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605篇
基础理论   410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森林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我国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经营措施对土壤碳矿化、微生物特征、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模式和轮栽模式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微生物熵、易氧化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效率,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可作为反映土壤碳库质量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2.
微量元素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聋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Zn2+、Cu2+、Co2+、Mo(VI)、Mn2+等5种微量元素对双孢蘑菇2796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菌丝干重、胞内多糖、过氧化物酶活和菌丝生长势等生长参数表明,双孢蘑菇在添加上述5种浓度为20—40mg/L的微量元素时,对菌丝生长势、胞内多糖量和胞外蛋白量等都有促进作用,加入的浓度不同其促进程度也不同。加入Mn2+促进菌丝生长的效果最明显,使菌丝干重达最高值(200mg/100ml),胞内多糖量高达23mg/100ml,分别比对照组增加200%和400%,但添加高浓度的微量元素则会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83.
污泥水解蛋白液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污泥(食品工厂污泥)经过酸碱水解制备水解蛋白液(肽类和氨基酸复合物,属于微生物蛋白)、并与豆粕(植物蛋白)、屠宰厂动物羽毛(动物蛋白)水解蛋白液、以及常规食用菌氮源麸皮、大米制糖厂米渣作为平菇栽培氮源或营养添加剂,测试对平菇的菌丝生长、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水解蛋白液对平菇的菌丝生长、产量、生物转化率影响明显,污泥水解蛋白液对菌丝的生长效果最好,其余2种水解蛋白液也有促进作用。添加污泥水解蛋白液最高产量可达806 g/袋,添加豆粕水解蛋白液的最高产量为532 g/袋,添加屠宰厂动物羽毛水解蛋白液的产最高量为525 g/袋;对照为480 g/袋(常规棉籽壳)。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61.2%、106.4%和105.0%,而对照生物转化率为96%;增产率分别为67.92%、10.83%和9.38%。因此,污泥、豆粕、屠宰厂动物羽毛蛋白水解液可提高平菇产量,该研究也为污泥资源化利用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利用城市污泥堆肥及建筑弃土种植麦冬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污泥堆肥产品分别与建筑弃土按0%、10%、20%、30%、40%和50%(湿重)的比例配制营养土,以麦冬为例进行180 d的栽培实验,分析了营养土对麦冬生长特性、植物体内及栽培土壤中营养学指标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择营养土较佳配制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堆肥比例在50%时麦冬生物量增加率、新生芽数及地表部分比重为最大值,在30%时纺锤体肉质数减少率为最大值;随着营养土中堆肥比例增加,麦冬体内养分含量、重金属积累量随之增加,均在50%时达到最大值;栽培土壤养分越多损失量越多,各指残留率越低,同时全磷、全氮及K含量降低率较有效磷、碱解氮小得多,Cr降低率在5.20%~8.34%之间,Zn降低率在3.27%~17.35%之间;堆肥比例在40%以上的营养土对麦冬生长效果好,但较佳配制方案为堆肥产品占20%。  相似文献   
85.
应用开顶式生长室(OTCs)模拟增温试验,研究了上海市崇明岛东滩湿地围垦区芦苇的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使株高显著增加,但对茎粗的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相比,升温显著增加了叶长、叶宽、叶面积;但却显著减少了叶面积比率(LAR)和比叶面积(SLA),对叶长/叶宽,叶质比(LMR)无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升温使开花个体数、开花率、花序高、花颈长、花数以及种子数量均显著减少,对芦苇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此外,升温时地上部分各层生物量显著增加,而且从下到上增加程度逐渐增大;根、茎、叶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花的生物量显著减少。升温对根各层生物量影响不同,上层生物量显著增加,中层显著减少,下层变化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升温使根和花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下降,茎和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2种新分离微藻的净化和资源化潜力,研究比较了其生长、氮磷去除和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栅藻和月牙藻的最大生物量(干重)分别为0.78g/L和0.53g/L;最大生物量(干重)增长速率分别为0.05g/(L·d)和0.03g/(L·d)。培养至第23天,栅藻和月牙藻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85.1%和72.5%;对TP的去除率为82.6%和79.7%,但栅藻较月牙藻更易释放较多的No2--N进入藻液。稳定期时,栅藻、月牙藻的粗蛋白质含量和粗蛋白产量(干重)分别为31.8%、19.2%和0.24g/L、0.09g/L;粗脂含量和粗脂产量(干重)分别为7.81%、9.26%和0.06g/L、0.05g/L。综上,与月牙藻相比,栅藻具有明显的生长、氮磷去除和营养优势,在进行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上可作为优选藻种。  相似文献   
87.
利用高效降解菌对受污土壤进行生物强化修复是提高修复效果的可行途径之一,其中降解菌的竞争力与适应性是决定强化修复过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实验室保藏的1株氯氰菊酯高效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CF31为对象,开展菌株生长特性及其对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F31生物活性高,环境适应力强,在温度15~35℃,pH值5...  相似文献   
88.
不同氮磷比对多年生水生植物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氮、磷等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出发,研究了高低氮磷营养水平下,不同氮/磷比例的富营养化水体对聚草(Myriophyllum spicatum)、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草在氮磷比2:1时生物量最大,且生物量在高浓度水平处理明显大于低浓度水平处理(P〈0.01);黄花水龙在氮磷比10:1~20:1时生物量最大,高低浓度水平处理问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喜旱莲子草在较高氮磷比20:l~40:1时生物量最大,高浓度水平处理时生物量显著性高于低浓度水平处理(P〈0.05)。在低浓度水平处理时,氮为黄花水龙和喜旱莲子草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磷为聚草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且喜早莲子草叶绿素增长期较其他处理提前,而黄花水龙的叶绿素变化在高低营养水平下差异不显著。营养盐水平对聚草茎长和生物量的影响较对黄花水龙和喜旱莲子草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9.
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水盾草(Cabombacaroliniana)、苦草(Vallisneria gigantean)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层的光照强度对其存活率、株高、生物量等的影响,旨在找出这4种沉水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最...  相似文献   
90.
邵啸  毕潇  吴涓  王宁  李玉成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027-1032
采用低温富集培养及混合平板分离技术,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效能的菌株D3、D6,经过厌氧/好氧交替培养,2种菌株在低温下(8℃)的除磷率均达到80%以上。在低温下,研究了p H、微量元素对2株菌株生长及除磷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都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适宜其生长和除磷的p H为中性偏碱,微量元素的缺乏对2株菌株的生长和除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染色观察显示,厌氧培养时菌体内聚羟基丁酸(PHB)颗粒明显增多,转为好氧培养后异染颗粒增多,为典型的聚磷菌特征。经鉴定,2株菌均属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