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49篇
综合类   822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71.
高藻原水预臭氧强化混凝除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有机物表观分子量分级、树脂分级等手段表征了原水有机物特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中试运行对预臭氧强化混凝藻类去除效果、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变化和去除、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等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藻类活性测试研究了预臭氧强化混凝除藻机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浓度的臭氧(如1.0 mg·L-1)进行预氧化,可有效提高藻类去除率,从常规混凝沉后水的55%~85%上升到95%左右,最高去除率达到99.3%(预臭氧1.0 mg·L-1,PACl 3.0 mg·L-1);THMFP(trihalomethanes formation potential)总体去除效果从常规处理的117 μg·L-1降至46 μg·L-1;高投量(≥2.0 mg·L-1)预臭氧,促进了藻类灭活,但影响了有机物的去除.藻类活性评价臭氧氧化和常规水处理过程对藻类作用存在显著差别.常规混凝对藻类活性影响不明显,不同剂量混凝剂对藻类活性影响差异不大;而臭氧对水体中的藻类有灭活作用,在0.5~2.0 mg·L-1臭氧条件下,藻类活性降低至12以下,且该指标随着臭氧剂量的加大显著降低.紧随其后的混凝过程中,混凝剂或者其水解过程的某些成分对臭氧灭活藻类有增效/催化作用.与传统的显微计数法相比,藻类活性试验更明确地表征水处理过程对藻类生存状态的影响,为水处理除藻机制研究和工艺设计提供更清晰的信息.  相似文献   
872.
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污泥技术、利用城市污泥生产有机肥技术、城市污泥新型压滤机深度脱水技术及污泥改性技术,分析了它们的工艺特点、存在问题、对策及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趋势。认为应当采用多种技术使城市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在自然界中应建立城市污泥的健康循环,使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73.
循环经济的概念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 ,本文提出以产业结构生态化重组转型与建立绿色市场为核心内容的循环经济概念框架 ,以体现循环经济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874.
以取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原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丹江口水库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大小和亲疏水性分子组成规律,并确定了其所适用的强化混凝工艺条件.分离试验表明,丹江口原水中有机物主要以小分子量形式存在.其中,1 000组分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和UV254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9.98%和39.10%,且此区间还具有最高的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和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N-DBPFP).亲疏水性方面,原水中弱疏水性组分含量最高,疏水性有机物的比例用DOC表征时超过80%.强疏水性组分含量最低但是强疏水性组分的THMFP最大,占总量的57.31%,而各组分的NDBPFP则相差不大.混凝试验表明,当采用聚合硫酸铁(PFS,4 mg·L-1)和聚丙烯酰胺(PAM,0.4 mg·L-1)处理丹江口原水时,强化混凝效果最好,可实现较为有效的去除浊度(76.33%)、DOC(25.57%)、UV254(37.78%)及THMFP(23.16%).本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既有水厂升级改造与工艺的优化运行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75.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has been identified as precursor for 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 formation during chlorination. Recently,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 influence the DBPs formation mechanism. A study was,therefore,initia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OM fractions on DBPs formation mechanism. In the chlorination process,organic acids are dominant precursors of total thihalomethanes(TTHM) because of the νC-O and unsaturated structures. Furthermore,the TTHM format...  相似文献   
876.
为考察贵屿电子垃圾拆解区污染沿水体向下游的迁移行为和影响,本文对练江贵屿段及其上下游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多溴联苯醚(PBDEs)分析,并对其污染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BDEs在练江上下游沉积物中普遍存在(检出率100%),在贵屿上游浓度较低(10.2~2120 ng·g-1),进入贵屿段急剧升高(7470~193000 ng·g-1),至贵屿下游后有所起伏但整体下降(734~11300 ng·g-1).练江的PBDEs污染主要来自于沿途排放,贵屿电子垃圾拆解业是其中最大的污染排放源.贵屿下游沉积物的PBDEs浓度比上游高约一个数量级,说明贵屿高浓度的PBDEs污染可沿水体迁移至下游.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练江沉积物中的PBDEs污染存在3种模式,上游和下游主要支流(贵屿支流除外)呈现Deca-BDE污染模式(BDE-209为绝对优势单体),这是我国沉积物中PBDEs的典型污染模式,可视为练江沉积物中PBDEs污染的背景模式;贵屿则呈现出两种特异模式:Penta-BDE模式(优势单体BDE-47&-99)和Deca-BDE脱溴降解模式(以BDE-197为主,其次是-209),这分别与贵屿地区的电路板拆解和塑料的高温处理方式(烘烤、焚烧、熔融等)有关;贵屿下游支流和主干道样品中的PBDEs呈现与贵屿相似但多种模式共存的特征,进一步证实贵屿的PBDEs污染已沿水体迁移至下游并影响其PBDEs组成特征.练江上游和下游主要支流(贵屿支流除外)PBDEs的风险商值(HQ)均<1,表明生态风险可接受;贵屿段PBDEs的HQ值均>1,最高达63.9,存在严重生态风险;受贵屿污染迁移影响,贵屿下游支流及部分练江主干道样品的HQ值也>1,为PBDEs污染高风险区;Penta-BDEs(三-五溴代BDEs)为HQ值主要贡献污染物,其次是Hexa-BDEs和Deca-BDE.鉴于PBDEs具有环境持久性且在贵屿段的沉积通量高达(477±648)t(贵屿下游为(152±169)t),其在贵屿及其下游20 km以内的污染急需开展进一步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和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877.
石英砂在给水工艺中最主要的作用为去除浊度,其固-液界面的微生物作用受到忽视.为了解决普通石英砂(sand)在控制消毒副产物和条件致病菌有限的问题,将普通石英砂改性为铁改性石英砂(Fe-sand),用气相色谱-ECD测定了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和含碳消毒副产物的最大生成势.结果 表明,Fe-sand对卤代硝基...  相似文献   
878.
高铁酸盐是一种集氧化、消毒和絮凝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处理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高铁酸盐在消毒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高铁酸盐对细菌和病毒的灭活特性及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将高铁酸盐与氯、臭氧等常规消毒技术在消毒效果、消毒机理、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高铁酸盐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不同水体中的细菌和病毒均呈现较好的灭活效果,pH、温度和有机物是影响高铁酸盐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高铁酸盐和其他消毒技术联用将是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879.
厦门海域有机磷农药污染现状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北方某城市自来水厂水体中的4种卤乙酸浓度水平进行了检测.以黄河水作为原水,经常规工艺处理后的饮用水中卤乙酸的最大浓度水平为79.31μg·L-1,超出美国EPA提出的饮用水中卤乙酸浓度水平的限定值;进而对常规工艺的氯化作用做了进一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预氯化对卤乙酸的产生起主导作用,增大了饮用水中卤乙酸的含量.探讨了由高锰酸钾预氧化、气浮、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氯氨消毒组成的深度处理工艺对卤乙酸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经深度处理后的出厂水中卤乙酸含量从常规工艺的79.31μg·L-1降为3.92μg·L-1,有效地控制了卤乙酸的形成.  相似文献   
880.
对黄浦江表层水样的过滤液进行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扫描,并测定了溶解有机碳(DOC)、N-亚硝基二甲胺(NDMA)及其生成潜能(NDMA-FP),探讨了黄浦江溶解有机质(DOM)的光学特性与消毒副产物NDMA生成潜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浦江水中NDMA-FP随DOC浓度增加而增加(r=0.487,P<0.01),但与DOM的比吸收系数(SUVA254)和腐殖化指数(HIX)均呈负相关(r=-0.605,P<0.01;r=-0.396,P<0.01);NDMA-FP还与相对较低分子量的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等类蛋白物质的荧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1;r=0.426,P<0.01),而与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则呈显著负相关(r=-0.422,P<0.01).因此,黄浦江水中消毒副产物NDMA的生成潜能随着溶解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与DOM中的类蛋白组分含量密切相关,但随着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的增强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