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7篇 |
免费 | 362篇 |
国内免费 | 134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0篇 |
废物处理 | 191篇 |
环保管理 | 292篇 |
综合类 | 3366篇 |
基础理论 | 643篇 |
污染及防治 | 675篇 |
评价与监测 | 249篇 |
社会与环境 | 34篇 |
灾害及防治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193篇 |
2021年 | 223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148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87篇 |
2015年 | 183篇 |
2014年 | 302篇 |
2013年 | 246篇 |
2012年 | 233篇 |
2011年 | 242篇 |
2010年 | 198篇 |
2009年 | 207篇 |
2008年 | 217篇 |
2007年 | 256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224篇 |
2004年 | 214篇 |
2003年 | 237篇 |
2002年 | 199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118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硫酸根对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连续流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在控制和不控制H_2S浓度两种情况下,考察SO_4~(2-)对有机物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试验表明,硫酸根本身对厌氧处理没有毒害作用,它对厌氧处理过程的破坏主要是其还原产物H_2S造成的。在用Fe~(2+)控制H_2S的情况下,硫酸根的存在和浓度大小对出水TOC、TOC去除率、产气量、气化率无不利影响,但会使气体中甲烷含量及甲烷产率逐渐减小而二氧化碳含量及二氧化碳产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2.
993.
结合2008年11月18~25日期间珠三角地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外场观测数据,验证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中两种SOA化学机制——VBS(volatile basis set)和SORGAM(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model)对珠三角SOA的模拟效果.VBS机制考虑了更为广泛的SOA前体物和化学老化过程,SOA模拟值更接近观测值,能合理反映SOA观测值的逐天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的平均绝对偏差和相关性分别是-4.88μg·m-3和0.91,而SORGAM机制的分别为-5.32μg·m-3和0.18.利用VBS机制模拟区域内SOA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SOA浓度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特征,浓度峰值出现在中午时段.受到输送和臭氧区域分布的影响,各城市SOA浓度差异显著,下风向的城市(如中山、珠海、江门)SOA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4.
水稻光合同化碳在土壤中的矿化和转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作物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田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然而其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和转化动态尚不清楚.应用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水稻收获后输入土壤的光合同化碳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及其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00 d的培养期内,原有有机碳的平均矿化速率在4.44~17.8μg·(g·d)-1之间,而光合碳(新碳)的矿化速率则在0.15~1.51μg·(g·d)-1之间.光合同化碳的输入对土壤活性碳库(DOC、MBC)的转化产生显著影响,在培养期内,14C-DOC的转化量为1.89~5.32 mg·kg-1,转化速率的变化幅度为0.18~0.34 mg·(kg·d)-1,原有DOC则在61.13~90.65 mg·kg-1,减少幅度为4.10~5.48 mg·(kg·d)-1;14C-MBC和原有MBC的转化量分别为10.92~44.11 mg·kg-1和463.31~1 153.46mg·kg-1,转化速率变化幅度分别为0.80~2.87 mg·(kg·d)-1和41.60~74.46 mg·(kg·d)-1,说明水稻光合碳的输入对MBC的周转要大于DOC的周转.而且,与原有有机碳相比,输入的"新碳"易被微生物矿化分解,100 d的培养期内,有13.5%~20.2%的新碳被矿化分解,而仅2.2%~3.7%的原有有机碳被矿化分解,光合同化碳的输入对维持稻田土壤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高蛋白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及其耐氨氮机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死及自然灾害产生的大量畜禽尸体的不恰当处理处置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卫生和公众安全隐患.本研究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对畜禽尸体这类高蛋白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进行尝试,旨在探索其适宜的有机负荷条件、系统的稳定性及潜在的氨抑制风险.研究表明高蛋白有机废物(以猪肉作为实验样品)作为厌氧消化基质时,系统稳定运行的有机负荷能够达倒(4.76±0.41)kg·m~(-3)·d~(-1);同时,VS降解率、单位体积沼气产率、单位添加VS沼气产率、单位降解VS沼气产率以及甲烷含量分别能达到95%、(3.72±0.21)L·L~(-1)·d~(-1)、(0.78±0.02)m~3·kg~(-1)、(0.82±0.02)m~3·kg~(-1)以及65%.在该条件下,TAN和FAN的浓度与系统产气性能没有直接线性关系,且在浓度高达5700 mg·L~(-1)和700 mg·L~(-1)时未呈现对系统的明显抑制作用.454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法对系统内古菌种群相对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中氨抑制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者消除的原因可能为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的优势地位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以及整个产甲烷菌种群在系统运行过程所得到的明显驯化. 相似文献
996.
有机膨润土多次吸附模拟废水中苯酚的性能及机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一系列有机膨润土多次吸附水中高浓度苯酚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有机膨润土能够重复多次吸附水中苯酚,吸附性能较好.当多次吸附所用苯酚溶液初始浓度为1000mg/L时,3种单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其的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120 CTMAB-膨润土>120 CPC-膨润土>120 DTMAB-膨润土.在多次吸附过程中,有机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机理发生变化,由最初的表面吸附作用为主转变为分配作用为主.对CPC改性的膨润土而言,由于芳香性吡啶环的存在,苯酚被吸附到有机膨润土上后,能够产生"协同效应”,表现为随着苯酚吸附量的增大,分配系数Kp(cscw相似文献
997.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不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对于全面准确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状况和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总有机碳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为34%),高活性有机碳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3%),有机碳的变异性随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各组分有机碳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含量顺序一致.各组分有机碳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以塬面土壤最高,沟道土壤最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以林地和农田土壤较高,草地土壤较低;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则以黑垆土最高,红土最低.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组分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环境条件不但直接影响有机碳的分布,还通过影响有机碳不同组分之间的关系来改变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之问的关系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大,中活性与高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98.
999.
东营春季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0年4月采集了东营市大气PM10样品,测定了PM10的浓度,并采用IMPROVE-TOR方法准确测量了样品中的8个碳组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东营市大气PM10的平均浓度为(147.02±56.22) μg/m3;PM10中有机碳(0C)、元素碳(E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82、3.68 μg/m 3;PM10中OC和EC显著相关,表明OC、EC的来源相同;所有采样点PM10中OC/EC均大于2.15,表明存在二次有机碳(SOC)的贡献;PM10中SOC平均质量浓度是3.91 μg/m3,占OC质量浓度的33.08%;通过计算PM10中8个碳组分丰度,初步判断东营市颗粒物中碳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和燃煤.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