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5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篇 |
环保管理 | 63篇 |
综合类 | 477篇 |
基础理论 | 60篇 |
污染及防治 | 45篇 |
评价与监测 | 52篇 |
社会与环境 | 63篇 |
灾害及防治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灰色关联分析与内梅罗指数法在克钦湖水体重金属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扎龙湿地克钦湖水体重金属监测资料为基础,在湖内均匀布设了12个采样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测定各点的重金属质量浓度.水体中Mn、Cu、Cd、As、Pb和Se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23 mg/L、0.65 mg/L、0.12 mg/L、5.98 mg/L、0.48 mg/L、0.13 mg/L.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克钦湖的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体现了各评价因子的综合影响,得出克钦湖总体达到V类水质标准,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内梅罗指数法反映了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As、Mn、Pb、Se、Cd、Cu.应用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并得出污染原因,最后提出扎龙湿地克钦湖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2.
73.
水动力学法预测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洲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水动力学方法,根据三峡建库前后不同的时空边界条件,模拟长江水情要素,并建立长江水位与洞庭湖水位的回归方程,从而预测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洲滩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对杞麓湖水体及表层底质各形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和夏季杞麓湖底质及水体各营养盐浓度及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底质及水体中总氮浓度表现出湖周高、湖心低,且西南比东北高的分布特征;总磷浓度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无机磷浓度高于有机磷;无机磷中各形态磷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a-P>Fe/Al-P>NH4Cl-P。底质有机质浓度非常丰富,呈现出由湖周向湖心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结果显示,杞麓湖各采样点有机指数相当高,全湖都处于严重污染状态,且整个湖体有机氮污染严重,西部湖湾为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杞麓湖底质营养盐浓度的控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5.
最近,有记者参观一个湿地公园。一入园内,只见水泥路面宽敞平坦,亭台楼阁引人入胜,游乐设施高档气派,餐饮场所人声鼎沸。谈起园区经营收入情况,当地领导信心满满、神采飞扬,而前去参观考察的湿地研究专家们则听得眉头直皱。 相似文献
76.
分别于2017、2018年的非冰封期(5—10月)对南海湖的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80属157种(含变种),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时间上7月最多、10月最少,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浮游植物密度为23.35×106~126.00×106个/L,平均值为66.78×106个/L。主要优势种有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和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 spiralis)。南海湖水质总体处于中污染状态。冗余分析表明,TN、TP、pH和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绿藻门与TN关系密切,蓝藻门与TP、温度关系密切,硅藻门与pH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7.
网围养殖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4月、7月、11月和2003年1月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分布及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滆湖现有底栖动物31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淡水寡毛类6种,水生昆虫7种和水蛭4种.主要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和羽摇蚊.相似性分析表明,滆湖网围养鱼区和网围养蟹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似程度较高,而都与非养殖区差异较大,说明网围养殖对底栖动物组成存在影响;而且网围养鱼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更甚于网围养蟹的影响.多样性分析表明,滆湖底栖动物多样性呈现自北向南递增以及夏秋低、冬春高的时空变化格局.图3表2参17 相似文献
78.
79.
80.
基于2009~2018年的每年4~10月对太湖湖泛易发区的逐日巡查成果,以及相关太湖气象、水文、水质和水华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太湖湖泛发生的环境条件及年际差异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太湖湖泛强度年际变化的因素及防控途径.结果表明,2009~2018年10 a中太湖共发生大小湖泛事件75次,平均湖泛面积1.35 km2,最大面积9.20 km2,平均持续时间3 d,最长持续16 d;湖泛发生引起了水体有机质、氮和磷等水质指标明显增高;湖泛的发生均在水温20℃以上,发生首日均处在5~9月;年际湖泛强度变化较大,2017年湖泛强度最大,2018年次之,而2014年湖泛强度最小;年际湖泛强度与蓝藻水华强度及5~9月的湖水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水体营养盐等指标关系不密切,表明年际气候条件的波动对湖泛情势影响很大;湖泛的形成与河口区蓝藻水华的堆积关系密切:除了5次草源性湖泛外,70次藻源性湖泛均发生在入湖河口附近水域,河口区的底泥污染状况及底泥悬浮状况可能对湖泛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根据形成湖泛的腐烂物质、来源、发生地点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将湖泛分为藻源性湖泛和草源性湖泛这2种类型,藻源性湖泛又可分为港源型、迁移型和原发型这3种.结果表明,控制蓝藻水华强度是降低湖泛风险的根本途径,而避免河口区蓝藻水华过度堆积及厌氧分解的措施,如对蓝藻水华的及时打捞、工程措施形成的局部流场改变、蓝藻水华的离岸打捞工程和滨岸水华堆积区的应急曝气工程,以及河口区的污染底泥疏浚等工程措施,是降低湖泛发生风险的工程措施选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