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6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姜允申 《生态毒理学报》2014,9(6):1239-1242
毒理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科学,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化学物质剧增,迄今登记在册的化学物质已超过2 600万种,每年还新增2 000多种,因此传统的毒性鉴定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针对各种化学物质的细致的毒理学研究更是难以实现。因此毒理学必须在理论层面实现突破,缩短研究时间,减少研究经费及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可使化学物质得到更安全的应用。另外,动物保护已列入议事日程,不再允许大量使用动物做毒理方面的实验,这些促进了理论毒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2.
为探讨重金属Cd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将受精1h后(1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CdCl2溶液中,观察CdCl2处理对胚胎死亡、孵化及幼鱼畸形的影响。采用吖啶橙(AO)染色,定性观察胚胎细胞凋亡情况;以活性氧(ROS)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法检测胚胎ROS水平,TBA比色法测定胚胎脂质过氧化水平,DTNB比色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结果表明,10.0~30.0mg·L-1CdCl2浓度依赖性地诱导斑马鱼胚胎死亡和幼鱼畸形,胚胎孵化率亦降低。CdCl2处理引起斑马鱼胚胎心脏水肿,尾部弯曲和胚胎发育阻滞。胚胎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8.9mg·L-1,R2=0.973,幼鱼半数致畸浓度(EC50)为13.7mg·L-1,R2=0.967。20.0mg·L-1CdCl2处理组ROS水平、MDA含量明显升高,GSH/GSSG比值明显降低(P<0.01)。20mg·L-1CdCl2处理后,胚胎头部和尾部可见大量细胞凋亡。10mg·L-1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20mg·L-1CdCl2共同处理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和畸形率明显降低,孵化率明显升高,ROS水平、MDA含量以及GSH/GSSG比值趋于正常。以上结果说明,CdCl2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可能与CdCl2诱导的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93.
Nano-QSAR: 纳米毒理学领域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毒理学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反映纳米材料生物毒性效应的数据也不断丰富,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建立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开始发挥其在纳米材料潜在毒性研究和预测方面的作用。纳米材料的QSAR(Nano-QSAR)研究以经典QSAR模型为指导,结合纳米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一种对纳米材料快速筛选和优先测试的新途径。本文就Nano-QSAR的前期研究现状,从纳米材料结构描述符、毒性效应数据和建模方法3个方面分析了模型的构建流程和框架;通过列举部分研究成果和主要的模型指标,初步探讨了建模方法的选择和结构描述符的识别;最后指出目前Nano-QSAR研究面临的挑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4.
传统毒理学理论认为,有毒物质产生毒害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是线性单调的,线性剂量-效应关系也是目前管理毒理学中计算化学品安全剂量的理论基础。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分泌干扰物的剂量-效应关系通常不是线性的,而是U型、倒U型或更复杂的非单调剂量-效应曲线形式。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介绍了近年来生理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非单调剂量-效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认为形成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内分泌干扰物的非单一剂量-效应给目前管理毒理学中的化学品风险评价带来的挑战,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5.
2013年6月13日来源:纳米毒理学据欧盟的纳米安全集群(该组织联合了欧盟资助的纳米项目)的工作小组称,目前纳米材料的人类健康和环境危险评估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到纳米材料的分类办法。该工作小组在报告中提出了纳米材料的未来毒性实验战略建议。欧盟启动的纳米安全集群计划旨在帮助公众在纳米毒理学方面达成共识并为未来的纳米材料风险评估程序研究工作确定关键领域。德国巴斯夫  相似文献   
196.
2013年7月4日来源:纳米毒理学根据英国和加拿大的一项联合研究,标准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包括那些依照OECD指南进行的试验,可能不适合纳米材料。人造纳米材料向水生环境中的释放"不可避免",并且在过去几年中,已有广泛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考察了这些材料在水系中构成的潜在风险,由来自英国约克大学的  相似文献   
197.
蜥蜴是爬行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蜥蜴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对爬行动物毒理学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介绍了蜥蜴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前人对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所开展的相关研究,以及近年来在模式动物筛选方法和标准试验方法的建立上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8.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蚬是大型底栖双壳类生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它具有个体小、分布广、来源方便、易于实验室驯养等特点,常被作为受试生物用于毒理学研究中,为评价污染物毒性作用提供有价值信息。从河蚬对各化学品的行为响应、耐受性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响应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将河蚬应用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存在的待完善之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总结出其可用于中国淡水水质基准制定、化学品毒性评价以及生物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9.
富勒烯以及内嵌金属富勒烯作为一种新型含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超导、光学及催化等多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和细胞保护作用、抗菌活性、抗病毒作用、载带药物和肿瘤治疗等活性.但是富勒烯本身难以直接溶于生物友好介质中,且制备过程中残存的有机溶剂容易引起生物毒性,富勒烯需要进行合适的化学修饰来进一步改善其生物活性,这些问题已成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主要障碍.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论文重点综述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医学应用,同时对其化学修饰与毒性相关性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0.
根据毒理学试验数据讨论四氯乙烯急性吸入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首先总结了有关四氯乙烯急性暴露的毒理学试验数据,并利用分类回归的方法,得出了小鼠、大鼠与人类暴露于四氯乙烯时,暴露时间、暴露浓度与健康后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不同受试动物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健康效应的发生概率随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而当暴露浓度达到某一值的时候,健康后果的发生概率不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将这一浓度视为饱和浓度;不利效应(AE)对应的饱和浓度要低于剧烈效应(SE),且暴露时间越长,饱和浓度则越低,同时饱和浓度随受试动物的不同而变化,人类的饱和浓度最低,大鼠的则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