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发展与沿海要素西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蓝 《自然资源学报》1998,13(3):267-272
沿海企业因成本全面上升和资源分布格局的变化开始向西转移扩张。这对于缺乏投资而改革与发展滞后的内陆地区有促进发展和改革的双重意义。沿海由此为新产业发展让出空间,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中西部则因要素注入而得以加速企业改革和发展,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和角色均应作调整,以方便和鼓励产业向西转移。  相似文献   
522.
通过连续多年的系统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小型铅盐生产企业对周边大气、水、土壤、河流底质和农作物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车间和距其100 m以外的居民区大气中铅尘分别超标548倍和4倍;500 m以外的农田土壤中铅超标1.26倍;雨水排放口附近河道水质中铅超标1.08倍;雨水排放口附近及下游800 m处的河道底质中铅分别超标1.99倍和1.33倍;500 m以外种植的小麦籽粒中铅超标16.5倍.环境污染的程度与距污染源的空间距离呈负相关.在此,还对小型重金属生产企业的环境监测和防止污染的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23.
论述了微波热解的机理,确定了微波热解功率和Al^3 的水相转移抑制剂离子配入的最佳值,得到了性能较好的聚合铝样品,验证了微波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4.
东海沉积物间隙不中磷酸盐的转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25.
通过对目前人员疏散转移安置点设置研究现状和问题及城镇化工园区集约发展安全隐患的分析,提出了突发事件耦合影响下人员转移安置点综合规划的必要性。首先分析了典型危化品园区内突发事件耦合的典型模式、影响特性,并基于突发事件耦合特性、影响区域提出了耦合突发事件下人员转移安置点规划的安全性、可达性、适宜性的14个关键影响因素,给出了各指标量化的标准。基于加权灰色关联法和事故影响评估方法,提出了一套安置点适宜性评估筛选、新增安置点规划的方法,给出了安置点规划的流程。利用改进的Voronoi图方法确定安置点的覆盖半径和责任服务区,进行安置点容量与责任区内核密度人口容量的对比分析,以确定安置点人口容量缺口。结合安置点可达性、安全性、适宜性进行叠加划分,确定新增安置点规划位置。最后以某区示范应用,阐述其规划应用方法和流程。以区域内安置点最大全覆盖原则,得到了在地震灾害影响下城镇人员可能受危化品泄漏威胁区域,以及区域安置点的缺口及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526.
以顾桥煤矿坚硬顶板综采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手段,分析了开采速度对工作面覆岩运动、围岩破坏、应力分布和液压支架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个周期来压内工作面落煤引起的岩梁刚性回转下沉量是一定的,工作面作业循环时间引起的岩梁蠕变下沉量与岩梁刚性回转下沉量呈正比,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仅减少围岩体蠕变引起的岩梁下沉部分。工作面开采速度增加,覆岩塑性区发育范围减小,煤壁应力集中位置变浅、应力集中系数变小。工作面快速推进时,液压支架承载多为2次増阻和3次増阻,支架工作阻力较小;缓慢推进时,液压支架承载多为1次急增阻,载荷近似呈线性增长,支架工作阻力较大。  相似文献   
527.
为测算中国省际贸易下的碳排放转移,从排放责任的角度讨论排放结构、转移流向及福利溢出效应,该研究基于2015和2017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碳排放转移核算模型,引入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作为社会福利的代理变量,并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碳排放转移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2015—2017年,中国直接碳排放在总量上略有增长,整体表现出“西低东高”空间分布特征,但碳排放强度得到显著改善。②各省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在排放总量和排放结构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内需排放、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调入、调出是构成省域碳排放的主要部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碳泄漏”有所降低。③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是碳排放的主要流入地区,东部沿海、京津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以及广东是碳排放的主要流出地区,省际碳排放转移呈现自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的转移趋势。④碳排放转入对社会福利具有负向溢出效应,碳排放转出、外资规模和产业结构对社会福利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碳排放转入的负向福利溢出效应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特征,且随时间变化不明显;碳排放转出的正向溢出效应从自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转变为自东、西向中部逐渐增强的趋势。上述结论对地区碳减排政策制定及碳排放权配额分配具有启示意义,应充分把握碳排放转移特征,从差异化制定地区减排政策、因地制宜推进区域节能降碳、考虑“责任共担”原则以及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作用等方面采取措施,为推动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8.
529.
绿黄隆在麦茬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对后茬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14C-绿黄隆进行麦茬土壤残留及其后茬水稻影响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地麦地的绿黄隆经过麦季(206d)后有25-30%残留土壤;经过-稻两季(326d)仍有约15%的绿黄隆残留在土壤中,麦茬土壤中残留的绿黄隆晋茬水稻根系生长,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水稻植株残留量和转移系数是根系〉〉茎叶〉稻谷,在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530.
《中国劳动科学》2006,(7):60-60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出“城乡就业并重”的工作方针,实施“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五”期间,全省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60多万人,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者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2%;当年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达到1500多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培训8.5万人,其中减免费培训达5.6万人,安置就业5.2万人,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