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7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564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94篇
综合类   1576篇
基础理论   269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32篇
社会与环境   411篇
灾害及防治   174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索黄河流域人口—土地—产业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区域城乡发展提供分区引导。以县域为单元,针对黄河流域城乡转型发展,构建人口、土地、产业三要素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轨迹分析法及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黄河流域339个县域的城乡转型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耦合协调格局,并探索城乡转型的影响因素,根据城乡转型发展的轨迹进行功能分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人口、土地、产业城乡转型水平初期偏低,但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系统逐渐向高级有序化方向演化;(2)2020年,大部分县域处于高水平耦合和高度协调阶段,空间关联类型以显著“高—高”和显著“低—低”类型区为主;(3)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生产水平等因素是人口—土地—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4)按照城乡转型轨迹,黄河流域县域可划分为核心转型区、潜在转型区和限制转型区。未来,应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特征,分别制定城乡融合发展策略,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2.
采集马蜂窝网站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的游客游记文本作为研究的数据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市游客的时空行为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品尝美食与游览各具特色的建筑是广州游客最主要的旅游行为。(2)不考虑疫情因素,游客出行受气温和假期等因素影响主要选择在冬季和长假出游,其中:家庭/亲子游类型游客的出行季节集中程度高且出行天数长,个人游类型游客的出行季节集中程度低且出行天数短。(3)广州游客的空间聚集呈现明显的极化特征,旅游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荔湾、越秀、天河和海珠等中心城区,游客的空间活动轨迹由中心城区向外辐射。(4)广州旅游流网络中一、二级节点具有紧密联系,游客主要在这些节点间流动。  相似文献   
993.
方苗  贺义雄  余晓洋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12):1461-1467+1528
基于农业生产中的6个主要碳源,对2010—2019年浙江省的农业碳排放数量、强度和结构进行测算。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法、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模型分别探究农业碳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整体均呈波动下降态势,最大农业碳排放源为柴油。(2)浙江省各地级市农业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高碳排放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低碳排放区集中在浙西南和湖州地区。(3)农业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以强脱钩为主。(4)在驱动因素中,农业劳动力规模、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结构对农业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其中劳动力规模的作用最强,而经济发展水平则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江苏近岸海域水质不佳,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屡屡发生,富营养化是其潜在原因之一。本文对该海域2019年和2020年春、夏、秋季航次监测的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SRP)、叶绿素a(Chl a)等水质参数进行了空间分析,采用指数评价法量化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并基于统计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近岸海域DIN浓度和SRP浓度总体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营养盐浓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降水量和径流量更大的夏季,营养盐浓度和Chl a浓度比春季和秋季更高;丰水年(2020年)相较平水年(2019年),该海域的氮磷比和富营养化程度均更高。因此,陆源输入对江苏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入海河流的监测和排污治理是缓解该海域富营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2019年9月~2020年5月东营市42个空气质量地面监测站点的逐小时空气质量数据,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生活生产方式变化情况,以月度、日度、周度、小时4种时间尺度,从时间、空间尺度对东营市AQI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空间分布呈现"北优南劣",内陆污染重于沿海;月度变化呈现疫情大面积爆发前(...  相似文献   
996.
李燕  汪露  张敏  朱亮 《四川环境》2021,40(2):103-115
为阐明洪泽湖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变化状况,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CCA分析等方法,对洪泽湖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布局及其水质状况进行了季度调查,探究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生长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1)底栖动物种类以甲壳纲、多毛纲、双壳纲为主;(2) CPI分析表明,TN、TP是洪泽湖主要的超地表水Ⅲ类...  相似文献   
997.
基于1961~2019年逐日降水格点数据,对长江流域偏前型、偏后型、均衡型和单日型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变化过程上,1961~2019年,长江流域偏前型极端降水先增加后下降,偏后型、均衡型极端降水变化以平稳波动为主,单日型极端降水持续上升;(2)在空间格局上,长江流域偏前型、偏后型极端降水量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均衡型极端降水高值区分布于金沙江、鄱阳湖流域,单日型极端降水空间特征表现为“中间高、两侧低”;(3)在影响因素上,长江流域及其子流域不同类型极端降水与两类厄尔尼诺(东部型-Ni1o 1+2区和中部型-Ni1o 3.4区)正相关占比为79.2%,且与Ni1o 1+2区的相关性高于Ni1o 3.4区;(4)1998年长江流域极端降水以偏前型为主导,7月20~26日偏前型极端降水事件为1998年夏季洪涝灾害的核心致灾因子。  相似文献   
998.
城市生态安全是保证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皖江城市带是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关键部位,为促进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采用D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与标准差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空间变差模型与灰色GM(1,1)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随时间变化呈波动增长趋势,研究时段内,合肥生态安全指数年增长率最高,为1.14%,马鞍山年增长率最低,为0.77%;(2)南部的池州和宣城两`市总体生态安全等级较高,北部的滁州和合肥逐渐向理想安全等级转化,中部的沿江城市马鞍山、芜湖、安庆和铜陵的生态安全处于较差等级;(3)皖江城市带生态安全格局演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规律性,空间分异层次特征显著,整体上呈现出从“南部>北部>中部”向“北部>南部>中部”的空间演变格局;(4)驱动力与响应层指标对生态安全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5)预测结果表明,2020~2030年皖江城市带生态安全重心将进一步向“西南-东北”格局转变。  相似文献   
999.
植被是山岳型风景区重要的生态景观要素,研究其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山岳型风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于山岳型风景区植被覆盖的研究多以单个山岳型风景区为主,对多景区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分析较为欠缺。以我国7个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4~2018年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NDVI,估算研究区长时序植被覆盖度,并以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与重心轨迹等方法,分析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大部分景区植被覆盖度呈降低趋势的面积大于增长的面积,植被覆盖度沿旅游线路呈降低趋势的现象明显;在时间上,景区高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最大,大多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景区植被重心移动轨迹与气候区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位于同一气候区其移动轨迹相似,驱动因素较为一致;在旅游影响方面,逐年增长的客流量对植被覆盖呈复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坡面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函数空间变异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水分特征函数空间异质性是定量研究土壤非饱和带水分运动以及溶质运移的先决条件. 以坡面机械布点采样、压力膜仪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以Van-Genuchten模型拟合曲线后,用传统的统计方法与地统计方法,分析了密云水库流域周边人工油松林坡面土壤水分特征函数空间异质性. 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壤层各级压力下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Cv)呈中等变异性,Cv为10%~25%,土壤有效饱和度越低,变异性Cv越大,计算合理取样数目越大. ②模型参数θs为中等变异,Cv为17.77%~18.12%,服从正态分布;参数α为强变异性,Cv为70.65%~120.91%;参数n为弱变异性,Cv为5.29%~7.09%. ③各土壤层参数θs和α均具有空间变异结构,除20~40 cm层参数α符合指数模型外,其余层参数均符合球状模型,参数θs和α变程(A)分别约为66~69及21~69 m;参数n仅在20~40 cm土壤层显示空间变异结构,符合球状模型,变程(A)约为18 m;整体上该林地土壤0~20和20~40 cm层参数多以结构性变异为主,40~60 cm层参数的块金效应渐显增大. 最后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分别对各参数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