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1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典型土壤双季稻对Cd吸收累积差异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典型土壤双季稻条件下水稻对Cd的吸收累积差异.选取典型水稻土黄泥田(板页岩母质发育)和麻砂泥(花岗岩母质发育),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梯度外源Cd,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双季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效态Cd(DTPACd)、水稻植株各部位以及糙米Cd累积情况.结果表明,双季稻晚稻生育期土壤有效态Cd大于早稻,黄泥田大于麻砂泥,其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水稻植株各器官(根、茎、叶、壳和糙米)Cd累积量随外源Cd增加和生育期的延长而呈现递增的趋势.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水稻糙米与植株各器官Cd累积量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早稻小于晚稻,黄泥田小于麻砂泥.水稻各器官(根、茎、叶、壳和糙米)中Cd含量与土壤有效Cd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应用稻米Cd含量预测模型及水稻累积Cd的特征方程推算出土壤Cd安全阈值为:黄泥田早稻0.98 mg·kg~(-1)和晚稻:0.83 mg·kg~(-1);麻砂泥分别为0.86 mg·kg~(-1)和0.56 mg·kg~(-1).不同母质土壤的安全阈值与环境容量不同,其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修复控制措施应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2.
近30年余干县耕地土壤碳氮比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叶枫  钟珊  李婕  王澜珂  郭熙 《环境科学》2018,39(3):1386-1395
基于1982年余干县第二次土壤普查200个样点数据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423个样点数据,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普通克里格法,结合成土母质、土壤类型、耕地利用方式、地形因子、pH、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量,探讨近30年来余干县耕地表层(0~20 cm)土壤碳氮比(C/N)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余干县1982年和2012年土壤C/N均值依次为10.05和11.18,变异系数分别为19.40%和25.04%,均呈中等程度的变异性.经半变异函数分析,块金效应值分别为15.91%和71.25%,表明土壤C/N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变为更倾向于受随机性因素的主导作用.近30年来大部分区域土壤C/N增加明显,以东部区域增加最为显著.1982年土壤C/N空间变异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形因子和pH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17.3%、14.2%、7.4%和2.3%.2012年土壤C/N空间变异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耕地利用方式、地形因子、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量共同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为8.7%、23.5%、28.2%、12.2%、12.6%和42.3%.  相似文献   
33.
亚热带不同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盛浩  周萍  袁红  廖超林  黄运湘  周清  张杨珠 《环境科学》2013,34(4):1576-158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稻田土壤有机质最具活性的组分之一,可有效地指示土壤质量状况.为探明亚热带地区不同类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的关系,通过选取5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采集土壤发生层次分层样品,分析其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养分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急剧下降,分别介于2.45~26.19 g.kg-1和4.55~1 691.75 mg.kg-1,以耕作层和犁底层的含量最为丰富.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板岩风化物发育的黄泥田Ⅰ最高,河沙泥和红黄泥最低;而有机碳含量却以红黄泥和河沙泥最高,其余几种土壤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尽管如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依然受有机碳数量的限制,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商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不同类型土壤耕作层微生物商以河沙泥(2.11%)和红黄泥(1.37%)相对最低,而板岩风化物发育的黄泥田Ⅰ最高(8.24%),说明河沙泥和红黄泥的底物有效性明显低于黄泥田,这也是河沙泥和红黄泥有机碳含量最高而微生物生物量最低的原因之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除受有机碳的限制外,还与土壤养分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2,(1):124-134
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东田地区开展了土壤垂向剖面野外地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南安市石井—东田地区土壤厚度空间分布图,探讨了该区土壤厚度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石井—东田地区土壤厚度背景值以20cm和15cm的土壤层为主,其次为土壤厚度背景值为35cm和10cm的土壤层。福建沿海地区土壤厚度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成因和地面坡度。沉积环境越稳定、人为或自然干扰因素越小的区域,土壤层越厚;土壤厚度与地面坡度呈负相关,地面坡度越陡,土壤层越薄。  相似文献   
35.
砂页岩、河流冲积物、洪积物、第四纪红土和花岗岩是桂东北地区农业土壤的主要成土母质.本文对这5种成土母质的稻田土壤及糙米中的 Cu、Zn、Pb、Cd、Ni、As、Cr、Hg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对这5种母质的土壤糙米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元素在多数母质及糙米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除 Cu在第四纪红土—糙米、Pb 在砂页岩—糙米中的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外,其它的母质—糙米中重金属含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6.
中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德成  张桃林 《生态环境》2000,9(4):263-265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的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形维数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由北至南、由西向东和由西南至东北,我国主要地带性土壤的分形维数逐渐递增;成土母质对土壤质地分形维数有很大影响,易风化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质地分形维数高于难风化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37.
广东省不同母质赤红壤磷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广东省4种不同母质赤红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结果表明,4种不同母质赤红壤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方程,Freundilch方程和Temkin方程)的拟合结果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土训吸附磷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玄武岩>页岩>花岗岩>砂页岩。赤红壤对磷的解吸顺序为:玄武岩<页岩<花岗岩<砂页岩,说明粘粒较少的母质土壤对磷的吸附力也小,因此,更容量解吸。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以改善土训的供磷性能。  相似文献   
38.
分别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海相沉积物母质土壤的表层土和心层土为例,考察了其对重金属Cu的吸附、解吸及固定特性,目的是了解其在不同土壤结构的存在形态和迁移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表层土和心层土的铜吸附容量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其中以Langmuir方程吻合度最高,回归计算出的最大吸附容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而其解吸动力学大部分符合指数方式。研究发现,大多数土壤的心层土的最大吸附容量大于表层土,解吸量小于表层土;表层土中对Cu的固定吸附量最大的是滩涂泥,最小的是滩砂泥;心层土中对Cu的固定吸附量最大的是滩潮土,最小的是滩砂泥。不同土壤对Cu的固定吸附量存在差异性,这与土壤自身的pH、OM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pH值大、OM值高的土壤对Cu的固定吸附量越大.  相似文献   
39.
基于大密度表层土壤样测试数据,研究了重庆市永川区各地层单元的土壤元素分布以及不同土壤酸碱度下土壤元素富集特性。结果表明:元素富集水平及富集元素数量随着地层年代的由老到新呈减小的趋势。随pH值的升高,Ca、Mg、Li、F、Ni、Th、V等元素含量逐渐升高,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O.01);而Si、Zr含量则随pH的升高...  相似文献   
40.
海南菠萝种植地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海南省菠萝主要种植区——文昌、琼海和万宁菠萝种植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对其含量现状进行了评价,并通过元素之间的比较,土壤浅层与深层富集状态的对比,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各区土壤中Cd、Hg、Pb、Zn均在自然背景值水平;Cr、Ni、Cu三种重金属在玄武岩区土壤中均超标,其中Cr、Ni表现为严重超标;As元素在万宁龙滚变质岩区土壤中强烈富集。整体看,研究区菠萝种植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在浅、深层土壤中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反映为受人为活动因素影响较小,母岩母质类型是造成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