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废菌丝体是抗生素生产过程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文章利用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菌丝体(简称青霉素废菌丝体)改性制备出一种新型脱硫石膏缓凝剂(WPM缓凝剂),实现废菌丝体的资源化利用,解决了焚烧处理工艺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用作饲料而引起的抗生素滥用问题。缓凝剂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11,温度80℃,时间1.5 h。与传统石膏缓凝剂相比,WPM缓凝剂具有较好的缓凝效果,且对石膏制品强度负面影响较小。采用SEM分析研究缓凝剂对石膏硬化体微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WPM缓凝剂使石膏制品强度负面影响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毛木耳对铜的生物吸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丹  高健伟  殷义高  王波 《生态环境》2006,15(2):295-298
报道了高等真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生物吸附Cu2 的试验研究,以摸清毛木耳菌丝体吸附Cu2 的理想条件。试验评价了影响吸附的溶液pH值,温度,振荡吸附时间,初始金属质量浓度和菌丝体生物质量分数。结果表明:pH值影响毛木耳的吸附能力随溶液中初始Cu2 质量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低Cu2 质量浓度(10mg·L-1),pH=6时,每克干质量的菌丝体对Cu2 的吸附值达到最大(1.4608mg);温度的影响没有规律,在20℃时吸附能力最强;吸收15min时,毛木耳每克干质量的菌丝体对Cu2 的吸附值为最高(1.379mg);随着溶液初始Cu2 质量浓度的增加,吸附率增加,但随菌丝体生物质量分数的增加吸附能力下降,当溶液Cu2 的质量浓度为60mg·L-1,下降最明显。毛木耳作为重金属的生物吸附剂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3.
改性菌丝体对Ni2+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工程学报》2003,4(10):23-26
通过专利对菌丝体进行了改性.所制备的改性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其对Ni2+的吸附容量63.2 mg/g(初始水溶液中Ni2+浓度为200 mg/L),是甲壳素吸附剂的3.3倍(19.1 mg/g),与壳聚糖吸附剂相比吸附容量提高了135%,与D751与南开152相比吸附容量非常接近.用0.5%-0.2%的解吸剂便可以完全解吸,能够重复使用达6次以上.本文还研究了改性菌丝体对Ni2+的吸附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微碱性(pH=8-9)条件下,改性菌丝体可以把初始浓度高达800 mg/L的Ni2+溶液一次性降低到17 mg/L,为改性菌丝体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
本文系统研究了菌丝体-甲壳素(甲壳素)作为水处理剂对去除水体中Ni^2 离子时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甲壳素作为水处理剂,在较大pH值变化范围内,对Ni^2 离子与柠檬酸镍都有较高的吸附容量;甲壳素在吸附金属离子的同时,对H^ 有吸附作用,且H^ 是金属离子的竞争性抑制剂。将甲壳素与市售吸附树脂相比,其对阳离子(Ni^2 )和络阴离子(柠檬酸镍Ni(cit)^2-)的吸附特性类似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同时,甲壳素不会带来二次污染,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保型工业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25.
莫瑜  潘蓉  黄海伟  曹理想  张仁铎 《环境科学》2010,31(7):1566-1574
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子实体和白木耳(Tremella fuciformis)子实体对水溶液中不同浓度的Cd(Ⅱ)、Cu(Ⅱ)、Pb(Ⅱ)、Zn(Ⅱ)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动力学特性.此外,研究了多种离子共存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剂在多重金属混合溶液中对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大小顺序.结果表明,毛木耳子实体对单金属溶液中Cd(Ⅱ)、Cu(Ⅱ)、Pb(Ⅱ)、Zn(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91、18.69、20.33和12.42mg·g-1,最大去除率在实验设置条件下均在85%以上;白木耳子实体对单金属溶液中Cd(Ⅱ)、Cu(Ⅱ)、Pb(Ⅱ)、Zn(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9.98、20.15、19.16和16.41mg·g-1,最大去除率在实验条件下均在75%以上.在初始浓度分别为10、50和100mg·L-1的溶液中,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菌体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增加,但去除率下降.准二阶模型比准一阶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2种吸附剂对多金属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大小均呈现Pb(Ⅱ)Cu(Ⅱ)Zn(Ⅱ)Cd(Ⅱ)的吸附规律,电负性大的金属离子被优先吸附.溶液中其它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使白木耳子实体对Pb(Ⅱ)的吸附量上升,而使毛木耳子实体对4种离子和白木耳子实体对其它3种离子的吸附量下降.研究发现,毛木耳和白木耳子实体都是潜在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26.
毛木耳子实体对Ni(Ⅱ)生物吸附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起始pH值、固液比、重金属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毛木耳子实体吸附Ni(Ⅱ)的影响.采用中心组合法及批量实验,对吸附过程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条件.结果表明,起始pH值、固液比、Ni(Ⅱ)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均有显著影响(P<o.0001),毛木耳子实体吸附Ni(Ⅱ)最佳条件为pH5.41,固液比6.00g/L...  相似文献   
27.
A simple and efficient biosorbent prepared from powdered mycelial biomass of Ceriporia lacerata was used to removal Crystal Violet, poorly degraded as recalcitrant molecule by microorganism.  相似文献   
28.
溶液中多种金属离子共存对毛木耳生物吸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菌丝体的死细胞作为生物吸附剂吸附溶液中的Cd 2+、Cu 2+和Pb 2+.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附前后溶液金属离子的变化,研究了溶液中两种离子共存对毛木耳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中Pb2+的存在抑制了毛木耳对Cd2+的吸附,是负向干扰;Cd2+的存在促进了毛木耳对pb2+的吸附,是正向干扰;Cu2+的存在促进了毛木耳对pb2+的吸附,是正向干扰;Pb2+的存在抑制了毛木耳对Cu2+的吸附,是负向干扰;Cd2+对Cu2+的影响作用不如Cu2+对Cd2+的影响明显.实验结果为毛木耳作为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以废弃菌丝体、壳聚糖和纳米磁粉(Fe3O4)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磁性生物吸附剂,考察了原料用量、交联时间对Cu2 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该吸附剂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纯菌丝体、壳聚糖交联菌丝体、磁粉交联菌丝体相比,该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分别提高2.27倍、2.25倍、1.81倍,对Cu2 的去除率可达88%以上.并且在25℃下,对Cu2 的吸附行为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30.
为解析毛木耳代料栽培基质碳氮比(C/N)组成对其生育的影响以及在最适C/N的菌棒(菌丝和基料混合物)中参与卡尔文循环的固碳基因和固氮基因多样性,以毛木耳“上海1号”为供试菌株,设计5个不同C/N基质,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出耳试验,测定相关农艺性状指标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最佳C/N处理组菌棒中固碳和固氮基因多样性.结果显示:(1)在C/N约60∶1时生长最佳:菌丝长速最快,为4.43 mm/d;发菌期料袋污染率最低,为4.27%;菌丝长势好;第一潮鲜耳单簇表面积达3 624.09 cm2/簇,干耳边缘厚达0.71 mm;单袋干耳单产达164.79 g/袋,转化率达14.98%.生长情况其次C/N 45∶1和75∶1.(2)菌丝满袋期C/N 60∶1时菌棒含cbbL固碳基因主要分布在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90.8%和0.2%,且以β-Proteobacteria为主,主要归属于Cupriavidus(41.7%)、Rubrivivax(33.6%)、Methylococcus(6.5%);而含cbbM基因的固碳细菌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