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6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臭氧处理对海带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选用海带的2个品系——海带901和荣城1号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臭氧处理对海带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臭氧处理强度的增加,海带的2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下降同时。膜相对透性增大,细胞内H2O2含量上升,微粒体膜中磷脂减少,游离脂肪酸增加海带901中无论是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还是微粒体膜的MDA含量在臭氧处理下均无显著变化,而荣城1号微粒体膜的MDA含量在臭氧处理下显著提高,说明海带901在臭氧氧化胁迫下膜的损伤是由膜脂脱酯化单独造成的,与膜脂过氧化无关,而荣城1号膜的损伤是由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2.
关于水毒理学试验新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外对水毒理学试验新材料——淡水有肺螺进行研究的概况。使用有肺螺进行毒性和生物积累试验,并利用其胚胎及幼螺作为水质污染的生物学指标,评价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取得明显的效果。许多试验表明:淡水有肺螺是一类较好的试验生物。我们应开发和利用这一新的试验材料,促进我国水毒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3.
美国对水生态基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着重介绍了水生态基准(Water ecological criteria)的概念,美国水生太基准的研究概况和美国环保局推荐的“推导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国家水质基准技术指南”的内容;同时阐明了根据我国水生生物区系的特征,开展水生态基准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4.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大气细颗粒物对人肺癌上皮细胞A549的生物学效应,探讨了大气中细颗粒物粒径与细胞毒性的关系。采集杭州市大气中不同粒径的细颗粒物,制备成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总悬浮液,将A549细胞暴露于该制备液24 h后,测定细胞活力(MTT法)和培养液上清液中的LDH含量;并选择最佳浓度为后续暴露剂量,测定ROS生成量,评价不同粒径大气细颗粒物对细胞损伤效应。此外,还采用RTPCR测定凋亡基因P50、BAX、BCL-2表达情况。不同粒径的细颗粒物均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力,LDH显著增多,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最佳染毒质量浓度为10μg/m L;ROS的生成量和各个凋亡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大气中不同粒径的细颗粒物均能对A549细胞产生毒性,并且随粒径增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15.
根据先将SGM转化为乙基、N-甲基氨基酸盐(EMC),然后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测定所产生的EMC的原理,发展出生种定量检测大鼠血清中SMG及其他N-甲基氨基甲酸硫酯类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MSG和EMC进行标定,每次测定需要样品量为0.5mL,方法的合理检出极限为c(SMG)=10μmol/L。  相似文献   
116.
低质量浓度苯酚连续暴露对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酚是中国地表水中的第一大类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RAPD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因差异分析技术,具有简单灵敏和快速的优点;微核试验简便、快速、可靠,已经成为筛选化学诱变物的经典的短期试验方法。运用RAPD技术和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析评价了低质量浓度苯酚连续暴露对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DNA的影响,为保护罗非鱼的种质资源、提高罗非鱼的质量安全提供依据。RAPD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能扩增出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引物中,引物S327能检测出0.005mg?L-1以上质量浓度苯酚暴露前后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差异,而小于0.002mg?L-1质量浓度的苯酚对罗非鱼基因组DNA没有影响。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的苯酚连续暴露后,0.005mg?L-1以下的质量浓度组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0.01mg?L-1以上的质量浓度组可诱导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产生微核。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苯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对鱼类DNA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7.
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活性抑制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徐镜波  郎佩珍 《环境化学》1994,13(3):279-282
广泛存在微生物及动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已应用于生态毒理及生态化学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肝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的测定,来估价受试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急性及亚急性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8.
正2014年5月15日来源:Chemical Watch网站斯德哥尔摩大学从瑞典战略性环境研究基金会(Mistra)为一项旨在为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的透明、统一和系统性评估方法建立一项框架的计划获得了资助。"该计划基于需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科学研究现状-2012》中概述的一种方法提出,"斯德哥尔摩大学的Anna Beronius解释说。  相似文献   
119.
在有着数百万种生物的自然环境中,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着某一个化学品混合物具有边际性效应还是灾难性后果.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药理学家们奠定了混合物毒理学效应模型的基础.当时假设化合物之间并不相互影响彼此的生理作用,通过简单增加剂量并观察反应来在数学上解决化合物的联合作用问题.在  相似文献   
120.
化学品风险评价是进行化学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前提,其关键在于化学品环境暴露和危害性数据的获取。仅采用实验测试获取相关数据的效率较低、成本高,难以满足数以万计的化学品风险评价的需求。以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为代表的计算毒理学技术,可实现化学品环境暴露与危害性参数的高通量预测,是填补相关数据缺失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计算毒理学领域发展了一批面向化学品环境暴露和危害性参数预测的软件工具,集成了数据和模型资源,在化学品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共搜集了国内外25款计算毒理学软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软件试用,从开发背景、预测终点、预测方法、功能与信息完整度和内嵌模型预测性能等方面对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分析表明,化学品管理法规支持、多方合作和数据共享,是计算毒理学软件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现有计算毒理学软件在预测终点覆盖度、预测结果可靠性、软件实用性和可拓展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相关软件的开发需要结合深度学习等先进建模技术,增强软件的预测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使之成为化学品风险综合评价和决策分析的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