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污染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城乡污染转移是城乡经济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相互博弈的结果,本质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本文利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分别剖析了城乡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利益诉求及其在污染问题中的行为选择,解释了城乡污染转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污染转移所导致的利益悖论,并对悖论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挖掘,进而提出城乡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城乡污染转移表面上看是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农村家庭受经济发展水平、信息获取能力和政策影响能力的限制,更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长期环境利益;乡镇企业和污染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加快了城乡污染转移;地方政府为实现当地区域利益所采取的重城市轻乡村战略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为污染转移提供了助力。事实上,城乡污染转移违背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污染转移的利益悖论:转移到农村的污染危害农业生产、进而损害城乡人力资本,有悖于长期经济增长;加剧农村生态资源退化、扩大城乡差距,有悖于区域协调发展;污染转移是城市对农村、当代人对后代人环境容量的剥削,有悖于环境的公平。认为:经济主体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城乡区域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冲突以及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监管缺位是造成污染转移悖论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污染转移悖论的对策建议:统筹规划,实现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统一;整合城乡,促进区域利益和整体利益协同;强化制度创新,完善制度供给;完善制度监管,提高执行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减少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572.
为促进我国气候变化适用技术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对联合国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的重点领域和技术、需求特点和技术转移障碍等。研究发现:1在减缓领域,发展中国家技术需求的优先领域为能源和农业,次优先领域为废弃物处理和工业节能,能源领域的优先方向为能源工业、交通和家用节能,农业领域的优先技术为改进作物管理、养殖废弃物管理、家畜饮食配方改良;2在适应领域,优先领域为农业和水资源,次优先领域为海岸带管理、卫生健康,农业领域的优先技术为作物管理、土地管理、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高效牧场和牲畜管理,水资源领域的优先技术为雨水收集利用、供水渗漏控制、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气候监测与预警系统、水井技术;3利用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识,不同类型国家因国情和自然条件不同,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也各有侧重,但普遍以成熟适用技术为主,且与本国的优先发展事项紧密关联,同时发展中国家对于能力建设的需求十分强烈;4在技术转移的障碍方面,技术受方的障碍包括资金和市场障碍、能力条件障碍、信息障碍、法律政策障碍、知识产权和技术障碍、传统文化和公众意识障碍,技术供方的障碍(以我国为例)包括资金不足,存在多头管理,信息不对称,机构缺乏走出去的意愿等。最后,提出了我国加强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3.
为研究我国中部6省近15a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效,探索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水平路径,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EMS3.1软件测度了我国中部6省80个地级单元2000~2014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GeoDa095i软件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在分析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中部6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处于DEA有效的地市数量逐渐增加,处于波动上升的地市有52个,呈现下降趋势的有28个,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地区DEA效率值相对高于其他地区;(2)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空间分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3)产业支撑因子、产业吸引因子、产业发展因子对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影响较为显著,而产业鉴别因子影响相对较弱。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客运总量、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基于研究结果对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4.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性基因(ARGs)泛滥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目前关于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方面,但是关于抗生素对ARGs传播的影响研究还相对缺乏。质粒是ARGs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以基于RP4质粒的大肠杆菌(E.coli)接合转移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酸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氯哒嗪、磺胺异唑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根据单一暴露的结果设计混合抗生素的浓度比,探究抗生素联合暴露实验对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只有盐酸四环素对含有四环素抗性的RP4质粒的接合转移频率有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在联合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无促进作用的抗生素会抑制四环素的hormesis效应,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生素的环境风险。并且用受体理论解释了抗生素对质粒接合转移的hormesis效应产生机制,为目前尚无定论的hormesis受体理论机制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575.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是最大的外部性问题。IPCC报告显示,实现本世纪末温度升高不超过2度的目标,需要全球经济和能源系统深度的低碳转型,并在本世纪下半叶达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与合作需求。2015年底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了落实技术开发与转让的长期愿景,主张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周期的早期阶段就能够获取必要的技术,从而为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保障。然而,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技术创新与合作模式难以满足保护全球气候的技术需求。减缓与适应技术是气候变化挑战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公共财富。为保证其足够的供应,必须超越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狭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型技术合作体系。其核心是:实现多赢的合作目标,遵循"生态人"的合作原则,体现协同的合作内容,基于互信的合作形式,鼓励多元主体的参与,促进合作成果的分享。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国际合作有多元的利益需求。为有效落实《巴黎协定》,亟需以加速国际合作为契机,积极谋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对外合作的总体方略和具体行动,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间优势互补的合作计划,探索并引导"南-北-南"三方技术合作等新形式。  相似文献   
576.
为研究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电力区域调配的污染物转移效应,构建了电力传输的污染转移模型,并以SO_2和NO_x为例对2006、2015年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5年电力行业SO_2、NO_x排放强度分别由2006年的4.03、2.18 g/(kW·h)下降到0.69、0.77 g/(kW·h)。2015年,16个电力净输入区通过电力跨区域传输的SO_2、NO_x转移量分别为47.8×10~4、53.0×10~4t,占这些地区电力行业SO_2、NO_x排放量的24.1%、24.2%;14个电力净输出区通过电力跨区域传输的SO_2、NO_x转移量分别为-54.6×10~4、-52.1×10~4t,占这些地区电力行业SO_2、NO_x排放量的26.5%、22.8%。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区域物质流动所隐含的污染流动,全面认识区域污染物排放格局,制定合理的区域污染减排目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77.
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为基础,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和绝对变化总量,对泰州市及生态红线区2010—2014年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做分析。结果显示: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及水域湿地景观为主要变化趋势,生态红线区域内土地开发利用受到较严格的限制,保护措施成效较好,其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持续的修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578.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作用,努力打造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扎扎实实做好乡镇(社区、村委)就业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事务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579.
文章在分析现有耕地保护政策体系所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耕地资源保护中运用可转移发展权这一构想。重点诠释了可转移发展权的内涵、运作机理.确立了土地发展权转移市场机制的构建方案。探讨了转移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并对其在耕地资源保护中运用的预期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以往的耕地保护对于农民来说明显地缺乏经济激励和公平性.导致耕地保护的效果不佳。而土地发展权的引入及其转移制度的确立,不仅可以消除因规划造成的土地所有人之闻的利益不均衡.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开发商的经济激励。而且还能够降低政府成本。这对中国的耕地资源保护有着十分迫切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0.
在综合国内若干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实例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转移数据库和相应的Meta回归分析模型,对价值转移评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对该模型的样本外价值转移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平均价值为5.868 万元/hm2·a,按照价值高低排序依次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森林游憩>积累营养物质,且总体呈现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区位分布特征;(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类型因素,城市的区位、人口、经济因素和研究区面积因素都是影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3)所构建的Meta价值转移模型的样本外价值转移的平均转移误差为18.54%,用于研究样本外价值转移估计的有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