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4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71.
袁春贤 《劳动保护》2006,(11):42-43
2006年9月17日是“全国科普日”,来自北京餐饮、服装、家政等行业的百余名打工妹,在北京市消防教育培训中心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各种防灾自救体验,这是全国妇联和中国消防协会联合组织,旨在提高打工妹的消防意识和防灾自救能力的综合性消防教育训练。据统计,近两年全国因火灾而致伤亡的外来务工人员约占火灾伤亡总人数的60%,其中,多数是外来的打工妹。分析原因,多数火灾与受害者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外来打工妹因缺少防火防灾及逃生自救知识,在火灾事故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主要的受害群体。为此,提高这一群体的防灾自…  相似文献   
272.
次生环境风险的系统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污染事故往往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次生环境风险识别成为环境风险识别的重点,也是风险识别实际工作中的难点所在,一度成为环境风险识别的盲区。文章针对化工类企业环境风险特征对次生环境污染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与环境风险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一套次生污染识别方法,并以南京化工园区硝基苯生产装置爆炸和二甲苯储罐泄漏为例,综合考虑直接风险与次生风险的发生概率、当量,确定了风险源等级,鉴别对环境有潜在威胁的风险源,为化工园区的次生环境风险的监控和防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3.
6月18—20日,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局部地区降下特大暴雨。此次强降雨过程具有暴雨区域集中、累计雨量大、降雨强度强、次生灾害重等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274.
分析了原油集输系统H2S分布规律及次生机理,根据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反应特性,提出了从环境条件、营养条件等方面抑制原油集输系统中H2S生成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油水分离、适当调整系统中的pH值、添加杀菌剂或钡盐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滋生与繁殖,从而达到抑制原油集输系统中H2S生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5.
<正>在2014年,无论青岛"11·22"爆燃事故还是高雄"7·31"气爆事故,皆为腐蚀引发的严重次生灾害。据了解,腐蚀造成的总损失占到我国GDP的4%左右,以2014年数据计算就是2.5万亿元,而其中的30%是通过预防可以避免的。在石油化工行业腐蚀危害尤甚,约占其总产值的6%左右,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腐蚀每天在默默发生,不易受人关注,但做好防腐蚀却是安全生产无法逃避的前提。为此,特策划本期"防腐"计划专题。  相似文献   
276.
<正>去年一段时间以来,地下管线事故频频发生。2014年"7·31"高雄气爆事故与青岛"11·22"爆燃事故被专家指出皆是腐蚀引发的严重次生灾害。其实,不仅管线,石油化工企业的工艺装备,也常年面临腐蚀的威胁,面对且进一步解决此问题,是实现安全生产无法逃避的现实。为此,本刊近日专访了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刚教授。  相似文献   
277.
土壤微塑料污染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次生微塑料在土壤动物食物链上的迁移及其毒理效应的研究较少。为探究次生微塑料的生物传递效应,本试验以同步化14 d (幼虫)和28 d (成虫)的土壤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为供试生物,将废料(塑料类废料混合物)、保温棉、麦麸保温棉混合和细保温棉经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aeus)降解后形成的4种不同次生微塑料产物作为处理因子,研究次生微塑料对土壤跳虫生物学的影响。结果发现:1)第7天,所有跳虫开始蜕皮,喂食保温棉、麦麸保温棉和细保温棉组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67%、1.67%和5%;2)第14天,跳虫蜕皮量增多,保温棉和细保温棉组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6.67%和5%,各组成虫产卵量剧增,喂食酵母菌的对照组产卵率显著高于处理组;3)第28天,蜕皮量增势趋缓,除废料组外,各组幼虫开始产卵且无死亡现象发生;4)与处理组相比,对照组中跳虫的蜕皮量、产卵量和生物量都是最高的,且体长变化显著(P<0.05)。综上,研究结果将进一步完善次生微塑料对土壤动物毒理效应的基础数据,为土壤环境中的次生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8.
地震产生的剧烈震动会导致工程结构破坏甚至倒塌,从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地震还可能诱发火灾、爆炸、列车出轨、核泄露等严重的次生灾害。为了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除了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外,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地震预报。如果能预知强震的发生时间与地点而先将人员撤离地震区、关闭次生灾害源,无疑会将地震灾害降到最低。但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工程抗震能力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改善,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而投资发展能够有效减轻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279.
郭红梅  赵真  张莹  邝俊成 《灾害学》2021,(3):147-152
地震灾害风险的形成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灾"强调的不仅是地震本身,还包括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而地震引发次生灾害的类型丰富多样,不同场景引发的次生灾害类型不同.以山地地区为场景,基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成果,考虑山地地质灾害的影响,给出以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地震灾害综合风险为标度的风险...  相似文献   
280.
研究了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植被5个主要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分布特征.采用涂布平板法和MPN法(最大可能数法)进行三大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和氨化细菌等重要功能微生物的分析.测定时间为2003年7月和2004年2月.以考察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变化特性,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从栲树林至灌木的5个主要退化阶段,0~20 cm土壤层中细菌较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占绝对优势.2003年7月和2004年2月细菌占三大微生物总数平均比例分别为73.4%和85.6%.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变化同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肥力综合指标的变化呈显著相关性.2003年7月和2004年2月土壤层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四类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中,氨化细菌占绝对优势,占四类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平均比例分别为98.3%和94.3%,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起重要作用.从栲树林至灌木林的5个退化阶段,三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总量、四类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以冬季变化趋势明显.2004年2月从1#栲树林至5#灌木林,细菌数量下降80.4%,微生物总数下降82.2%,固氮菌减少99.1%,氨化细菌减少96.8%,纤维素分解菌减少95.8%,硝化细菌减少99.8%.随着植被的退化演替,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环境条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土壤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的减少削弱了土壤中C、N等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和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