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6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1609篇
安全科学   539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230篇
综合类   2768篇
基础理论   1201篇
污染及防治   438篇
评价与监测   128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13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对于MC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毒理学,生态影响,及监测、检测技术等研究领域之中.由于MC产毒藻种类繁多,再加上多达60几种的异构体的存在,每一MC产毒藻类体内其mcy基因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对于MC的产毒合成机理研究非常困难.但近几年对MC的产毒合成机理已经有了突破:三种最主要的MC产毒藻的MC合成过程已经被阐明.  相似文献   
972.
研究了粘土和明矾去除饮用水中氟离子的机理,探讨了pH值、溶液温度、氟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粘土吸附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对饮用水中氟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饮水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973.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定义、成份、制备及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和培养条件、作用机理、合成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并预示了今后微生物絮凝剂领域的几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4.
为了对诺卡氏菌株C-14-1以及转基因工程菌ZM1的安全性进行合理评价,并为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就C-14-1菌株以及ZM1菌株的粉剂对试验动物进行了相关的毒理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株对昆明小白鼠的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急性经皮毒性LD50>2 000 mg/kg,均属于微毒或无毒类;对大耳白兔皮肤刺激平均指数72 h后为0,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眼刺激平均指数48 h后为0,眼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97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机理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电压、电极极性、气体温度、水蒸汽和氨气等对去除率的影响,并提出今后发展所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6.
典型多环芳烃对红树林区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种典型多环芳烃对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区优势藻的毒性效应.所选藻种为浮游藻中肋骨条藻和附着藻菱形藻,经分离、纯化和培养;所用的典型多环芳烃为菲和荧蒽.结果表明:丙酮对两种藻的不可见效应浓度值均为0.3%(v/v),菲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急性毒性试验的72 h半数生长抑制浓度(72-EC50)分别为0.95 mg/L和0.32 mg/L,而荧蒽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的72-EC50分别为0.17 mg/L和0.09 mg/L.中肋骨条藻对菲和荧蒽的耐受性比菱形藻强,菲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的毒性比荧蒽弱.  相似文献   
977.
输电线路除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如何对覆冰输电线路进行融冰、除冰以降低冰灾损失仍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通常的融冰措施可分为热融冰、机械除冰及自然脱冰。该文分别简要阐述了这三类措施,并对每一类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较新颖的融冰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各方案的利弊及应用范围,并介绍了国际上在此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78.
采用浸涂-焙烧法合成了活性炭纤维负载纳米La-S/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分析。在λ>400 nm的可见光光照下,考察了其对苯酚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负载型La-S/TiO2复合光催化剂比纳米La-S/TiO2光催化剂对苯酚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苯酚的降解是在自由基的作用下进行的,经历了先形成不稳定的活性中间体,然后直接开环降解成脂肪酸等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接着被深度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9.
造纸工业是世界上六大污染工业之一。在纸浆漂白操作中相继使用氯、次氯酸盐、二氧化氯等漂白剂降解木素,排水中含大量的有机氯化物,具有很大的毒性。在硫酸盐法和亚硫酸盐法制浆造纸废水中含有较高的硫化物。该类废水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大量的H2S。  相似文献   
980.
随着纳米银的广泛使用,纳米银和重金属共同暴露的环境风险也逐渐增加.六价铬(Cr(Ⅵ))是污水处理厂主要存在的重金属之一,为了阐明纳米银和Cr(Ⅵ)的复合效应和环境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和Cr(Ⅵ)共同暴露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通过考察其对污水生物处理的复合影响,揭示二者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当纳米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