最优QSAR模型结果为TN%=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