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9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1845篇
安全科学   416篇
废物处理   115篇
环保管理   263篇
综合类   4095篇
基础理论   644篇
污染及防治   783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01.
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同步除磷脱氮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海藻酸钠和PVA添加膨润土包埋固定经富集驯化的以反硝化聚磷菌(DNPAOs)为主的活性污泥,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固定化小球的形态和表面结构,并对厌氧/好氧条件下,包埋小球除磷脱氮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具有良好的强化生物除磷和较好的反硝化脱氮性能,体系的COD去除率平均达74.9%,平均除磷效率为95.3%,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95.2%左右。小球若长时间缺氧,在其内部会出现厌氧区,并产生厌氧放磷现象。  相似文献   
902.
固定化与游离态小球藻脱氮除磷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固定化与游离态小球藻脱氮、除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在2d内对NH4^+-N和PO^3-4-P的净化效率比悬浮态藻分别高23.14%和35.19%。固定化后初期会对藻细胞的生长产生影响,使得固定化藻的数量增长慢于悬浮态藻的生长,但在较短时间(24a左右)内细胞的活性即可恢复,并保持持续生长,这说明固定化没有对细胞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固定化藻技术不仅保留了悬浮态藻的优点,而且使得藻对氮、磷的去除率有较大提高,对藻细胞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藻细胞的生长期,有利于细胞更多地吸收氮、磷。  相似文献   
903.
大气环境中氮,硫污染物的循环,正在自然系统改变。人为活动已明显冲击了氮、硫元素的循环过程,它们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局地气侯变暖,土壤,水体,人体健康等逐渐带来严重影响。氮、硫污染物亦是大气酸沉降的主要来源。通过对甘肃平凉市大气湿沉降中氮、硫污染物特征分析,掌握氮、硫污染物动态变化,分析它们在大气湿沉降中的化学变化及污染循环特征,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使氮、硫元素的循环趋于平衡,防止酸沉降在我市发生,进一步提高我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04.
分析了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现状、污水处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人工湿地类型、特点、污染物净化机理;结合我国村镇现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适用条件及效果。  相似文献   
905.
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它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基本的形式到后来的各种变形,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模式上都发展迅速。文章首先给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三沟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和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这几种典型的交替式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问题和其发展方向。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灵活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少数民族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走出地域,走向城市.城市民族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民族性突发事件给政府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探讨城市民族性突发事件诱因和对策,对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有效防范和处置民族性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7.
试验采用硅藻土和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从10mg/L下降到0.5mg/L以下,去除率70~95%;硅藻土澄清池对总磷的去除率高于95%;且对浊度、色度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08.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对A^2/O工艺、OCO工艺、CAST工艺、UNITANK工艺及BICT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分析。认为在当今污水处理要求愈加严格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高效能、低能耗、低投资及占地少、操作管理方便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09.
杨灵芳  孔东彦  刁静文  郭鹏 《环境科学》2023,44(11):6226-6234
研究已证实大气氮沉降的增加显著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然而其变化幅度在不同的实验样地具有较大的差异.基于在我国开展的49个模拟氮沉降野外实验的408组数据,利用Meta分析、Meta回归和线性回归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样地气候、土壤属性以及氮素施用参数对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地的年均温(MAT)和年均降水量(MAP)与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显著正相关(P<0.05).在MAT或MAP较低(MAT<3℃,MAP<500 mm)的样地中,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而在MAT或MAP较高(MAT>3℃,MAP>500 mm)的样地中,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则显著升高.土壤属性方面,在C:N较高(>15)或酸性(pH<6.5)土壤中,施氮后土壤有机碳积累明显(P<0.05);而在C:N较低(≤15)以及中性或碱性(pH≥6.5)土壤中,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变化不明显(P >0.05).此外,施氮后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下降(-5.34%);而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不明显;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表现出明显积累(10.52%),特别是阔叶林生态系统(13.10%).所有的因子中,土壤C:N是影响施氮后土壤有机碳变化幅度的主导因子.在施氮类型方面,施加硝酸铵或尿素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而施加硝态氮对其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在精确评估、预测和分析氮沉降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时,应综合考虑样地的气候、土壤属性以及氮素施用参数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0.
明确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转化过程对地下水氮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明滇池周边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现状及来源,于2020年雨季(10月)和2021年旱季(4月)在滇池周边共采集73个浅层地下水样,运用水化学和氮氧同位素(δ15N-NO3-δ18O-NO3-)识别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空间分布、来源及转化过程,并结合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定量评价不同来源氮对浅层地下水硝酸盐的贡献.结果表明,旱季浅层地下水中有40.5%的采样点ρ(NO3--N)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Ⅲ类水质规定的20 mg·L-1,雨季超过47.2%的采样点ρ(NO3--N)超过20 mg·L-1.氮氧同位素和SIAR模型分析结果证明了土壤有机氮、化肥氮、粪肥和污水氮是浅层地下水硝酸盐的主要来源,以上氮源对旱季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13.9%、11.8%和66.5%,对雨季的贡献率分别为33.7%、31.1%和25.9%,而大气氮沉降贡献率仅为8.5%,对该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来源贡献较小.硝化作用是旱季浅层地下水中硝态氮转化的主导过程,雨季以反硝化作用为主,且反硝化作用雨季比旱季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