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416篇
综合类   1950篇
基础理论   197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311篇
灾害及防治   20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碳收集领导人论坛(CSLF)秘书处共同主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共同承办,CSLF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利益攸关方论坛于2011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992.
郑易生 《绿叶》2010,(4):34-39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正处在第一阶段,人们希望在不影响自己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做那些“环境与赢利双赢”的事:有优势的国家尤其愿意用商业智慧——商业交易加慈善(或交易加补偿),来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人类系统的大问题。当小智慧的潜力被挖尽而世界环境态势(包括气候变化)依然整体恶化时.人类才可能步入第二阶段——深度公平与新生态文明的崛起。为此,权利的哲学及其公平观需要进化,人类的伦理观包括消费伦理等需要改变。这自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993.
张坤民 《绿叶》2010,(6):8-13
发展低碳经济,目标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确保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要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低碳经济既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的内在需求,我们应及早规划部署低碳发展,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我们要统筹处理好国内外和远近期两个大局,尽早规划,采取行动,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994.
吕植 《绿叶》2010,(Z1):70-73
工业文明带来的消费主义让人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中国要想脱困,就一定要到自己主要的财富——传统文化里面寻找根据,在"好"字上下工夫,树立新的价值观——这可能是中国未来能给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而无论是探索新价值观,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都要充分重视和挖掘农村的作用——走低碳道路,最大的潜力在农村。  相似文献   
995.
吕植 《绿叶》2010,(1):70-73
工业文明带来的消费主义让人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中国要想脱困,就一定要到自己主要的财富——传统文化里面寻找根据.在“好”字上下工夫,树立新的价值观——这可能是中国未来能给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而无论是探索新价值观.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都要充分重视和挖掘农村的作用——走低碳道路.最大的潜力在农村。  相似文献   
996.
潘家华 《绿叶》2010,(12):14-21
低碳转型带有刚性约束,它并不完全等同于"两型社会"建设,但对于"两型社会"建设绝对有促进作用。哥本哈根大会给出的信号非常明确,全球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但中国还要增长、还要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调整好心态,一方面维护自己的发展权益,另一方面做好低碳发展,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纳入低碳内容。  相似文献   
997.
何建坤 《绿叶》2010,(12):48-51
中国面临的资源困境和减排压力,迫使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低碳城市。为此,我们需要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低碳的交通体系,低碳建筑模式和低碳社会的消费模式,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新兴产业。最终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98.
运用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方法,对芜湖市1953—2006年共54年间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等气象要素资料的年平均、冬季、夏季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表明,各指标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4个气象指标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出芜湖市气候变化的特征与趋势,并预测了芜湖市气候未来的发展趋势,证明城市化已经对芜湖市气候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国际     
《环境教育》2010,(11):5-5
全球土壤水循环可能正在重建 在过去10年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包括澳大利亚、非洲和北关的大部分区域,正在变得越来越干旱。发表在10月10日《自然》杂志网站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受到水分供给的限制,全球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总量呈下降趋势,近期由蒸发蒸腾作用返回到大气中的土壤水分已降低到年降水量的60%。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资讯     
国务院批复第一个区域循环经济规划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号,以下简称《批复》),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批复》指出,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陆路交通枢纽,资源蕴藏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要把《总体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批复》强调,《总体规划》实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批复》要求,甘肃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落实配套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