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燃烧的充分条件有以下四条: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对于无焰燃烧,前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44.
原始森林维护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森林储存的大量碳物质保持气候的稳定,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仅热带雨林就为人类提供40%的氧气所需,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地球之肺”。森林对人类的贡献远不如此,它还能装修人类的家居;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能平衡生态稳定气候等。可是现在的森林每两秒钟以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速度缩减,世界上仅剩20%的原始森林因未遭工业活动的破坏而保持原状。天堂雨林的惨剧告诉我们,如果人类再不控制滥伐,那么人类的子孙后代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了!为了能留给后代更多的绿色财富,为了能让我们的良心不受到谴责,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全力以赴保护世界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以一起氧气储罐定检中的事故为例,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阐述了氧浓度过高可能带来的危害,分析了检验中可能引发燃烧的几种情况,指出了在氧气储罐定期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6.
ECD氧气诱导法分析大气中痕量HCFC-2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CFC-22(CHClF2)是CFC-12的主要替代物,它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仅为10-12级.而且对ECD检测器响应灵敏度很低.本文经过低温浓缩进样后采用氧气诱导法来增强ECD对它的分析灵敏度,载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54%时,信噪比最大,此时ECD灵敏度增强约500倍.结合该条件下ECD温度选择、程序升温和载气流量的研究,建立了高灵敏度ECD气相色谱测定大气中HCFC-22浓度的实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7.
可燃气体空间置换限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面解析三元组分图构成要素和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可燃物质设备投用和停用过程中惰化置换的机理和浓度限值。可燃气体空间置换限值包括设备投用惰化置换时氧气的最高容许浓度(ISOC)和设备停用惰化置换时可燃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OSFC),二者可由试验和公式计算2种方式获得。与目前惰化置换时通常参照的限制氧浓度(LOC)、燃烧下限(LFL)等参数相比,ISOC和OSFC值可以更准确地表征惰化置换时临界浓度的意义。通过对部分可燃物质的ISOC和OSFC试验值及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以LOC为依据计算出的ISOC和OSFC值与试验值具有更高的符合性;指出目前国内惰化置换浓度控制值采用统一规定值这一方式的不足;证明合理利用LFL,LOCI,SOC,OSFC等参数开展可燃气体密闭空间置换限值研究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48.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版ISO 23269-4:2010《船舶和海洋技术-船用氧气呼吸器-第4部分:符合IMO的IBC和IGC法规要求的紧急逃生用自给式氧气呼吸器》国际标准的制定背景、内容以及基本性能试验和要求,以对我国采用该国际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9.
50.
应用一维不定常流理论,分析中低压情况下氧气阀门及管道燃烧爆炸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