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8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714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632篇
综合类   2749篇
基础理论   461篇
污染及防治   343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208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已成为我国农村和城郊结合部的重要污染源。文章综述了现有的畜禽污水人工湿地系统设计模型、湿地植物物种的选择及污染物在湿地系统中的降解机制。提出为提高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畜禽污水的效率和稳定性 ,需继续开展污水的预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对 BOD5等物质的最高耐受水平、高效本地植物物种筛选、湿地系统结构和 N、P的去除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人工湿地废水生态处理系统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人工湿地废水生态处理新技术的高效去污能力基于独特而复杂的作用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湿地基质、大型植物和微生物的高度协同作用。基质在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染物。大型湿地植物既是微生物的“固定化载体”,氧气的生产和运输“机器”,同时还能够稳固湿地床表面,起到冬季保温和支撑冰面的作用。微生物是消除污染物的作用者,它能够在去除氮、磷等营养物的同时把有机质作为丰富的能源转化为营养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993.
994.
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修复受污染水体试验研究,并比较单一植物与单一填料系统与多种植物系统与多种填料系统的处理效果.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3种不同类型的潜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结合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强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生活污水、特种工业废水、采矿污水、农业和畜牧业污水以及水产养殖废水等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本身的局限却限制了它在高浓度废水、某些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也受到限制。本研究分析了一些强化技术(如湿地内部要素强化、工艺强化和工程强化等)在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能以及扩大其应用范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6.
复合植物床式人工湿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针对应用于面源污染控制的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和布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人工湿地动态运行实验的研究考察,发现床体中COD、TN降解规律,通过人工湿地栽种不同水生植物的各床体的COD去除效果比较实验和不同水生植物复氧性能比较实验,得出复氧性能最好的水生植物为芦苇,然后综合这三个实验,在传统的植物床系统基础上,提出更加有利于提高系统污水处理效率的改进形式:复合植物床式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997.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磷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用煤灰渣人工土壤和风车草组成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化粪池出水中总磷和无机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5%-92%和73%-92%,其处理出水中总磷和无机磷浓度大部分低于1mg/L,达到了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的二级排放标准。垂直流煤灰渣人工湿地系统对磷的去除作用主要有:物理作用、化学吸附与沉淀作用和微生物同化作用以及植物摄取等作用,其对化粪池出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2.8%、50%-65%和1%-3%。  相似文献   
998.
以小型碎石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和无土栽培2种方法,模拟研究了广东园林绿化中常用的27种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磷、COD的降解能力,表明野芋头、花叶万年青、象草、姜花、绿公主、富贵竹、再力花、大花叶万年青、芦苇、花芦苇、美人蕉、文殊兰、水芋头、风车草、红草、蜘蛛兰、千手观音、水葱和花蝴蝶等18种植物,可以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选种植物,从而扩大了可选植物品种范围,配合适当,可达到美化环境和净化污水2种功能,可适用于面源性水污染的治理.象草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既有强污水降解能力又能作饲料的品种,适用于畜牧场的水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999.
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宋长春 《生态环境》2004,13(1):69-73
湿地是大气CH4的主要自然来源。天然湿地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H4占全球CH4排放总量的15%~30%。在厌氧环境条件下,CH4通过甲烷产生菌的作用而产生;在氧化条件下,CH4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而被氧化和迁移。CH4从土壤中的排放和吸收经过几个生物和物理过程。湿地中CH4通量在时空两个方面都有较大变化,这种在空间上的变化与CH4产生、氧化和迁移过程有关,同时受不同地域的特殊因素如水文状况、植物群落、土壤温度等的影响。湿地水文条件是决定CH4排放的关键控制因子,表层土壤温度与CH4排放通量成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氮含量也对CH4排放通量起作用。环境因子与CH4排放间的交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与CO2相比,CH4的产生在时空两方面更易于变化。目前关于湿地CH4排放的模型多为一维模型,主要模拟CH4在土壤中的产生过程,以及从上覆土壤、植被和水体进入大气的迁移过程;模型一般涉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水位和净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00.
淀山湖是上海市唯一的淡水湖泊,面积约62km2。淀山湖湿地的形成主要是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着重讨论了淀山湖湿地的生产功能和环境生态功能,并对湖泊湿地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