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49篇
综合类   822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基于磁流变(MR)智能材料的减振器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实现工程结构隔震减振自适应控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设计加工了一种新型的分体式MR隔震减振支座,并对该隔震减振支座的剪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包含MR塑性体工作单元和MR弹性体工作单元,其中MR塑性体提供小位移工况时的刚度和阻尼,MR弹性体提供大位移工况时的刚度和阻尼。结果表明: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的剪切刚度随着工作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相较无电流工况,电流强度为2A时等效剪切刚度相对变化率可达到50%以上;无电流输入时支座中基体及普通填充橡胶仍可提供一定阻尼力,能够有效吸收振动能量,达到中高阻尼橡胶支座的性能;竖向压应力提高了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的剪切刚度;小位移时加载频率的降低对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的剪切刚度有增益效果。该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可以适用于震动荷载工况复杂多变,需要严格控制大位移变形的隔震结构物。  相似文献   
512.
3种新型污染物对发光菌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3种常见的代表性新型污染物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和等毒性比例下的联合毒性,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混合体系联合毒性作用类型。三氯生、五氯酚、双酚A对发光菌的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0.045、0.035、0.74 mg·L~(-1)。不同的评价方法对3种新型污染物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多元混合体系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合分子结构特征和不同取代基的相互作用,初步分析了联合毒性机理,进一步毒性作用机制还需要通过对生物生理生化响应等进行深入研究。新型污染物混合体系对发光菌的联合作用呈现以拮抗作用为主,表明此类污染物环境残留可导致相关化学品功效降低,引发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13.
通过三代染毒实验,研究了亚氯酸盐对Wistar大鼠的长期胚胎毒性.结果表明:亚氯酸盐对胎鼠的内脏、骨骼发育无影响,没有表现出致畸作用,但长期摄入120,360mg/L亚氯酸盐可导致胎鼠体重减轻.亚氯酸盐对胎鼠的无明显副作用剂量为30mg/L,由实验结果可推算饮用水中亚氯酸盐最大污染水平目标值推算为1.1mg/L.  相似文献   
514.
付军  滕曼  肖华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9):1189-1194
模拟考察了上海某水厂出厂水在不同输配管网体系中水质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管材和氯胺投加量对输配过程水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输配管网体系氯胺的衰减速率总体上符合如下规律:镀锌管>铜管>不锈钢管>聚乙烯管(PE管)>三型聚丙烯管(PPR管),季节因素对氯胺衰减速率影响较大,秋冬季节氯胺衰减的速率显著降低;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的生成规律为:PE管?PPR管>玻璃管>不锈钢管>铜管>镀锌管;五种管材中异氧菌总数(HPC)的生长数量为:镀锌管>>PE管>不锈钢管>PPR管>铜管;铜管和PE管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显著高于其余管材及出厂水.  相似文献   
515.
复合混凝剂混凝-超滤-氯消毒处理模拟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合氯化铝-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处理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对混凝出水进行超滤处理,研究了混凝剂投药量及进水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出水用NaClO溶液进行了氯消毒实验,用一级模型进行了氯衰减数据拟合,计算得出了快速反应物与慢速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结果表明,在要求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小的前提下,混凝与混凝-超滤所要求的投药量及进水pH值有所不同.混凝过程中残余絮体的粒径分布显示,残余絮体的粒径较小且分布集中时,混凝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低;残余絮体的粒径在粒径较小的区域有一定的分布,在粒径较大的区域有较高体积百分数时,混凝-超滤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516.
以海口市为研究区域,收集了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1—4月)环境空气中6项常规污染物、PM2.5水溶性离子和VOCs在线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参数,分析了特殊排放情境下低浓度地区PM2.5组分、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疫情期间,海口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较好,6项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地降低,改善率介于9.5%~27.6%之间;(2)海口市PM2.5水溶性离子中,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了38.9%和34.8%,其余离子小幅降低;(3)疫情期间,工业企业生产和交通活动的降低明显有助于乙烷、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的体积分数及贡献率的降低,而对芳香烃的降低效果不如内地明显;(4)虽然管控减排对体积分数较大的低碳烷烃改善较明显,但体积分数较小的烯烃尤其是乙烯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s,OFP)贡献率反而出现上升,是未来研究区域内控制臭氧的关键;(5)管控期间O3浓度日变化明显减弱,与NO2和主要VOCs...  相似文献   
517.
本研究基于超声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了同时分析头发中多溴联苯醚(PBDEs)、有机磷系阻燃剂(OPFRs)、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邻苯二甲酸酯(PAEs)及其代谢物(mPAEs)等5类有机污染物的前处理方法.头发样品(0.1 g)研磨成粉/絮状后经4 mL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乙腈(1:1:1:1,V/V/V/V)混合溶液提取3次,加入20 mg无水硫酸钠(Na2SO4)和100 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净化除杂,氮吹浓缩后分别采用GC-MS、GC-MS/MS和LCMS/MS进行分析.实验采用内标法定量,所有目标化合物在其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系数大于0.995;5类化合物检出限介于0.042—364.7 ng·g-1,加标回收率在53.6%—138%之间,相对标准差及日内/间精密度均小于20%.采用该方法对广州市10例男性头发进行了检测,所有样品均检出全氟辛烷磺酸(PFOS)、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  相似文献   
518.
环状RNA(circRNA)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其检测对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和开发circRNA快检方法,建立circRNA的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超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RT-qVPCR)检测方法,并应用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相关检测中.基于超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VPCR)技术,设计针对hsa-circ-0000284(circHIPK3)的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引物和探针浓度等条件,建立一种circRNA的快检方法;以内参基因GAPDH为对照,建立hsa-circ-0000284的相对定量方法;进一步收集鼻咽癌患者和鼻咽部良性病变患者的组织样本,对鼻咽癌和良性增生组织中的hsa-circ-0000284进行相对定量检测.所建立的circRNA RT-qVPCR快检方法只需25 min就能完成检测,重复性好,结果稳定可靠;hsa-circ-0000284在鼻咽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9.67,在良性组织中的表达量为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80 5,P <0.001).本研究表明所建立的cir...  相似文献   
519.
新型防粘闭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型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 ,并详细分析了该系统具有较好处理效果且不发生堵塞的原因 ,总结了该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20.
光催化处理饮用水微量污染物以及在饮用水消毒和杀菌方面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论述了 TiO2光催化处理饮用水中的微量卤代物、腐殖质、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光催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最后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