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8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5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8篇 |
废物处理 | 17篇 |
环保管理 | 74篇 |
综合类 | 798篇 |
基础理论 | 424篇 |
污染及防治 | 127篇 |
评价与监测 | 63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01.
902.
903.
接触氧化-水解-MBR处理头孢类抗生素化学合成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接触氧化—水解—MBR处理头孢类抗生素化学合成废水,设计进水量350m3/d,实际处理水量385m3/d。在进水COD为2 125~1 1561mg/L(平均进水COD为4 164mg/L)时,出水COD为79~282mg/L(平均出水COD为178mg/L),出水BOD5低于10mg/L,完全满足该工业园区污水纳管标准(COD≤300mg/L,BOD5≤100mg/L)。在平均进水TN、ρ(NH+4-N)和ρ(NO3--N)分别为145.47,0.89,49.25mg/L时,平均出水分别为91.76,78.11,18.61mg/L,系统脱氮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904.
为了考察紫外光照射下四环素(tetracycline,TC)在硝酸盐(NO_3~-)体系中的降解过程,研究了初始pH、TC初始浓度、NO_3~-浓度、腐殖酸以及磷酸盐等环境因子对TC光降解的影响,利用ESR检测和自由基猝灭实验,量化分析体系中不同氧化途径对TC去除的贡献率。结果表明:TC在NO_3~-体系中的光降解受pH影响显著;腐殖酸和磷酸盐对TC的降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TC通过直接光解、HO·、~1O_2和O_2~(·-)氧化4种途径降解,当TC浓度为10.0 mg·L~(-1),NO_3~-浓度为1.0 mmol·L~(-1),pH为7.0时光照150 min后,不同途径的贡献率分别为60.4%、25.6%、8.9%和5.1%。结果有助于了解TC的环境化学行为,为TC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5.
906.
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其在环境中被频频检出,并且由此导致的抗性基因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和动物健康。抗生素的吸附/解吸行为是其进入环境后发生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炭因具有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吸附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被学者广泛关注。从动力学、热力学角度阐述生物炭对抗生素的吸附/解吸机理,分析生物炭对抗生素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炭自身特性(比表面积、官能团、微孔结构)、生物炭释放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生物炭中的持久性自由基以及pH、温度、离子强度、腐殖酸、生物炭老化等环境因素,试图系统探究生物炭对抗生素吸附/解吸的本质。虽然生物炭对抗生素吸附行为的研究已日渐成熟,但有关生物炭对抗生素的解吸机理、生物炭衍生DOM对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生物炭施用后带来的环境风险以及改性生物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今后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07.
嗜热栖热菌降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各种环境基质中积累造成的生态和耐药基因污染等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能够有效去除环境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并且探究其生物代谢途径,利用嗜热菌Thermus sp. C419在高温(70℃)条件下降解2种典型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分析了菌株C419对这2种药物在单一和混合添加时的降解特性;通过UPLC-MS/MS检测了其相关的降解产物,并推测了可能的代谢途径;利用平板扩散法对生物降解后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可被菌株C419有效降解,降解率为60%~80%;该生物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培养基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浓度越高,降解率越高,降解半衰期越短;菌株C419对诺氟沙星的生物降解有3条可能的降解途径和7种降解产物,对恩诺沙星的生物降解有4条可能的降解途径和6种降解产物。此外,与2种药物的母体化合物相比,生物降解后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说明嗜热菌株C419在热环境中去除氟喹诺酮类污染物方面可能会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8.
909.
910.
目前,抗菌药物的滥用造成了临床和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细菌耐药性问题,而细菌耐药性在环境中不断富集和传播扩散会通过食物网对生态安全及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蜜蜂作为最重要的传粉昆虫,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然而,蜜蜂近年来频繁暴露于抗生素、杀虫剂和杀螨剂等药物,而野外杀虫剂的大量使用被认为是导致世界各地蜜蜂种群数量下降的关键因素。蜜蜂传花授粉的生物学特性使得蜂群与周围环境之间发生频繁的交流,可能导致蜜蜂传粉过程中蜂群与周围环境的交叉污染并发生细菌耐药性的传递。因此,蜜蜂可能成为生态系统中细菌耐药性传播的潜在“帮凶”。传粉蜜蜂介导下的细菌耐药性传播也将对蜂群健康、食品安全乃至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环境污染物暴露对蜜蜂以及蜜蜂肠道耐药基因组的潜在影响,并详细阐述了传粉蜜蜂介导下的细菌耐药性的传播,总结了蜜蜂主要通过蜜蜂-蜜蜂、蜜蜂-植物以及蜜蜂-环境的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传播。最后,探讨了蜜蜂介导的细菌耐药性传播对蜂群健康、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