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01.
九龙江流域水稻土重金属赋存形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改进的BCR四步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九龙江流域71个水稻土中12种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特征,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和地质积累指数法(Igeo)评价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大部分重金属总量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且不同重金属元素在水稻土中的赋存形态特征差异较大.Cd和Mn主要以F1弱酸溶态存在,平均比例分别为46.2%和35.2%;Fe和Pb主要以F2可还原态存在,平均比例分别为64.5%和41.5%;而V、Cr、Ni、As、Co、Sr、Zn和Cu主要以F4残渣态存在,平均比例分别为79.6%、78.4%、73.1%、67.7%、51.9%、49.7%、45.3%和38.4%.3种污染评价方法分别重点关注弱酸溶态、次生相和重金属总量,均有应用价值,缺点是不够全面.结合3种评价方法能更准确全面评估重金属污染特征.九龙江流域水稻土中Cd为中度~重度污染,Mn和Sr为轻度~重度污染,Zn、Pb、Cu和Co为轻度~中度污染,As和Ni为无污染~中度污染,V、Fe和Cr为无污染~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802.
海洋气溶胶中痕量元素的溶解度对于精确评估大气输送量及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文献报道的气溶胶中痕量元素溶解度的变化范围很大,除气溶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迁移过程中受大气过程的影响外,不同的采样和提取方法对结果引入的差异不容忽视。对于痕量元素含量较低的海洋气溶胶,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不仅影响各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也不利于数据的解读。为此,"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GEOTRACES)国际海洋研究计划在2008年发起了国际气溶胶采样及分析方法的互校实验。根据互校实验结果展开综述,从海洋气溶胶的采样器、采样膜、淋溶和消解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给出海洋气溶胶采样和提取的最优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803.
食品废物的填埋、焚化等处置方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食品废物中蛋白质的提取和利用技术已成为解决当前食品废物的处置和未来蛋白质能源供应问题的关键。该文对近几年食品加工行业常用的蛋白质提取技术及其新进展作了总结;同时归纳了近几年食品废物中的蛋白质利用情况,包括食品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生物活性肽、昆虫蛋白、氨基酸和蛋白饲料等方面;最后,对餐厨垃圾以及食品废物中蛋白质提取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4.
以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将野生动物的分布位置与遥感数据反演的生态参量结合,以单因子评价参量,快速有效地对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生境适宜性的多年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适宜性生境面积总体呈波动性持续下降态势,保护区整体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805.
本文旨在通过粗糙集约简手段研究化工园区多米诺事故救援时机问题。首先将初始事故等级、间距系数、环境等级、临近企业脆弱性、初始事故发生时间等5个因素作为多米诺事故发生条件,应用Kmeans聚类方法实现模糊粗糙集数据离散化,之后应用属性约简及属性值约简方法分析案例信息,最后提取规则并从以上5个因素角度确定火灾多米诺事故的救援最佳时机,结果表明救援规则简洁明了,可执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806.
亚硝化颗粒污泥中EPS提取方法与组成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异养型好氧颗粒污泥(AGS)、普通活性污泥(AS)和厌氧颗粒污泥(An GS)为参照,考察了5种方法对亚硝化颗粒污泥(GNS)中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效果,以选出最佳方法,并通过测定蛋白质(PN)/多糖(PS)含量、三维荧光(3D-EEMs)与傅里叶红外(FT-IR)图谱,比较分析了GNS中EPS的组成特性.结果表明,甲醛-Na OH法能在有效保护细胞结构的同时,获得较高的EPS提取效率,而耗时更短的甲醛-热碱法对GNS也同样适用.尽管亚硝化颗粒污泥的EPS总量低于其他污泥样品,但高比例的PS成分有利于自养型微生物的固着生长.从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λEx/λEm=250~310 nm/320~380 nm)和芳香类蛋白质(λEx/λEm=200~250 nm/280~380 nm)所对应的荧光峰强度及红外图谱可知,GNS具有比AS更高的微生物活性和更丰富的结构性蛋白,且EPS组成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807.
以修正的BCR连续提取法为基础,将土壤铅分为酸可提取态铅、可还原态铅、可氧化态铅和残渣态铅这4种形态,运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了降雨pH及降雨量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铅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pH能明显影响土壤pH;土壤中酸可提取态铅在降雨作用下最易迁移,经pH=7.04的降雨淋溶后,酸可提取态铅基本释放完;可还原态铅含量随降雨pH的降低及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可氧化态铅较稳定,基本不受降雨pH及降雨量的影响;而残渣态铅经pH=4.28的降雨淋溶后,含量反而增加,这可能是其他形态铅向其转化造成的;在降雨作用下,不同形态土壤铅表现出迁移性:酸可提取态铅可还原态铅可氧化态铅残渣态铅;另外,降雨pH及降雨量对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08.
海洋沉积物中Zn对底栖端足类生物的毒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分析Zn加标沉积物中酸溶挥发性硫化物与同步提取金属的摩尔浓度差值解释Zn对底栖生物的毒性作用,受试生物种选择端足类底栖生物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使用实验室沉积物10-day急性毒性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当酸溶挥发性硫化物与同步提取金属的差值<0μmol/g干重时,Zn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浓度非常低,而且在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也很少发现生物致死的现象相反,当二者的差值>0μmol/g时,Zn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浓度则明显升高,而且在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中受试生物致死率迅速增加.本研究通过将化学数据与生物短期暴露的观察结果相比较,支持了使用酸溶挥发性硫化物作为归一化因子预测金属沾污沉积物毒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103-108
为充分提取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蛋白,优化提取剩余污泥中蛋白质的工艺条件,文章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材料,采用强碱加热水解污泥提取蛋白质。以正交试验考察了pH值、水解温度、原料含水率、水解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提取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过程中各因素对蛋白质回收率作用大小为:pH温度反应时间含水率,得出较优的工艺条件为:pH=13,T=100℃,t=4 h,W=90%,此条件下的蛋白质提取率为56.82%。反应动力学表明:强碱加热有利于污泥水解反应的进行,但反应温度过高会加剧氨基酸的分解速率,不利于污泥蛋白质的回收。  相似文献   
810.
钝化修复技术因投入低、见效快、操作简单等特点,对中低浓度土壤污染的修复具有优越性。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具有优异的重金属吸附能力,用EPS溶液协同膨润土钝化处理铅污染土壤,考察了EPS用量、酸雨处理、钝化处理时间对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PS对铅(Ⅱ)吸附容量为241 mg/g。在钝化实验中随着EPS用量增加,钝化效果先增强后减弱,加入膨润土后能与EPS产生协同钝化效果,最多能增加59%的残渣态铅,酸雨处理和延长处理时间均能增加钝化效果。针对不同污染途径进行的多种评估结果表明,EPS与膨润土能有效降低土壤中可提取态铅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