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46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264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周素梅  吕琳 《安全》2002,23(5):4-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越来越广泛,美国化学品登记中心网上分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0年,全世界已登记的化学物质超过2300万种.人们日常能接触到的达8万种,且每年以1/3的速度更新.这里所谈及的化学物质,是指各种来源(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广义上的化学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程度的进步,使用化学物质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些物质中,有一部分具有毒性作用,由此引起的中毒事件也逐渐增多.美国市场上常用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案例每年超过10万人次;加拿大每年有大约5万人发生中毒;城市之国新加坡每年中毒大约有3000余起;我国每年因常用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案例没有详细统计,但其中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万人左右、急性农药中毒大约10万人左右.毒物暴露案例每年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增加,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从大量的事故案例可看出,操作人员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笔者根据墨菲定律,通过对安全管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获得如下结论:只有消除操作人员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对事故隐患进行监控,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事故致因理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事故致因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对一些主要的事故致因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异同,提出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对其理论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对具体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事故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7.
中央确定的“安全发展”指导原则,为推动个体防护装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一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首先就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个体防护装备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用以保护人体不受外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的伤害,保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装备。大量事故案例表明:一顶安全帽、一条安全带、一台呼吸器,在紧要关头就能保住一个人的生命。毕竟,人的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为此,有关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和个体防护装备企业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最新的材料、最新的工艺来为作业人员推出了一系列科技含量高、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个体防护装备,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最有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88.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享受工伤(亡)待遇问题引起的争议在劳动争议案例中占有很大比重.从争议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关系的认定,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的问题.那么如何来改善这种状况呢?这涉及到宏观的法律制度完善,微观的各种从业人员的理论、专业素质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89.
《中国劳动》杂志在2007年第10期“典型案例”栏目中刊登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李盛荣法官的文章.对工伤赔偿协议的效力进行了论述。本人认为李法官的部分观点尚有商榷之处.现提出本人观点。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环境执法工作力度,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但环境违法行为仍然普遍存在,环境执法仍然偏软,单靠行政手段,单靠罚款很难对违法者形成震慑,因此必须寻求更强有力手段的支持,而刑法手段无疑是所有惩罚手段中最严厉、最有威慑力的手段.环保部门和学术界高度关注刑法手段在环境执法中的运用,环境保护部指导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中已有不少对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但刑法手段的运用仍然不足,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