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0篇
  免费   1167篇
  国内免费   1695篇
安全科学   2383篇
废物处理   104篇
环保管理   684篇
综合类   5925篇
基础理论   761篇
污染及防治   539篇
评价与监测   295篇
社会与环境   976篇
灾害及防治   755篇
  2024年   262篇
  2023年   652篇
  2022年   710篇
  2021年   708篇
  2020年   516篇
  2019年   511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77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一类非等间隔序列灰色建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类非等间隔序列的灰色建模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在原序列前一个平均间隔单位位置上假设有一虚拟值零,然后改用线性回归来求解模型参数,实例表明,不仅简化了建模方法,模型精度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2.
构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0—2019年安徽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评价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改善趋势,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393~0.765,基本处于良好协调或低水平协调阶段。全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均大于经济发展指数。省会城市、沿江江南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江淮之间和淮河以北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改善这些方面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8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GM(1,1)模型在大气环境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对GAM水环境预测模型提出了四点不同看法,与有关作者商榷,指出GM(1,1)模型与GAM模型二者并无优劣之差,精度亦相当。  相似文献   
85.
水体中重要污染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虹  邓勃 《干旱环境监测》1995,9(4):205-215
概述了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意义、概念和范围,元素化学形态分析与模拟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某些重要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的进展作了综述,介绍了115篇文献。  相似文献   
86.
排污量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7.
灰色模型在确定关键污染因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灰色模型引入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 ,从动态演变中找出关键因子 ,客观地判定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 ,并对各因子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经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 ,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 ,简便易用  相似文献   
88.
灰色系统模型在总悬浮物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6-1994年东北某城市总悬浮物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对总量浮物数值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89.
东南大陆的地质构造模型,具有欧亚大陆边缘向洋增生的独特形式。除外来地体之外,或以扩张、地幔上涌,洋壳向大陆地壳转化,并不断向洋增生;或是大陆分裂,地幔柱——热点物质不断注入变薄和破裂了的地壳,形成区域性新的生长构造层,构造岩浆地质体表现为有独特属性的“A型”花岗岩和流纹岩链。这些高DI值的富硅富碱富钠质岩石,出现在欧亚大陆边缘的重力梯度带上。裂解带的地壳结构模式是上地壳存在着重力不稳定的硅铝低速带;中地壳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的“类裂谷型”结构,P波速度为6.3~6.4km/s的中间壳层;在下地壳下部有速度为7.0~7.4km/s的壳——幔混合型高速层;随着“异常”的上地幔的形成,有大范围的热活动和壳——幔边界穹窿,穹窿的地盖比正常区为为薄。由于化学库和化学边界层的横向不连续,可划分出古老基底和后期地质发展史完全迥异的两个亚板块;和以壳层(或幔层)断裂为边界特点的八个地体;一个以分裂为主,并具热点径迹的最新生长构造层的扩张——裂解构造岩浆地体。  相似文献   
90.
水体近年来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从研究灰色局势决策的原理出发,采用较为详实的监测资料,运用Fussy—Grey模型对东湖水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