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34篇
环保管理   195篇
综合类   907篇
基础理论   332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52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神东中心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多时相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快速地获取植被覆盖信息是矿区生态恢复和建设的关键与重点。以神东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05、2007、2010、2012年Landsat TM/ETM+和HJ1A-CCD1五景同期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反演植被覆盖度,对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神东中心区平均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内绝大部分地表覆盖程度得到改善,改善区面积达64.01%,退化区面积只有15.34%。该方法快速、定量地反映矿区植被覆盖及变化情况,为矿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2.
梭梭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表征类群。本项目选取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退化梭梭生长的不同区域,即对照组(长势较好)区、沙鼠迫害区、牛羊践踏区,选择晴好天气,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得3个样地内退化梭梭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梭梭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具有光合午休特点;由于3个样地所受干扰程度的不同,梭梭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各指标均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其中沙鼠迫害区与对照组区内梭梭光合指标差异性较为显著,牛羊践踏区内与对照组区梭梭无显著差异,光合能力总体表现出对照组区>牛羊践踏区>沙鼠迫害区。  相似文献   
993.
基于RS和GIS技术的贵州省植被生态环境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贵州省植被生态环境变化的整体状况,基于RS和GIS技术,应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新的全球植被指数变化研究数据(GIMMS),通过计算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率,并对研究区一元线性回归模拟,分析了贵州省1982年-2003年的地表植被覆盖。结果表明:22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表明贵州省植被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贵州省平均植被覆盖在春季和秋季呈上升趋势,夏季和冬季呈下降趋势,其中春季对植被覆盖总变化量的贡献最大;植被覆盖程度增减因区域不同而异,变化程度呈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贵,ki-I省的中部地区;变化程度呈减小的区域分布在贵州省的四周边缘。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多星遥感影像动态监测了2015年春季太湖北部湖湾沉水植被分布的变化过程,并对水生植被遥感监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了探讨。决策树方法获取的水生植被分布结果表明,2015年4月28日太湖北部湖湾发现明显沉水植被分布面积约11.2 km~2,与2014年同期相比,新出现的较大面积沉水植被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田鸡山西和锡东水厂附近。提出应及时清理打捞,避免水生植被死亡腐烂,威胁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西北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特征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徐兴奎  陈红  张凤 《环境科学》2007,28(1):41-47
归一化的植被指数(NDVI)自然正交分解结果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1994年前后,中国西北部区域地表植被覆盖呈增加的过程;1994~2000年,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开始退化,植被退化强度空间分布不匀.TOVS云覆盖数据与地表特征时间变化的一致性,间接证明1994年之后西北部地区植被退化的事实.通过降水和NDVI的相关分析,划分出西北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变化气候影响显著区域、气候与人为影响共同作用显著区域.并从气候和人为影响2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西北部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状况下降的原因.在降水和NDVI相关显著区域,气候干旱因素是造成1994年后植被覆盖退化的主要原因;而黄河等流域1994年后植被退化的区域,气候干旱和人为活动因素是造成植被覆盖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贵州省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2~2017年MCD12Q2数据和气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贵州省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贵州省植被生长始期(SOS)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延迟的经向空间分布特征;在各地貌区中,SOS相对较早的是Ⅰ区,而相对较晚的是Ⅵ区。生长末期(EOS)较早的地区相对集中于Ⅱ、Ⅴ、Ⅵ区的西部地区,而较晚集中于Ⅴ区的东部及北部和IV的西南部。生长季长度(LOS)偏短的地区集中分布于III、Ⅴ区的西部及Ⅵ区,LOS较长的地区集中分布于Ⅰ、Ⅳ区的西部及Ⅴ区的东部。(2)贵州省多年平均SOS为第86 d,Ⅵ区最晚,Ⅰ区最早。多年平均EOS为第333 d,其中Ⅴ区最晚,Ⅱ区最早。16年平均LOS为247 d,Ⅳ区最长,Ⅵ区最短。(3)SOS平均以4.2d·(10a)-1的速率不显著提前;Ⅵ区提早速率最大;Ⅳ区提早速率最小。EOS以3.9 d·(10a)-1的速率不显著推迟,Ⅴ区的推迟速率最大,Ⅱ区推迟速率最小。LOS以2.8 d·(10a)-1的速率延长;Ⅵ区延长速率最...  相似文献   
997.
盘锦湿地主要植被类型研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31(1):42-43,48
通过对植被类型的调查,了解了盘锦湿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及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湿地植被保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土壤养分是沙化地生态恢复的重要基础和衡量指标,但高寒沙化地相关研究缺乏。为探究土壤养分随高寒半湿润沙化地恢复的变化过程,本研究利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进行植被恢复来治理沙化地,在不同的恢复年限和季节来研究土壤碳、氮、磷对植被持续恢复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高寒沙化地中土壤碳、氮、磷积极响应植被恢复过程,植被恢复促进了土壤中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有效磷的增加,恢复3年后土壤有机碳增加至6.6 g/kg(0~15 cm),土壤全氮增加至0.4 g/kg(0~15 cm),土壤全磷增加至0.6 g/kg(0~15 cm);植被恢复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季节性变化趋势,但没有改变氮和磷季节性变化趋势。植被重建促进高寒沙化地土壤养分增加,植被恢复是高寒地区沙化治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9.
广西弄拉森林植被的喀斯特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西弄拉封山育林40多年后植被对大气降雨、表层岩溶泉水物理化学特征、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土壤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弄拉的森林植被能明显酸化大气降雨,增加雨水中碳的含量,促进岩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增强岩溶动力系统中的溶蚀动力;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提高土壤风化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水有机碳含量;增加表层岩溶泉水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改变水质。研究结果显示弄拉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的研究应在此基础上从改变水质,提高居民饮水质量出发,造福农民。  相似文献   
1000.
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作为研究区,以植被覆盖度(FVC)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的NDVI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20年FVC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并量化了经济持续增速下维持植被恢复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近20年来贵州省FVC整体呈增加趋势,FVC分布整体水平较高,主要以中等、中高和高度覆盖为主,三者面积占比之和约为89.7%,年均增长率为0.52%,平均FVC为0.53.(2)近20年来贵州省FVC变化趋势以轻微改善、基本不变为主,两者面积占比之和为68.94%,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57.93%,西部区域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城镇周边,总体动态变化趋于稳定且向好改善.(3)FVC空间分布格局演变深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因子的双重影响,且人类活动对于植被恢复的驱动作用更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降水是经济持续增速下维持植被恢复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因子主导驱动力.(4)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及不断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等积极的人类活动为贵州省实现经济增速与植被恢复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