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92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103篇
综合类   1032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312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山东省临清市浅层地下水已成为当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地下水超采严重,且极易受到生活、农业生产等活动的污染。本研究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对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氮)浓度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法对“三氮”浓度的时空变异性特征进行分析,在分析研究区“三氮”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氮污染以“NH4+-N”为主,其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239~2.304 mg/L,超标率100%。受降水量影响,呈现出“三氮”质量浓度在丰水期高于平水期的时间变异特征;受土地利用与地形的影响,呈现出“三氮”质量浓度在研究区中部地形低处的旱地与农村居民用地不同的空间变异特征。生活污染和人畜排泄物是研究区地下水“NH4+-N”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研究区地下水氮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埋深、pH、DO、Mn2+和Fe2+等均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的要素,是地下水氮污染治理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了解研究区地下水“三氮”污染状况与控制治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2.
生物硝化过程是导致生物脱氮过程N_2O释放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小试反应器,采用连续进水的方式,考察了不同pH下氨氧化菌(AOB)硝化过程氨氮氧化速率(AOR)和氧化亚氮释放速率(N_2OR)之间的关系。pH影响动力学结果表明,pH=6.5和8.5时,AOB的比耗氧速率(SOUR)分别降至其最大值(SOUR_(max),pH=7.5)的50%。不同氧化还原酶具有不同的最适pH值(pH_(opt)),pH的变化导致硝化过程不同中间产物的积累。其中,一氧化氮还原酶、亚硝态氮还原酶和氧化亚氮还原酶对生物硝化过程中N_2O释放起着重要作用。pH=6.0~7.5之间,AOR和N_2OR随pH的增加而增加,p H=7.5时,其N_2OR和AOR分别达最大值(0.34±0.08)和(16.30±1.25)mgN/(gVSS·h)。此后,随pH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pH下,N_2OR和AOR呈线性关系。AOR增加,为AOB好氧反硝化过程提供了更多的电子,导致更多N_2O释放。  相似文献   
883.
通过模拟A/O污水处理工艺,文章研究了不同的进水氨氮(NH_4~+-N)浓度下,实现亚硝态氮(NO_2~--N)稳定累积的过程和机理,并对其进行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进水NH_4~+-N浓度从40 mg/L开始,100、200、400、600、800 mg/L,最终浓度提高到1 000mg/L的梯度变化下,氨氧化速率的下降比率最高为36.4%、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的的下降比率最高为96.0%,对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抑制效果显著。1 000 mg/L进水NH_4~+-N浓度下NO_2~--N累积速率随溶解氧(DO)升高而提高,DO超过4.5 mg/L时NO_2~--N累积速率接近最大值,但结合实际经济效益与工程实践考虑DO取3.0~3.5 mg/L之间实现短程硝化效果最佳。使用莫诺模型拟合氨氧化菌(AOB)动力学行为,进水NH_4~+-N浓度从40 mg/L提高到1 000 mg/L,反应器最大NH_4~+-N比氧化速率由0.23 d~(-1)上升到0.74 d~(-1),AOB利用底物更快。  相似文献   
884.
以氧化石墨烯(GO)、二氧化钛(TiO2)和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GO-TiO2)为改性物质,借助真空过滤法对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进行改性制备复合膜.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手段探究了复合膜的结构和亲水性.同时选用腐殖酸(HA)作为水中微污染物的代表考察了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选择常州滆湖支浜水样作为原水,研究了复合膜在黑暗及紫外光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GO、TiO2和GO-TiO2(GT)复合膜均具有优于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黑暗条件下,GO浓度为1mg/mL的GO复合膜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26.4%;紫外光条件下,GO和TiO2间存在协同作用,GO-TiO2浓度为1mg/mL、GO/TiO2=3:1的GT复合膜氨氮去除效率达到最佳(58.2%).  相似文献   
885.
对连续流间歇生物反应器(CIBR)污泥吸附生活污水低浓度氨氮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CIBR工艺好氧段和缺氧段活性污泥和灭活污泥的氨氮吸附能力均较差,但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强于灭活污泥; CIBR缺氧初期活性污泥对不同进水浓度的氨氮的吸附率只有10%左右,且吸附量与吸附率呈负相关,并通过缺氧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实验证实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存在饱和吸附容量为1. 02 mg NH4+-N/g VSS;污泥对氨氮的吸附遵循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表明污泥对氨氮的吸附以多分子层的不均匀吸附模式为主;好氧/缺氧/厌氧污泥环境变化对污泥吸附生活污水中低浓度氨氮能力的影响不明显,平均吸附率为8. 6%。  相似文献   
886.
沙漠侵入者     
正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有着422个原生态湖泊,其中251个仍有积水。丰富的地下水,滋养着这片土地,芨芨草、白刺、盐爪爪成为牛羊可口的美食。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享受着上天的眷顾。但随着GDP的挺进,各类化工企业饕餮一般吞噬着水资源。据一份环保NGO报告,仅园区内庆华精细化工一家企业就打了40眼机井,每眼井深超过160米。在与民争水的同时,污染开始大面积浸染沙漠。2013年8月,中华环保联合会的调查人员曾在沙漠  相似文献   
887.
研究了钌铱摩尔比对钌铱电极微观结构、化学性质、电化学性能和脱氮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Ru-Ir固溶体为金红石晶体,晶粒分布均匀,连接紧密。随着Ir摩尔比的增加,Ru-Ir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n(Ru):n(Ir)为2:1时,Ru2/3Ir1/3O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Ru2/3Ir1/3O2电极的析氯电位、腐蚀电流密度和电导率分别是RuO2电极的0.998,0.755,1.816倍。在处理高氯氨氮模拟废水时,利用合成电极氧化脱除氨氮的结果表明,Ru2/3Ir1/3O2电极的处理效果最好,当电流为0.5 A时,50 min内氨氮脱除率可达到75.2%,证明了电催化技术能有效处理高氯氨氮废水。  相似文献   
888.
889.
8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