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1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528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343篇
综合类   1637篇
基础理论   757篇
污染及防治   183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321.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与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概括介绍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原理、优缺点、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生物修复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2.
城市二级污水灌溉对几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东郊七道弯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二级污水对几种园林植物(万寿菊、紫穗槐、高羊茅、早熟禾)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草坪草、紫穗槐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  相似文献   
323.
以花卉三角梅修复Cd和佳乐麝香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该植物吸收Cd和佳乐麝香的影响,并通过检测植物根际各相关指标综合分析三角梅修复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Cd和佳乐麝香的联合胁迫对三角梅生长没有显著抑制,对其吸收Cd和佳乐麝香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750μL/LCO2、50mg/kg Cd和佳乐麝香处理促进作用最显著,并且,此时三角梅根际细菌的数量最多.脲酶活性随不同处理组浓度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佳乐麝香的添加和CO2浓度升高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增加.综上,三角梅具有应用于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修复Cd和佳乐麝香复合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324.
黄长缨  陆峰  李贤英  张权  杨静 《环境工程》2018,36(2):98-103
在上海虎林基地垃圾中转站卸料车间设置采样点,采用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研究植物提取液对于VOCs处理效果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在定性分析中检测出了82种VOCs,涵盖了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卤代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和萜类等物质,通过对28种主要VOCs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1年四季中春季乙醇浓度测定值最高,达到了813.64μg/m~3,夏季、秋季、冬季浓度测定值分别达到了659.84,153.67,479.92μg/m~3。同时季节的差异会影响植物提取液对空气中VOCs的去除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去除率分别为50.48%、41.46%、64.54%和53.32%,其中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和正丁醇的季节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7.06%、76.68%和73.35%。  相似文献   
325.
王丽  李雪  王琳  王恒超 《环境工程》2018,36(4):72-77
湿地型生物燃料电池(wetland type microbial fuel cell,CW-MFC)由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和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组合而成。CW-MFC利用植物复合生物电极代替贵金属电极,湿地植物独有的根际分泌物(溶解氧、根际酶,根际有机物)和丰富的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使电池具有更为复杂的电极结构和电极催化活性,更高效的去污能力和相对低的建设运行成本,同时CW-MFC的产电机制更为复杂。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对CW-MFC产电机制及产电效能影响因素的综述,评述了CW-MFC电池结构、底物、电极材料、植物物种对系统效能的影响,提出了CW-MFC型电池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26.
本文对关中浐河流域河水-土壤-植物的硝酸盐和氮同位素组成进行调查,并与前期对浐河河水氮同位素的结果对比。研究表明:从浐河上游至下游,土壤NO3?-N含量表现出:农耕区(43.5 mg???kg?1)>森林区(3.25 mg???kg?1)>城市区(0.63 mg???kg?1);土壤δ15N-NO3?值表现出:农耕区(18.1‰)>城市区(?1.5‰)>森林区(?5.8‰);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让其产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浐河河水NO3?-N含量(3.2?—?6.4 mg???kg?1)及δ15N-NO3?值(?1.4‰?—?2.1‰)均表现出下游高于上游。相对于前期对浐河河水氮同位素的研究,发现上游和中游水体NO3?-N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下游地区NO3?-N含量有所下降。结合河流δ15N-NO3?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源头日渐发达的旅游业和中游农业的发展对水体的污染加重,而下游工业污染的治理效果明显。植物氮同位素变化范围在?4.6‰?—??2.1‰。对浐河周边水-土-植物的氮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变化研究可以为浐河流域的生态评价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7.
植物配置与进水碳氮比对沉水植物塘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淼  陈开宁 《环境科学》2018,39(6):2706-2714
将3种常见湖泊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s spirali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组合构建7种沉水植物稳定塘,分析植物组合对水体氮、磷、有机物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的沉水植物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进而探讨碳氮比对沉水植物去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7种沉水植物组合对氮、磷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苦草和轮叶黑藻组成的沉水植物塘净化效果最好.(2)3种C/N(1.89、5.93、12.09)条件下,苦草黑藻植物塘的去污效果有所差异,当C/N=5.93时,对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果最佳.因此对于沉水植物稳定塘而言,沉水植物组合能取得比单类植物更好的净水效果,并且通过添加适量碳源物质,调整污水的碳氮比,可以提升沉水植物塘的净水效果,研究结果对于实际工程构建稳定塘净化污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8.
陈可  胡南  陈威  陈思羽  张辉  丁德馨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4142-4149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通过在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根际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 aurantiaca)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研究了这两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博落回抗干旱及富集铀性能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后,博落回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5.03%、21.01%和17.33%,相对含水量分别增加了26.90%、19.31%和29.48%,叶绿素总量分别增加了71.11%、48.47%、12.85%,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71.70%、64.91%和61.35%.在干旱和铀同时胁迫下,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后,博落回对铀的总富集量分别提高了109.52%、66.67%和42.86%.可见,两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博落回抗干旱和富集铀性能的增强作用表现为: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实验结果可为干旱地区铀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9.
以高原复合型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水力负荷为0.067m/d的条件下,监测湿地对CODCr、TN、TP、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66.3%、82.5%、43.2%、76%;采集了梭鱼草、美人蕉、芦苇、水葱、茭白、再力花6种挺水植物地上部分,测定了它们的TN、TP、有机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和它们腐烂分解过程中TN、TP、COD等释放强度。结果表明:梭鱼草、美人蕉、茭白释放强度较强,再力花和芦苇释放强度较弱,在选择湿地植物时综合考虑植物吸收污染物能力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再力花、芦苇等植物。  相似文献   
330.
Accumulation of copper (Cu) and cadmium (Cd) in six rice cultivars (94D-22, 94D-54, 94D-64, Gui630, YY-1 and KY1360) was evaluated through exposure to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100 mg/kg Cu, 1.0 mg/kg Cd, and 100 mg/kg Cu + 1.0 mg/kg Cd) in a greenhouse. The dry weight of shoot and root, concentrations of Cu and Cd in plant tissues and the Cu, Cd, P, Fe concentrations in the root surface iron plaques were analyzed eight weeks later aft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lant biomass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rice genotypes, not Cu and Cd content in soil. Separated treatment with Cu/Cd increased each metal level in shoot, root and iron plaques. Soil Cu enhanced Cd accumulation in tissues. In contrast, Cu concentrations in shoot and root was unaffected by soil Cd. Compared to single metal contamination, combined treatment increased Cd content by 110.6%, 77.0% and 45.2% in shoot, and by 112.7%, 51.2% and 18.4% in root for Gui630, YY-1 and KY1360,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level of Cu or Cd in root surface iron plaques was not affected by their soil content. Cu promoted Fe accumulation in iron plaques, while Cd has no effect on P and Fe accumulation in it. The translocation of Cu and Cd from iron plaques to root and shoot was also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might be beneficial in selecting cultivars with low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and designing strategies for soil bio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