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12.
13.
干活性污泥吸附水中染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干活性污泥为吸附剂对染料直接深棕M、酸性媒介棕RH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能很好地用二级速率表达式表示,同时也可用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描述。其一级吸附速率常数k1分别为0.0204min-1和0.0068min-1,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分别为0.00592和0.00589gmg-1min-1。两者的吸附特性不同,其吸附等温线前者符合Freundlich方程,后者既符合Freundlich方程也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平衡时间、去除率亦不同,前者明显大于后者,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20min和240min。两种染料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计算数值分别为4.65和-0.22,这一顺序与两种染料在干污泥上的吸附行为相符。 相似文献
14.
三辛胺/正辛醇/煤油体系络合萃取处理6-硝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萘磺酸类有机废水进行络合萃取研究,采用西南某化工厂6-硝(6-硝基-1,2-重氮氧基萘-4-磺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1,2,4-酸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通以三辛胺为络合剂,正辛醇为助溶剂,煤油为稀释剂,以萃取-反萃取体系处理1,2,4-酸废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络合剂与助溶剂、稀释剂的体积比为4∶1∶5.... 相似文献
15.
在B3LYP/6-3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多氯代二苯并—对-二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Fs)系列物的分子结构;基于得到的分子结构描述符,依据修正的线性溶解能理论,分别建立了PCDDs和PCDFs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R2分别为0.985和0.966),并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q2分别为0.983和0.936),用t-检验对各变量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AM1法、单苯环氯取代指数法和拓扑量子方法得出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17.
农药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其与其他环境参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报道的农药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6种测定方法进行了简述和比较,对农药Kow值与其他环境参数Sw,Koc,BCF1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不同酸度条件下三丁基锡(TBT)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并用卵磷脂自行制备脂质体代替正辛醇研究了TBT在人工合成生物膜-水间的分配行为.结果表明TBT在正辛醇和脂膜中的分配均随pH的增大而增大.但将二者进行比较,发现在pH>pKa时,TBT在二者中的分配比很接近,此时是疏水性TBTOH占优势;但在低pH下,TBT+是主要存在形态,其在脂膜中的分配量要大于在正辛醇中的分配量,说明此时用正辛醇来模拟三丁基锡在生物膜中的分配是不合适的.对离子型有机金 相似文献
19.
含氟取代苯类化合物lgKow和-lg1/EC50的QS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aussian98程序,在B3LYP/6-311G**和HF/6-311G**2种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24个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基于得到的分子结构描述符,分别建立了用于预测含氟取代苯化合物正辛醇冰分配系数(lgKow)和毒性(-lg1/EC50)的模型,预测lgKow的模型包含3个变量(偶极矩(μ),总能量(TE)和热能修正值(Eth)),预测-lg1/EC50的模型包含2个变量(分子中原子最负的电荷(q-)和零点振动能(ZPE))。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q分别为0.8480和0.9154),并用t-检验和变异膨胀因子(VIF)对2个模型中各变量的显著性和自相关性进行了检验。预lg1/EC50的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溶剂化能参数得出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含氟取代苯类化合物lgK_(ow)和-lg1/EC_(50)的QSP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aussian 98程序,在B3LYP/6-311G**和HF/6-311G**2种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24个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基于得到的分子结构描述符,分别建立了用于预测含氟取代苯化合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和毒性(-lg1/EC5)0的模型,预测lgKow的模型包含3个变量(偶极矩(μ),总能量(TE)和热能修正值(Et)h),预测-lgl/EC50的模型包含2个变量(分子中原子最负的电荷(q-)和零点振动能(ZPE))。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q分别为0.8480和0.9154),并用t-检验和变异膨胀因子(VIF)对2个模型中各变量的显著性和自相关性进行了检验。预测-lg1/EC50的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溶剂化能参数得出的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