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9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1719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404篇
综合类   3094篇
基础理论   1695篇
污染及防治   385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Investigation on Cr( Ⅵ ) reduc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Cr(Ⅵ) canbe effectively reduced to Cr( Ⅲ )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effect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Cr( Ⅵ ) reduction rate including carbon source type, pH,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and amount of calls inoculum were thoroughly studied. Malate was found to yield maximum biotransformation, followed by succinate and glucose, with the reduction rate of 60.86%, 43. 76% and 28.86% respectively. The optimum pH for Cr( Ⅵ ) reduction was ?.0, with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61.71 % being achie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the rate of Cr(Ⅵ) reduction decreased. The reduction was inhibited strongly when the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157 mg/L. As the amount of cells inoculum increased, the rate of Cr( Ⅵ ) reduction also increased. The mechanism of Cr( Ⅵ ) reduction and final products were also analys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oluble enzymes appear to be responsible for Cr (Ⅵ) reduc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the reduced Cr( Ⅲ ) was not precipitated in the form of Cr(OH)3.  相似文献   
122.
IntroductionWith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newpesticide ,insecticidehasgreatlyreducedtheharmofpesttocrops .Bifenthrinisaneffectivepyrethroidinsecticideandacaricideagainstawiderangeofinsectpests ,anditisverypoisonoustomammal,aquatic .Thisinsecticideiswi…  相似文献   
123.
本介绍了一种确定特定天然水体中金属毒性的计算工具,利用这一工具,可以通过计算,确定特定天然水体中某种金属的生物毒性,避免或减少大量繁杂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工作,为确定特定水域具有地方特色的水质基准中的金属浓度限值提供了一种切合实际且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4.
土壤中农药污染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受农药污染的土壤生物修复中植物所起的作用,认为选取适当的植物对帮助微生物降解农药效果更好,并探讨了影响联合修复技术的制因素,对此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5.
海洋赤潮毒素对鱼类的毒害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介绍了上前产生鱼毒素(ichthyotoxin)的主要海洋藻类,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鱼毒素主要包括:麻痹性贝毒(PSP)、短裸甲藻毒素(BTX)、溶血性毒素(hemolytic toxin)、细胞性毒素(cytotoxin)和氨等。1997年底在南海东部海域及1998年春在珠江口和香港海域爆发的大规模赤潮即为能产生鱼毒素的球状棕囊藻(Phaeocystiscf.globosa)和米氏裸甲藻(Gym  相似文献   
126.
典型黄土塬区不同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塬区2014-2016年的自然降雨数据及5种植被措施(乔木、灌木、撂荒、人工种草、耕地)下的坡面产流、产沙情况的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措施下的黄土坡地水土流失对不同类型侵蚀性降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降水集中于4-10月份,其中引发水土流失的侵蚀性降雨集中于7月、8月。(2)根据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及降雨总量可将侵蚀性降雨分为5种类型,其中小雨量、小雨强类型的降雨是当地发生频率最多的侵蚀性降雨类型;降雨强度最大的Ⅴ雨型降雨侵蚀力最大,降雨量最大的Ⅰ雨型降雨侵蚀力次之,而Ⅱ雨型降雨侵蚀力最低;Ⅴ雨型在观测期内产流产沙量最大。(3)5种植被措施在不同降雨类型下均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应,在不同类型降雨下不同植物措施减沙率和减流率变化规律不同。研究结果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7.
危险废物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危险废物危险特性的定义及其鉴别指标体系。通过对三者的优缺点比较,分析了我国定义危险特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危险废物特性制定建议。  相似文献   
128.
河北野生鞣料植物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来提取读质的植物称钱料植物。读质化学上称单宁,商业上称拷胶,徐料植物又称单宁植物或持胶植物。持胶在皮革制造工业用作践皮剂;渔业用作染腐剂;锅炉用作软水剂;冶金工业用作吸附剂;化学工业中作媒染剂。另外在医药以及石油等工业方面也占有一定位置。河北省产重要探料植物112种,隶属36科,主要分布于山区,丘陵和平原也有生长。其中松科、壳斗科和蔷葱种的一些种类已被广泛用作榜胶原料。一、河北主要探料资源植物及化学成分1·华北落叶松Larlxprlnclpls-mp-Prechtii松科。落叶乔木,树皮暗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成小块片脱落…  相似文献   
129.
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报导的10几种污染物毒性试验方法中,选择了脱氢酶活性、Microtox毒性、微生物呼吸率、以及降解动力学等4种方法,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其表示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的灵敏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应用于焦化废水、染化废水与黄浦江水样的检验表明,MTX方法能最好地反映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且操作简便,费时少,数据的解释也最为方便。  相似文献   
130.
用中华圆田螺作为底泥重金属毒性和生物可给性的指示生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物暴露试验是评价度泥重金属毒性和生物可给性的唯一途径。试验生物的选择是生物暴露试验成败的关键。采用微生态系统,对食底泥的底栖动物中华圆田螺进行长期暴露试验。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是一种理想的底泥重金属毒性和生物可给性指示生物。根据成年中华圆田螺体内积累重金属的生物浓度,可以判断底泥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