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5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560篇
安全科学   982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433篇
综合类   2042篇
基础理论   342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275篇
灾害及防治   15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81.
882.
酚酸类物质对水华藻类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酚酸类物质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以及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化感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浓度为0.6mmol/L,阿魏酸浓度为1.0mmol/L时,对水华鱼腥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的化感抑制作用较阿魏酸显著,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作用比对蛋白核小球藻显著.其抑制作用表现为藻细胞生长量以及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下降、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增高以及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积累、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比活力开始时应激性升高.推测酚酸类物质化感抑制作用的机理可能与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膜脂质过氧化增加引起膜结构的破坏、细胞功能受损有关.2种酚酸类物质联合用时具有协同抑藻效应.  相似文献   
883.
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烃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稳定化合物,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烃的生物降解只能在好氧条件下进行.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表明,厌氧微生物能以硝酸盐、硫酸盐、三价铁或二氧化碳等为电子受体代谢烃,烃厌氧代谢的初始反应机理主要有延胡索酸盐结合反应、羧化反应、羟基化反应和甲基化反应,但国内还未见相关报道.本文综述了烃厌氧降解微生物及其代谢机理,并以甲苯为例概述了烃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起始反应酶和作用机制.结合国外烃厌氧降解的研究进展和本实验室的工作,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884.
纳米二氧化硅对秀丽线虫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的毒性作用.以微米SiO2和空白做对照,将尺寸为20和60 nm的SiNP分别以0.2,1.0和5.0 g·L-13个浓度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体长、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以及第一代线虫后代数目、世代时间等发育、运动和生殖的相关评价指标,对SiNP毒...  相似文献   
885.
美国水污染控制法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祥民  于铭 《环境保护》2005,(12):76-79
命令控制机制、经济激励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是美国水污染控制法的主要调控机制。其中命令控制机制是主导.表现为由联邦机构制定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政策和污水排放标准.由各州负责实施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呈现出权力集中、权限分明的特点。经济激励机制是经济学理论与环境管理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在水污染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中有所体现。公众参与机制是前两种机制的有益补充,环境运动、立法听证制度、公民诉讼制度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86.
潘岳 《环境保护》2005,(2):14-15,23
2004年12月13日“第一届环境影响评价国际论坛”在博鳌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十年”,议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纳人综合决策机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与障碍;规划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规划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技术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论坛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内外从事环境影评价的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参会人员及时了解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前沿成果,展示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进展,宣传并促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本刊全文发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887.
上海城市土地利用转变类型及其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地图代数和空间关联分析、相邻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经历了“单核扩展”模式为主(1987~1990年)到“单核扩展”、“多核扩展”与“点-轴”扩展模式并存(1990~1995年),直至“多核扩展”及“点-轴”等复杂扩展模式为主(1995~2000年)的变化过程,导致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县城镇规模急剧扩张,交通干道沿线区域城市化过程明显增强,并形成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化网络结构;②面积贡献率较大、转变频率较低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与其他类型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和空间亲和性,构成中心城区或卫星城、郊区城镇的扩展核心;③面积贡献率较低的类型,其转变频率较高,分布零散,构成扩展核的外围部分,这些城市周边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紊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活动;④城市化过程的内在空间机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转变频率有密切关系。在更精细的尺度上依据转变频率划分的类别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体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空间分异,及其作为宏观驱动机制的社会经济因子所具有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888.
根据曲周县历年耕地数量变化统计数据和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曲周县耕地面积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上升→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1949~1957年为耕地增加期,全县年平均递增率达到0.43%;1958~1961年为耕地急剧减少期,年均递减1.55%;1962~1974年为耕地缓慢减少期,年均递减0.47%;1975~1985年为耕地数量快速增加期,年均递增0.63%;1986~1999年为耕地数量相对稳定的阶段,耕地年均递减0.026%。人口变化、自然因素变化、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演变共同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系统。人口增加对粮食和住宅用地的需要为耕地数量的增加提供了最根本的需求;气候因素的变化为大量盐渍土的改良提供了基础,而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使大量盐渍土变为耕地;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组成,使耕地比重占据了土地利用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而国家政策的阶段性变化,促使耕地数量发生了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889.
890.
生物质炭(biochar)是一种碳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孔隙度高且吸附能力强的土壤改良与修复材料,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式作用于土壤,但其影响和作用机制随土壤性质和生物质炭类型不同而异.从生物质炭组成、比表面积和孔隙度、酸碱度及表面官能团等特性与原料和制备工艺关系入手,结合土壤和生物质炭类型,综合阐述了生物质炭添加在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