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7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946篇
安全科学   247篇
废物处理   97篇
环保管理   182篇
综合类   2088篇
基础理论   209篇
污染及防治   320篇
评价与监测   25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量约占全球总VOCs排放的90%,其排放易受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土壤水分、饱和水汽压差、风速、风向、O3和CO2浓度等)的影响,对采样和分析要求极高,而BVOCs样品的精准采集与分析是获取BVOCs排放因子的基础。该文综述了国内外BVOCs采样和分析方法,根据采样系统是否能控制或模拟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空气湍流、二氧化碳浓度等),对采样叶室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其中光合仪-动态封闭系统可精准控制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易使空气形成自然交换且便于外场测量,适用于大多数植物BVOCs排放测量。依托高塔、系留球、飞机等开展测量的开放式采样系统适用于外场的长期观测。PTR-MS、PTR-TOF-MS、Vocus-PTR-TOF等在线分析系统逐步得到应用。微型传感器已应用于BVOCs的快速检测,碳同位素分析法已应用于BVOCs合成转化过程中组分的探究。对采样和分析系统发展的研究,将为精准获取BVOCs排放因子并评估其环境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2.
为探究纳米零价铁(nZVI)对紫外(UV)活化过硫酸盐(PDS)体系去除垃圾渗滤液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常规水质指标和光谱指标变化,研究了MBR中难降解有机物在不同体系(UV、PDS、UV/PDS和nZVI/UV/PDS)中的去除规律;此外,通过XRD、SEM、EDS和XPS分析,揭示了nZVI反应前后的物相变化和活化机理。结果表明,UV/PDS体系对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增加PDS投量可提高UV/PDS体系对MBR出水的处理效率,并降低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腐质化程度。nZVI/UV/PDS体系对MBR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比UV/PDS体系有大幅提升。在nZVI投量为40 mmol/L、UV功率为14 W、PDS投量为40 mmol/L、反应时间为10 min时,nZVI/UV/PDS体系对MBR出水的UV254去除率和去除速率常数分别为51.52%和0.072 4 min-1,相比具有相同反应条件的UV/PDS体系提升了32.80%和0.059 0 min-1。nZVI...  相似文献   
793.
794.
战晓  高宝玉  刘斌  许春华  岳钦艳 《环境科学》2010,31(5):1198-1205
选用2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铁(PFC)和聚合氯化铝(PAC)处理黄河水,考察了混凝剂的投加量对浊度、UV254、DOC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并结合混凝出水的Zeta电位分析其混凝机制.选择粉末活性炭与混凝联用,研究了混凝剂和吸附剂投加量以及二者的投加顺序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混凝吸附后出水进行加氯消毒,考察水中残余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混凝剂均有较高的浊度去除率(﹥90%).PAC对UV254、高锰酸盐指数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29.2%、26.1%和27.9%;PFC对三者的去除率分别为32.3%、23.3%和32.9%.PAC在混凝过程中,电中和作用占主导地位;PFC在混凝过程中,吸附架桥和电中和同时发挥作用.混凝-吸附联用处理黄河水样时,有机物的去除率随混凝剂和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先混凝后吸附工艺对UV254和DOC的去除效果优于先吸附后混凝工艺.先使用PAC混凝后吸附对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95.2%和99.9%;对于PFC,先混凝后吸附对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90.1%和99.9%.但是先投加粉末活性炭能提高矾花的沉降性能,且处理出水在保持持续消毒效果方面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795.
本研究利用荧光区域积分法考察了在水体冻结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中荧光物质的迁移转化.同时,利用XAD树脂,将DOM分为3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在水体冻结过程中,HPO-A、TPI-A和HPI的DOC浓度在水相中逐渐增加,而在冰相中先减少后增加,并且这3种DOM组分在冰、水两相间的分配系数排序为:HPITPI-AHPOA.在水体冻结过程中,水相中HPO-A和HPI的总累计荧光强度(ΦT,n)值,以及冰相中3种DOM组分的总ΦT,n值随冻结时间的变化趋势均为先降低后升高.在水体冻结过程中,水相中3种DOM组分的类腐殖酸荧光峰发生蓝移.冻融作用导致HPO-A和HPI的荧光性降低.与HPO-A和HPI相比,TPI-A的荧光性受冻融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在4类荧光物质中,冻融作用对DOM组分中的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和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796.
文章介绍了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的结构原理,结合应急监测的需要,说明了仪器性能参数与分析操作模式,探讨了标准曲线的建立与验证。通过仪器的实际应用,指出该仪器能够解决应急监测中目前存在的对有机污染物难以快速定性、定量的问题。利用捕集浓缩器富集待测定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迅速判断出气体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给出定量测定结果。并根据日常使用情况,总结了便携式GC-MS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797.
采用吹扫捕集与快速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建立测定水中10种石化行业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吹扫捕集-快速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分析方法。通过质谱定性,选定目标物的特征离子,运用内标法定量,采用DN-624(20m×0.18mm×1μm)快速毛细管色谱柱,在10min内完成对水中10种VOCs的分析,在保证各目标物灵敏度和分辨率不受影响的同时,分析时间从标准方法的17min降至10min。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与检出限满足标准方法 HJ 639—2012《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要求,通过实验验证,能够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环境监测与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798.
公司简介杭州蓝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废水资源化与物料分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电渗析为核心的膜集成分离技术,一直致力于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回收及水的循环再利用、高浓度及高有机废水的处理零排放工艺等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建立了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国内知名膜分离专家、海外专业制膜人才、行业应用研究带  相似文献   
799.
工业VOCs经济手段和工程技术减排对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宇飞  刘昌新  程杰  郝郑平  王铮 《环境科学》2015,36(4):1507-1512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已经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成为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工业领域是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排放部门,工程技术减排是重要的控制措施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投资400亿元建设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项目,年减排量计划为60.5万t·a-1.技术减排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明了国家对工程技术减排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宏观经济学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工程技术减排与经济手段(环境税)进行政策模拟,进行比对性分析,探讨了两种减排方法的优劣.研究认为,当前经济条件下,相同减排量下,考虑宏观经济损失,环境税减排的成本远高于技术减排.结合目前我国实际情况,为鼓励工程技术减排,建议政府给予企业约为7 500元·t-1的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800.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科学合理的检测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GB 50325—2010和ISO 16017—1都规定了监测方法,然而这些检测方法耗时较长,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将检测时间降低至23.19min。最后选用实际的室内气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