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6篇 |
免费 | 421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6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66篇 |
综合类 | 547篇 |
基础理论 | 286篇 |
污染及防治 | 39篇 |
评价与监测 | 52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
12.
13.
为探究兰州市室内空气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健康风险水平,于2018年9—12月在兰州市居民住宅采集室内空气样品,共设置了85个采样点.计算了室内空气中重金属Pb、Cd、As的浓度,并利用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经呼吸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室内空气Pb、Cd和A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532±... 相似文献
14.
羟基多氯联苯(hydroxylate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OH-PCBs)作为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在高等动物体内产生蓄积并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旨在探索OH-PCBs通过水产品摄食途径暴露后,在模式生物体内的蓄积和迁移规律。以鲫鱼为水产品代表,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向鲫鱼可食性组织添加3-OH-PCB101和4-OH-PCB101的混合标准溶液(1 000 ng·mL-1)制作加标饲料,并以小鼠每日摄食总量的10%对其进行投喂。分别在暴露实验的第12、24、72和168小时解剖取样,并收集粪便。检测结果显示,2种OH-PCB101在胃、肠等消化组织器官的浓度高于其他组织并能随着粪便排出,且倾向于在含血量较高的组织(如心、肺和脾)中蓄积。OH-PCB101在各组织中的蓄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肠>胃>小肠>脾≈肺>心>肝>肾>血液≈脑>肌肉≈睾丸。同时发现在脑、心、肺、肝、肾、性腺、肌肉等组织样品中,4-OH-PCB101的蓄积浓度始终高于3-OH-PCB101。这表明,虽然通过水产品摄入的OH-PCB101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然而在脑、心、肺、肝、胃和脾等11个组织及血液中均产生蓄积,并且2种OH-PCB101可能由于结构不同导致其在各组织中的蓄积量存在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揭示OH-PCBs通过摄食暴露后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分布及排泄等归趋问题,同时表明在环境及生物体中蓄积的OH-PCBs等二代持久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仍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由于微塑料分布广泛、难降解、能够长距离迁移、能够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具有生物持久性、能够通过食物链转移等原因,它们对人体健康潜在的负面影响已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然而,目前关于微塑料的人体健康效应研究仍然较少。微塑料能够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2种主要暴露途径进入人体,迄今为止有限的体内和体外数据已经表明,塑料颗粒能够穿透人体的组织屏障到达组织器官内部,对人体细胞造成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DNA损伤等负面影响。笔者对不同环境中微塑料对人体的暴露途径进行总结,并基于已有的研究数据讨论了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潜在风险,阐述了环境中的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效应,以期为微塑料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临沧盆地土壤天然放射性测定及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沧盆地受其基底花岗岩的影响,环境中存在天然放射性水平异常。本文测得其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26Ra、238U、232Th和40K的比活度分别为53.4(38.7-62.8)、161.2(127.3-211.7)、120.9(106.5-140.6)和632.2(521.7-707.5)Bq/kg,明显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花岗岩天然放射性水平较高,与土壤放射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为土壤伴生放射性提供了较好的来源。采用测得的土壤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计算了距地面1m高处空气中γ辐射吸收剂量率和年有效剂量率,并对γ辐射外照射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虽然该区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较高,但是年有效剂量率在容许范围之内。因此该区属于外照射水平的安全区域,人居环境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数值模拟确定致病微生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建立了基于瞬时浓度判据和积累浓度判据的污染物暴露评价模型,得到了建筑群内瞬时风险区域和人们在污染区域的最大停留时间。结果显示:瞬时风险区域面积基本与微生物生长曲线一致,即在2000s时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至6000s后基本不变;最大停留时间与微生物的增长率有关,增长率大,最大停留时间变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济南市不同行业人群的颗粒物暴露水平以及评估通过吸入颗粒物而受到的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本研究利用手持式气溶胶检测仪与PM2.5中流量采样器,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对济南市6类不同行业人群开展PM2.5暴露水平研究,分析不同微环境(学生宿舍、工厂车间、城市街道、学校大门以及住宅客厅)PM2.5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6类人群包括大学生、铸造厂工人、餐厅员工、公交车司机、环卫工人、学校保安. 结果表明,6类人群的颗粒物暴露水平,日变化均呈现明显的行业特点,公交车司机与环卫工人的PM2.5平均暴露浓度达到87.7 μg·m−3和79.5 μg·m−3. PM2.5浓度在某一时段均会出现瞬时峰值的现象. 人群PM2.5小时暴露水平总体高于当地空气质量监测站公布数据,车间工人与保安则高出1倍以上. 不同微环境下PM2.5中15种金属元素浓度与元素成分占比均略有不同. 除Ca、Al、Mg和Fe等4类常量元素之外,Zn、Mn、Cu等元素占比相对较高.部分金属如Cd超过我国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富集因子分析表明,Cd、Cu、Zn、Pb、Cr、Ni、Sn、Sb等元素主要受到人为源的影响,As、Mg、Ca、Mn元素则同时受到人为源与自然源的影响. 健康风险评估表明,Cr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在所有元素中最高. 环卫工人的非致癌风险与学生和保安群体的致癌风险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本研究为科学评估不同人群的颗粒物暴露水平及重金属健康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科学防控颗粒物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抗生素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畜牧业、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等领域中,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促进生长方面功不可没. 但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环境外暴露和人体内暴露水平升高,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对抗生素的使用现状进行概述,并系统综述了尿液、血清、母乳、唾液等介质中抗生素的检测方法、内暴露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进展. 目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抗生素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固相萃取法是人体生物样本抗生素分析中最常用的前处理方法. 人体抗生素内暴露靶向分析中,已有报道涵盖抗生素类别最多的分析方法包括41种抗生素及2种代谢物,而疑似靶向和非靶向分析方法鲜有报道,此后需进一步优化抗生素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开发涵盖更多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类型的前处理技术及靶向、疑似靶向和非靶向分析方法. 已有流行病学研究多是基于问卷调查、处方药记录和抗生素的产量和使用量调查等开展,而基于抗生素的实际负荷水平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仍然有限,因此亟待开展涵盖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抗生素内暴露特征和队列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