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6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299篇
安全科学   903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89篇
综合类   1547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202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27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沉降速率作为选择压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质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序批式反应器中以普通活性污泥驯化而得的好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葡萄糖为碳源,研究作为选择压的沉降速率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选择压的沉降速率与反应器中SV值和MLSS成反比关系;在沉降速率变化过程中,污泥龄、耗氧速率、胞外多聚物和COD去除率均产生变化。在本试验条件下,改变沉降速率,能改变反应器中生物量的洗出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群体的组成,从而影响活性的生物学性能;但生物相的改变限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动态平衡。污泥龄的波动与不同沉降速率下反应器中污泥中的胞外多聚物含量的变化有关。大量的胞外多聚物在颗粒污泥表面形成粘液层,对颗粒污泥形成保护。不同沉降速率下颗粒污泥的的胞外多聚物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颗粒污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2.
伴随着信息数据的快速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下,催生出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为我国消防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也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消防服务需求,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火灾调查大数据建设也成为当前消防工作优化完善中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来进行整合分析,推动科学技术信息化与消防工作之间的深度融合,才能有效促进消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火灾调查大数据建设的时代背景及意义进行概述,并结合火灾调查大数据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分析,对于火灾调查大数据建设途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43.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监督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消防监督不仅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本文立足大数据背景,就消防监督工作展开讨论,分析了大数据与消防监督工作融合的意义,希望可以给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44.
基于2019年度11个省级监督管理部门对704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的监督抽查工作情况,总结了此次监督抽查的概况、发现的问题、处罚情况,重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持续强化监测质量控制和管理、积极借鉴和创新监管方式、注重监督抽查结果运用、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工作建议.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提高监测质量和管理水平提...  相似文献   
945.
确保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是全国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按照库区、影响区、上游区三个圈层的地域结构,对污染排放数据进行了统计,对污染构成的变化、污染产业的经济贡献和污染负荷比重、污染排放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污染影响的地域结构变化趋势,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46.
为顺应国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针对当前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存在的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通信建设程度低、决策和施工不协调、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按照现存问题分析—总体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应用的思路,将新信息技术(IT)和操作技术(OT)相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控制等技术解决现存工程问题,设计了基于“大智物云”的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智慧平台,可实现污染场地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大数据实时交换、云计算和虚拟工厂在线管理等功能,通过多层次数字化转型,助力土壤与地下水全流程修复的目标,推动行业智能化和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947.
Oxidation treatment on the adsorp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Hg on activated carbon (AC) was inrestigated. Both MnO2-AC and FeCl3-AC were produced during oxidation treatment. The measurement of modified AC's mercury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conducted in a simulated coal-fired flue gas by adsorbing test apparatus. TCLP and column leach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test the stability of mercury adsorbed on AC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xidation treatment changed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AC and modified the carbon surface by creating chemical components such as MnO4^-, Mn^4+, O, NO^3-, Fe^3+, Cl^-, etc. The Hg sorption capacity on MnO2-AC or FeCl3-AC was about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untreated carbon. In addition, the mercury control cost of each of the formers was about the half cost of the untreated carbon. The stability of Hg absorption was studied, it found that mercury adsorbed on the oxidation treated AC was not better than that of untreated carbon. It could concluded that the insoluble form of Hg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tability of mercury adsorbed on AC.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FeCl3-AC is the best absorbent for Hg with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better Hg adsorption stability in leaching environment, and lower cost among the three ACs tested.  相似文献   
94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有效防止规划和建设项目损害生物多样性的“第一道防线”,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制度和手段。生物多样性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环评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目前执行环评制度的过程中,仍存在缺乏高质量的生物多样性数据以及该类数据未能有效应用于环评的缺憾。建议整合现有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和环境影响评价交互体系,优化数据共享系统,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并将交互体系有效应用于涉及生态影响的环评工作中,以切实发挥环评预警生物多样性破坏风险的源头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949.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镇聚落的空间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重塑过程,探寻其演变规律、研判其背后动力机制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村镇点位数据,运用最近邻比率、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GIS和统计分析方法,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和县域尺度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村镇聚落格局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省域尺度上,江苏省村镇聚落整体呈集聚分布,但集聚态势略有减弱;核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整体东部小于西部,苏北连续性较强而苏南较为破碎;密度核心普遍收缩,苏南地区收缩最为显著.(2)县域尺度上,村镇聚落集聚格局依旧,与省域尺度一样,其集聚程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冷热点分布较为分散,"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冷点区"均位于苏南地区;时间维度上,"热点区"有扩大趋势,"冷点区"则呈收缩之势;苏南和苏北地区的村镇聚落格局在该尺度上变化均较为明显.(3)演变机理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策制度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村镇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在本文研究时段内,交通、城市化和政策3个因子对江苏省村镇聚落的格局改变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50.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下,准确识别长江经济带城市建成区,并揭示其演化规律对于优化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构建融合算法提取长江经济带城市建成区,并采用位序-规模、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索了其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规模存在明显的位序-规模分布格局,分形特征显著;(2)建成区规模呈现"东高西低"、"轴线高两端低",建成区密度呈"一个中心,两个次中心"的格局特征;(3)城市由点源聚集增长向轴线式扩张转变,国土空间"T"型增长格局逐渐显现;(4)建成区增长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内三大城市群为主要热点区.研究结果能够为流域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权衡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