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64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合理的供暖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小区供暖中,能源不能有效理利用的情况比较突出。为了提高供暖的能源利用率、有效促进供暖能源的高效利用,改善小区供暖的能源的使用状况,本文就重点分析了在小区供暖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使小区供暖运行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2.
本次研究按月和季度跟踪调查乌当区振华小区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情况,对比分析综合得出餐厨垃圾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四季有异,其中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平均占70%。  相似文献   
43.
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核心问题。湖北省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重要农业省份,亟需综合评估作物系统氮素利用及其环境影响。针对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经济作物(茶叶、水果、蔬菜),提出作物系统氮素利用效率及其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框架,系统分析2020年湖北省作物生产过程中氮素利用状况及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氮素利用方面,湖北省农作物施氮量、氮盈余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偏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较低。湖北省施氮量比同年中国施氮量平均水平高43%;粮食作物氮素利用率为35.17%,而经济作物氮素利用率仅为9.99%,存在较大增效空间。在环境影响方面,经济作物氮盈余总量(43.36%)低于粮食作物(56.64%),其中水稻氮盈余总量(38.27%)最高;然而,粮食作物产生的温室气体在环境影响中占主导地位。从空间分布上看,湖北省施氮量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趋势。经济作物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鄂南和鄂北地区,粮食作物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鄂西和鄂东地区。经济作物氨气单位面积挥发量比粮食作物大,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格局。研究可为后续降低湖北省氮肥投...  相似文献   
44.
45.
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8 OLI卫星影像获取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利用ArcGIS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提取22个子流域,分析子流域不同形态氮(TN、NO_3~--N、NH_4~+-N)的输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水河各子流域TN、NO_3~--N、NH_4~+-N浓度范围分别为1. 27~4. 13、1. 14~3. 97、0. 01~0. 35 mg/L。TN和NO_3~--N与流域内耕地、灌草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663 (p 0. 01)、0. 538 (p 0. 05)和0. 631(p0. 01)、0. 530(p0. 05),TN、NO_3~--N、NH_4~+-N与流域内耕地、灌草浓度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流域内耕地、灌草对TN、NO_3~--N输出均表现为显著的"氮源"作用。NH_4~+-N的相关系数为-0. 558(p 0. 01),耕地对NH_4~+-N输出起显著"氮汇"作用。TN、 NO_3~--N与林地的相关系数为-0. 673 (p 0. 01)、-0. 652(p0. 01),林地对TN、NO_3~--N输出起到了显著的"氮汇"作用。NH_4~+-N与林地的相关系数为0. 435(p0. 05),林地对NH_4~+-N的输出起"氮源"作用。各子流域的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受土地利用结构带来的面源污染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6.
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作为工种网位多、作业分布广、生产工序杂、机械和电气设备利用率高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重点防火单位,担负着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此,笔者认为,纺织服装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把消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尤其是要制订、实施好灭火逃生演练方案。  相似文献   
47.
开展循环经济不仅是现代企业追求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新疆阿希金矿为例,对企业以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为经济发展模式,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8.
从天津市发改委获悉,为进一步加快实施“1131工程”,发展天津市循环经济,天津市有关部门已确定今后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志性目标。即到2010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4%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9%。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城区景观水体达到V类标准。  相似文献   
49.
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探讨省域尺度下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普通克里格、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土壤全氮(TN)含量在026~375 g/kg之间,平均值为158 g/kg,变异系数为3101%;碱解氮(AN)含量值域范围为1160~39970 mg/kg,平均值为16431 mg/kg,变异系数为3460%;二者均呈中等程度的变异性。(2)经半方差分析,TN与AN的变程分别为31489和3030 km,TN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大而AN较小。(3)在空间分布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新余市、抚州市与景德镇市。(4)回归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耕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影响极显著(P<001)。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TN与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分别为271%与42%,是影响江西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中国2030年CO2排放总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2005年和2010年CO2排放总量分别为55亿t和81.52亿t,“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和8.0%.中国2011-2015年、2016-2020年、2021-2025年和2026-2030年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7%、6%、5%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对应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5、0.5、0.4和0.3的能源发展模式,预测2030年燃煤、燃油和天然气CO2排放量及全国CO2排放总量.提出减少CO2排放总量对策,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比例,提高CO2综合利用率,完善CO2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