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64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植物氮营养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植物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的大小,设法提高作物氮素营养效率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养分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近年来有关小麦氮素营养效率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今后开展小麦氮素营养效率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82.
陈继兴 《林业劳动安全》2011,24(2):28-29,40
通过对影响锅炉热能利用率的各种因素分析,提出提高锅炉热能利用率的综合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83.
猪场废水灌溉对地下水中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猪场废水处理工程中产出的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和3个处理阶段V(出水)∶V(地下水)=1∶5混合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连续进行3年小区灌溉试验,地下水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等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1)厌氧水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地下水中4种氮素含量总体呈现高量厌氧水(Ha)〉中量厌氧水(Ma)〉低量厌氧水(La)的变化趋势;(2)混水灌溉处理地下水中4种氮素含量均呈V(原水)∶V(地下水)=1∶5混合(Tog)〉V(厌氧水)∶V(地下水)=1∶5混合(Tag)〉V(仿生态塘水)∶V(地下水)=1∶5混合(Teg)的变化趋势。文章的研究能够为制定合理的猪场灌溉制度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84.
本文选取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正蓝旗的黄柳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2020年5月至10月野外采集降水、土壤、地下水、植物茎干分析各水体的稳定氢氧同位素特征,比较各水体之间同位素关系。研究发现:①土壤水线和植物茎干水线的斜率均小于当地大气降水线,各水体同位素富集程度为地下水<降水<土壤水<植物茎干水,降水的稳定性最差,变异性较大;②由于蒸发和降水入渗,浅层土壤δ18O值和土壤含水量变化显著,而中深层水分受影响较小。降水中的δ18O值相对于浅层土壤水偏正,并且土壤水的δ18O值从浅层到深层逐渐呈偏负趋势,雨后各层土壤水波动的峰值出现有一定的时间推迟。③黄柳在生长季节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各月对其利用率分别为96.20%、90.60%、84.90%、95.50%、86.70%和86.50%,随降水的减少也利用了中深层水;论文通过对黄柳林地内各水体的同位素变化特征的研究,摸清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不同水体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揭示区域水循环的过程和机制至关重要,为浑善达克沙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5.
宁南山区不同草地土壤原位矿化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跃利  赵彤  闫浩  黄懿梅 《环境科学》2014,35(6):2365-2373
用顶盖埋管法对宁南山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自然恢复草地中有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和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在原位培养中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总体上在培养60 d时(4~6月)基本保持不变,60~120 d(6~8月)明显降低,120 d(8月)后有所回升,各种氮素含量均在培养120 d(8月)时最低.有机氮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土壤氮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净氨化速率均在60~120 d(6~8月)时最低.各种氮素占总氮的比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有机氮、亚硝态氮占总氮的比例相对稳定,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铵态氮占总氮的比例在培养0~120 d(4~8月)时降低,培养120 d(8月)后升高.土壤有机碳、pH、容重与氮素含量极显著相关,各种氮素间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草地间,各种氮素含量均表现为天然草地>自然恢复草地>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586.
论文以藏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15N 同位素标记技术,野外原位定量研究高寒藏嵩草草甸7 个主要植物种对土壤有机氮(甘氨酸)和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吸收,以证明不同植物对土壤氮素吸收的生态位分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高寒藏嵩草草甸7 种植物δ15N天然丰度值为0.840‰~5.015‰,变异范围为4.175‰,地上组织氮浓度为14.38~23.31g·kg-1;② 从7 种植物吸收土壤甘氨酸、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看,草地早熟禾偏好吸收土壤有机态氮,其体内氮的36%来源于土壤甘氨酸。冷地早熟禾和雅毛茛吸收土壤无机氮的能力最强,其体内氮的41%~43%来源于铵态氮。溚草偏好吸收土壤硝态氮,其体内氮的35%来自于硝态氮。③ 优势植物藏嵩草、华扁穗草和黑褐苔草对15N-Gly、15N-NO3-15N-NH4+的吸收均较低,仅为0.085~0.475 μmol 15N·g-1 DW,表明这3 种莎草科植物不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甘氨酸和无机氮源。④ 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种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存在差异和多元化的特点,其中莎草科植物对土壤氮的利用较低,而早熟禾、溚草禾本科牧草及双子叶植物雅毛茛以土壤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作为氮源。  相似文献   
587.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多么惬意的秋收时节,慢慢回忆,仿佛儿时的秋天正如诗中所描绘。而今一到秋收季,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讽刺画面——明月蝉鸣已不在,遍地火光散田野,狼烟吞噬大江南北,千家万户紧闭窗门,咳嗽哀怨不断,行车人路慢慢……  相似文献   
588.
正为遏制农用残膜影响土地可持续耕作,宁夏2014年开始多举措治理农田"白色污染",截至目前,整治农用残膜涉及土地面积近8 hm2,残膜回收率达77%。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了解到,宁夏每年推广覆膜面积约20 hm2,由此每年产生的废旧地膜达2万t。以往残膜回收主要依靠农民人工捡拾,由于回收麻烦、经济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残膜在土地里越积越多,直接影响农田可持续耕种。2014年起,宁夏开始在吴忠、固原等3个地级市11个县(区)大范围治理农用残膜污染,预计整治面积10 hm2。截至目前回收农用残膜9 560.5 t,回收率达到77%以上  相似文献   
589.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随着科技和工农业的发展,水体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汞和砷是水体中常见的两种制毒重金属,给人类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汞和砷的检测技术成为了当前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汞和砷的检测技术的提高能更好地给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同时可以想办法降低水体中的汞和砷含量,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本文就原子荧光仪对汞和砷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汞和砷的检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90.
《环境教育》2013,(Z1):127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组建于1982年,负责平朔矿区的开发、建设、生产和后勤服务,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动力煤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公司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为契机,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依靠先进的开采技术和精良的生产装备,通过加强减排管理、加大节能技改力度等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加强污染物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因此,公司先后获得了环保公益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能源消费统计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