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为了构建能够稳定遗传且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工程菌,利用PCR技术对Pseudomonas songnenensis wp3-1的邻苯二酚-2, 3-双加氧酶(C23O)基因进行克隆,并将其与自杀性载体pUTmini-Tn5连接,得到重组载体pUTmini-Tn5-C23O。在三亲接合作用下,经mini-Tn5转座子将重组载体pUTmini-Tn5-C23O中的C23O基因整合到菌株Pseudomonas sp. wp4的染色体DNA中,最终得到基因工程菌wp4-C23O。在不同pH、温度下,菌株wp4和工程菌wp4-C23O对浓度为50 mg?L-1的芘进行降解7 d。2株菌降解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5。在此条件下,工程菌wp4-C23O对芘降解率显著高于wp4菌株(P0.05),降解率提高11.45%。以PAHs降解优势菌株为受体构建工程菌可以去除石油污染土壤中的PAHs。  相似文献   
622.
污泥浓度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浓度是影响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试及中试规模上,研究了不同污泥浓度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得出曝气性能随污泥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低于2000mg/L时,曝气性能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2000~3000mg/L时,KLa达到最大值;当污泥浓度大于2000~3000mg/L时,曝气性能随污泥浓度增大而降低,当污泥浓度大于5000mg/L时,曝气性能急剧降低。这一规律对于在设计和运行中合理确定污水处理中的污泥浓度,在达到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3.
省际贸易带来的污染转移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研究。本文利用相关的数据,从工业废水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工业固体废物(煤矸石)4个指标对省际原煤贸易中的污染转移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初步建立了省际原煤贸易中污染转移量评价的方法,并选择原煤调出量大的山西省和调入量大的山东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山西因省际原煤贸易而多产生的工业废水量、化学需氧量(CODcr)、石油类和工业固体废物(煤矸石)分别为44 686.37-50 044.97万t、68 036.7-77 509.4t、2 172.4-2 253.9t和3 607.52-4 021.20万t,实际多排放的工业废水量、CODcr和石油类分别为16 434.04-19 450.01万t、8 818.8-13 215.9t和487.2-557.3 t;而山东因省际原煤贸易而少产生的工业废水量、CODcr、石油类和工业固体废物(煤矸石)分别为39 706.51-48 204.30万t、48 301.4-52 350.5 t、1 068.8-1 120.4 t和1 756.68-1 943.66万t,实际少排放的工业废水量、CODcr和石油类分别为20 868.53-29 041.92万t、10 102.2-12 764.0 t和328.7-379.6 t。  相似文献   
624.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已被公认为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水平基因转移是ARGs传播与扩散的主要途径,纯培养体系下ARGs的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已经多有报道,HGT的分子机制也已被充分挖掘。然而,环境中的ARGs在自然条件下是否能够转移到人类致病菌中目前仍然未知。为了探究沙门氏菌是否能够在自然条件下从施肥土壤中获得ARGs并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将含有大量四环素敏感型沙门氏菌的粪肥施入3种土壤,并对土壤进行淹水或不淹水处理,90 d后分离四环素抗性沙门氏菌。结果表明,沙门氏菌未通过HGT获得四环素抗性基因并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从红壤中分离到3株具有四环素抗性的疑似沙门氏菌,经过生理生化和16S测序鉴定确定它们均为产H2S的大肠杆菌,经HT-q PCR检测,它们均携带多种ARGs。对其中携带ARGs种类最多的T2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T2携带了两个长度分别为40.48 kb的IncX1型和93.31kb的IncY型质粒,15个基因岛,与COG数据库比对得到了3 807个注释基...  相似文献   
625.
高晓宇  王磊 《生态环境学报》2023,(11):2062-2071
细菌耐药性给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威胁。土壤尤其是农业土壤是环境中抗生素抗性重要的源库。为减少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传播风险,了解其在土壤中的传播规律非常重要。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目前ARGs在土壤中的积累、转移情况及消减特征进行了综述。已有调查结果发现,农业发达及经济发地区土壤是ARGs积累的热区。有机肥施用及污水灌溉等原因导致ARGs在土壤中持续积累,其丰度可达102 gene copies/16S rRNA gene copies。胞内抗生素抗性基因(i ARGs)、胞外游离抗生素抗性基因(eARGs)是ARGs的两种赋存形态,其中,i ARGs是主要的赋存形态。i ARGs通过接合转移、转导在土壤中传播,其中接合转移是目前研究最多及最主要的水平转移方式。eARGs通过转化在土壤中传播。胞外DNA可以在土壤中留存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由于检测方法的限制eARGs在土壤中的自然转化并不经常被发现,因此,对土壤eARGs的风险研究有所忽略。外源ARGs进入土壤后的命运受到ARGs种类、形态、土壤特性、污染物等因素的影响。ARB进入土壤后...  相似文献   
626.
评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有害废物的非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些美国公司先后以废物再生利用为名,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有害废物。无论是依照有关控制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规则,还是依据中、美两国管制废物进出口的国内法规定,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有害废物的行为都已构成典型的有害废物非法越境转移。对已非法出口到中国的有害废物,美国的废物出口公司负有法律上的义务将其尽快运回最初出口地美国,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有责任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向中国非法出口有害废物的事件  相似文献   
627.
为了解决强台风灾害下的人群转移安置问题,以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下上海市金山区人群转移安置为例,采用ArcGIS空间分析进行集结点选址,以集结点到避难所距离最短为优化目标,考虑疏散需求、避难所容量等约束条件,建立避难所选址模型。考虑台风移动路径影响,以疏散车辆行驶距离最短及转移风险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疏散车辆路径规划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求出台风路径影响下的车辆路径规划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台风灾害下人群转移安置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8.
以201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44个市(区)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趋势及客观规律出发,基于经济与电量数据的高相关性,探索性地建立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城市各产业集聚程度、成长性、规模及转移粘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四川区域工业、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行业集中度更高、产业规模更大、吸附能力更强,产业聚集效应显著;重庆区域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更高、发展更成熟、吸附能力更强,行业发展更具优势。(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双核城市极化效应,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中心城区各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均高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余城市。(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产业在城市间的发展呈现明显的集聚过度、适度、离散的梯度特征,为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提供了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629.
<正>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在物体间发生的电子转移。一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正电,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在与大地绝缘情况下,电荷无法泄漏而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呈相对静  相似文献   
630.
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2006、2011、2016年我国21个主要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及从业人员为研究数据,应用动态集聚指数、产业梯度系数、改进偏离份额模型(SSM)等方法,对我国制造业转移及其结构演进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制造业转移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与部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方向是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但2011~2016年江苏、浙江等地的化学原料、医药等制造业出现了较强的空间集聚态势;(2)东部地区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冶炼业等边际产业的转移与技术授让,不仅优化了自身的产业组织形态,还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则须防范产业流失,引导制造业集聚发展;(3)研究期内,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制造业结构效应指数W大于1,且平均结构偏离分量P较大,表明其制造业含有较大比重的朝阳产业,制造业产业结构较好;湖南、贵州等中西地区制造业竞争效果指数U大于1,且平均竞争效应较大,表明其制造业发展较为迅速,竞争力较强.研究有助于厘清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移及其结构演进的新特征,为我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