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9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我国森林资源少,消耗量大,林业建设资金短缺。如何发展当前的林业生产、筹集林业建设资金,开化县的外向型创汇林业为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向型林业建设道路。本文就开化悬发展外向型创汇林业的优点、出口创汇的主要对策、主要商品、发展潜力及其前景进行了论述,对目前正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我国林业“两危”的战略对策提供了现实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四川部分林业土壤为例,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土壤资源的质量评价。采取聘请众多专家分级、打分的办法制定评价标准和确定评价因素权数。实施了专家系统与综合评判的联合运用技术,并探讨了提高土壤质量评级精度的“加细”评判问题。最后,通过比较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与传统法(评分法)的评价结果,指出前者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84.
在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进程中,植物群落通过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对其生存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运用生物与环境间相互统一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在环境污染区建立不同类型的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可作为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5.
86.
从信息化赋能到综合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峰  张姗琪  秦萧  席广亮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60-207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智慧社会”建设目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的信息化技术赋能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化的主要动力与发展重点,而如何理解并推进智慧社会发展则是智慧编制与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人地关系和地域生命有机体理论是智慧社会下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基础,需要从信息化赋能向包含技术赋能与创新赋能的综合赋能理念转变,探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思路,进而构建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人为本为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和制度创新为支撑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框架(EPTI),并探讨规划编制的智慧化以及规划实施的智慧化。  相似文献   
87.
本文主要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8.
株洲市40多年来,林业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25项(含中南林学院),如朱亭的“三深”造林法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攸县杉木地理种源试验点获部级一等奖等。本文以株洲市林业科技推广情况为例,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1 株洲市林业科技推广现状及问题 株洲市林业科技推广的现状是基础薄弱、机制运转不畅,阻碍着科技成果的转化,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89.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张建龙在杭州召开的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上表示,中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治理任务6800多万亩,沙漠化首次实现逆转。  相似文献   
90.
《环境》2010,(9)
编者按:当人类的智慧足以解开矿山神秘的面纱,一切高山仰止的敬畏就可能被贪婪的欲望一口吞噬。人们在攫取地下珍宝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矿山的容颜——步步紧逼的挖掘,把原本挺拔的矿山掏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