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5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2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74篇 |
废物处理 | 15篇 |
环保管理 | 158篇 |
综合类 | 828篇 |
基础理论 | 139篇 |
污染及防治 | 101篇 |
评价与监测 | 113篇 |
社会与环境 | 50篇 |
灾害及防治 | 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96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163篇 |
2006年 | 144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51.
城市建成区绿地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居适宜度,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2002—2018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影响因子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2018年达到了41.11%,相比2002年增加了11.36%,2018年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5.0%以上的城市占全国城市的93.55%。(2)中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按照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地区划分中国城市区域,华东地区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最高,中南地区次之,其余四个地区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各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P<0.05),华北地区绿化覆盖率发生显著变化的城市占比最高达94.60%,中南地区最低为65.88%。(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化指标(地区生产总值GDP、地区人均生产总值PGDP、绿化投入LP、建成区面积BUA、城区面积百分比UAP、建成区面积百分比BUAP、总人口TP、城市人口密度UPD、城区人口UP、建成区人口BUP、城区人口百分比UPP、建成区人口百分比BUPP)和气候因子(年平均温度YT、年平均湿度YH和年降雨量YW)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PGDP、LI、BUAP、UAP、UPD、BUPP和YT、YW、YH是影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最主要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未来城市绿地建设均衡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2.
生命周期评价(LCA)被誉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环境管理工具,它充分考虑了时间因素.环境影响评价(EIA)在我国已经发展起来,它作为企业或项目实施必需的一个环节,充分考虑了空间因素.通过对生命周期评价定义、发展的介绍,将其与环境影响评价相比较,提出将两种方法发展成为一种四维的、新的、更加全面的环境管理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53.
云南省近500年旱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云南省近500年的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序列,应用R/S分析,预测了未来旱涝灾害的发生时间,但预测时间尺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因此仅从旱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序列本身来预测,需确定其能够预测的时间范围;应用Smalley算法分别对云南省干旱和洪涝灾害的时间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干旱年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为0.5498,洪涝年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为0.4923,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均小于Cantor集合的0.6309,可见云南省旱涝灾害发生的自组织程度可能会提高。分形研究的结果反映的仅是云南省近500年旱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平均状况,由于旱涝灾害的分布具有空间差异,因此需分别研究不同程度灾害区旱涝时间序列的分形及多重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955.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以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作为一项新兴的减灾手段,地震预警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956.
发电厂附近大气气溶胶元素浓度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treaker时间顺序采样器在火力发电厂附近连续收集大气气溶胶样品,这些样品在2×1.7MV串列加速器上用2.5MeV的质子进行PIXE分析,得到了大气气溶胶粗,细颗粒物中21个元素浓度及其时间的短时变化,显示了主要污染源方向的信息,结果表明,元素Si,K,Zn和As的浓度高于北京地区冬天的水平,Br/Pb的比值为0.16(n=44),高于一般地区。 相似文献
957.
为研究烃类污染土壤热脱附净化效率的影响机制,采用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soil vapor extraction,SVE)处理烃类污染土壤,探讨了通气速率、抽提气中水蒸气的浓度(gas water content,GWC)、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对热强化SVE处理效率的影响,并采用LDF和Freundlich动力学方程对脱附处理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120 ℃的条件下,以通气速率80 mL·min−1、GWC 15%和SWC 10%为最优处理工艺,气体在土壤空隙中间的传质速率加快,能明显缩短热强化SVE的处理时间;通气速率从40 mL·min−1提高到80 mL·min−1时,处理时间从425 min缩短至350 min;GWC从0%增加到15%时,处理时间从350 min缩短至105 min;GWC从15%增加到25%时,处理时间从105 min延长到240 min;当SWC为10%时,热强化处理时间缩短至290 min;当SWC从10%增加到15%时,处理时间从290 min延长至390 min。通过分析可知,LDF方程适合简单条件下(通气速率)的拟合,当通气速率为80 mL·min−1时,偏差率为4%。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复杂(土-水-气)体系下的拟合,GWC为15%时偏差率为3.8%,SWC为5%时偏差率为2.6%。以上结果可为开展热强化SVE处理烃类污染土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8.
聚铁硅型混凝剂的形态分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玻璃和聚合硫酸铁为原料制备不同碱化度(B)及不同Fe/Si摩尔比的系列聚合硫酸铁硅混凝剂(PFSS)并对其形态进行分析。采用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发现随熟化时间延长,Fe(a)和Fe(b)的含量逐渐减少,Fe(c)的含量逐渐增多,而碱化度越大,PFSS中铁越易从Fe(a)向Fe(c)转化。采用显微电泳实验发现PFSS随着投加量增加,Zeta电位升高。采用超滤法测定了制备的PFSS分子量的分布情况,并将其与PFS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PFSS的分子量明显比PFS的分子大。 相似文献
959.
利用安徽及邻区的10个GPS连续观测站数据,分析了站点NEU坐标时间序列、基线座标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站点的NEU座标时间序列水平方向变化趋势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观测网络"25个站点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基线座标时间序列在各个构造地质区域内的变化特征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60.
基于TELEMAC数值模型系统,该文将可溶性污染物作为示踪剂加入到二维水动力模型中,引入水体滞留时间的概念,并计算了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主要结论如下:(1)洪、枯季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分别为4.9 d和10.5 d。枯季,上游河流的径流量较小,不足以对湾内的水体起到明显的净化冲刷作用,水体滞留时间较长;(2)枯季大、小潮期间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分别为8.9 d和9.5 d。大潮时期的潮汐动力作用比小潮时期的潮汐动力作用强,大潮时期的研究区域水体滞留时间较短,污染物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流通稀释;(3)枯季湛江湾内湾(特呈岛以北)、湛江湾(特呈岛以南)水体滞留时间分别为13.0 d和12.0 d。湛江湾外围由众多岛屿组成,它们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阻碍了水体的交流与进出。而内湾位于特呈岛北面,位置靠近内陆,海湾形态更为封闭,海水流动速度慢,污染物稀释能力弱,水体滞留时间长;(4)风暴潮、静风场情况下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分别为10.6 d和12.0 d。风暴潮使整个研究区域的海水流动加快,整体减小了研究区域的水体平均滞留时间;(5)建堤前、后Ⅴ区(东海大堤西侧)水体滞留时间分别为9.5 d和11.5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