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442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733篇
基础理论   164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31.
用批平衡法研究了Cu2+在不同pH下对商用腐殖酸(HA)增溶4,4′-二溴联苯醚(BDE-15)的影响,并通过表征HA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特征,探讨了Cu2+的浓度效应以及pH对增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HA对BDE-15增溶等温曲线在低浓度HA下呈线性,随着HA浓度增大逐渐表现为非线性,其主要机制应为疏水作用与其他形式作用力的联合作用,HA分子对BDE-15的增溶作用受溶液中Cu/C以及pH的影响.在pH为4.0时,Cu2+对HA增溶BDE-15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关系(低促进高抑制);在pH为6.0时,在实验的Cu2+浓度范围内均对增溶起促进作用,并且Cu2+在pH6.0时要比在pH4.0下更能促进HA对BDE-15的增溶作用,同时使增溶非线性现象更显著,这主要是由于pH影响HA官能团的解离程度,从而影响HA与Cu(Ⅱ)复合物的结构以及大小.  相似文献   
832.
Fenton法氧化/混凝作用去除腐殖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Fenton法处理高浓度腐殖酸模拟废水,考察反应时间、初始pH、H2O2和Fe2+投量对腐殖酸COD、TOC、UV254、A400的影响,通过体系平均氧化态(η)、A465/A665、氧化/混凝作用去除COD比值(φ)、Zeta电位(ζ)等的变化研究氧化和混凝作用对腐殖酸去除的特性.结果表明,Fenton试剂能在较宽初始pH范围(2.0~5.0)内有效降解腐殖酸.当反应时间为2h,腐殖酸A400降低值(78.2%~94.5%)比UV254(75.6%~88.4%)高,COD去除率(50.8%~62.5%)比TOC(31.2%~35.1%)高.腐殖酸的去除由氧化作用(CODoxid)和混凝作用(CODcoag)共同完成.反应初始阶段腐殖酸主要通过氧化作用迅速降解去除.腐殖酸易被部分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而不易矿化,过多Fe2+投量([Fe2+]0.08mol/L)会使CODoxid下降.混凝主要通过电中和及吸附网捕作用进行,氧化作用影响混凝作用,高CODoxid导致低CODcoag;高H2O2投量下([H2O2]0.2mol/L)Fe2+投量显著影响混凝作用对COD的去除.  相似文献   
833.
卢燕  许群  陈静  安保超 《环境化学》2012,31(9):1442-1447
采用双三元高效液相色谱多阀多柱技术,对同一样品中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不同方法处理得到的样品进行双进样,可同时分析样品中21种维生素.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各组分保留时间的RSD值均小于0.1%,色谱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4.5%(VC除外),各维生素的方法检出限可达0.002—0.223μg.mL-1范围,本方法可用于多种样品的维生素检测和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834.
研究了在2种来源的DOM(水溶性有机物)和绿麦隆作用下,小麦幼苗在不同培养时间(4和10 d)组织累积量和抗氧化系统的响应,探讨了小麦幼苗在DOM作用下对绿麦隆胁迫的毒性响应影响及机制. 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培养期内,绿麦隆均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而2种不同来源的DOM均缓解了绿麦隆对植株的毒性. DOM的施加使绿麦隆胁迫下小麦叶和根中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同时绿麦隆诱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也有所降低,然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的活性却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使用RT-PCR半定量分析方法对SOD和GST的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以确证DOM缓解绿麦隆对小麦幼苗的毒性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35.
腐殖酸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添加HA(Humic acid,腐殖酸),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HA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 结果显示,加入HA能显著降低磷吸附量,pH为4.5时分别加入100和40 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6%和25.6%;pH为7.0时分别加入100和40 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8%和23.1%. 不同添加顺序试验结果表明:针铁矿对磷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后添加HA>同时添加HA和磷>先添加HA;无论是否添加HA,针铁矿对磷的吸附量都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相应的吸附等温线也都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总有机碳和红外光谱特征表明,HA和磷在针铁矿表面吸附点位形成竞争吸附,并且针铁矿表面的羟基在吸附磷和HA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6.
天津2009年3月气溶胶化学组成及其消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3月,采集天津城区PM10和PM2.5样品,分析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并估算其二次有机碳(SOC)浓度及消光系数.结果表明,天津城区PM10和PM2.5污染严重,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含碳物质在PM10中的比例为24.8%和10.0%,在PM2.5中的比例为26.6%和13.9%;SO42-、NO3-和Ca2+是主要的无机离子,霾日天气有利于SO2和NO2向硫酸盐和硝酸盐的二次转化;通过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SOC的浓度,表明SOC与OC的比值分别为38%(PM10)和24%(PM2.5),霾日天气有利于SOC生成;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粗粒子、OC和EC是大气消光的主要贡献者,其消光贡献比例分别为33.1%, 22.6%,22.0%和15.6% 采用化学组分和相对湿度可以较好的拟合大气消光系数及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837.
以腐殖酸(HA)为原材料,通过络合铝离子改性处理,制备了新型除氟吸附剂(HAAl)。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能谱(EDS)对该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该吸附剂对水中F-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 H值为4~10时HAAl均对水中F-表现出较高的吸附能力,其饱和吸附量为60.606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描述,表现为化学吸附;共存阴离子Cl-、HCO-3和NO-3对氟的吸附影响较小,HAAl吸附剂除氟率可达85.99%,出水氟质量浓度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此外,HAAl铝不易脱落,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38.
研究了不同浓度腐殖酸和半胱氨酸条件下,铁还原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固态硫化汞的生物溶解和甲基化作用.结果表明,固态硫化汞的生物溶解量随加入腐殖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腐殖酸浓度为10mg/L时,固态硫化汞的溶解量约为3.35mg/L;在腐殖酸浓度为1~5mg/L范围内, S. oneidensis MR-1对硫化汞的生物甲基化率呈上升趋势,在5~10mg/L范围时呈下降趋势,其中生物甲基化率最大值约为10.55%;加入不同浓度半胱氨酸对菌株生物溶解固态硫化汞的影响不明显,但能增加S. oneidensis MR-1对硫化汞的生物甲基汞生成量,加速甲基化反应进程,使硫化汞的生物甲基化率提高至19.23%.该研究为自然水体生态系统中铁还原菌参与固态硫化汞生物溶解及生物甲基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39.
环境因素对针铁矿光解泰乐菌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正确评估抗生素的环境风险,了解抗生素在水环境中自然光转化的规律,考察了抗生素的初始浓度、pH值、离子强度及腐殖酸对针铁矿光降解泰乐菌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针铁矿光解泰乐菌素的速率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加,而与泰乐菌素的初始浓度及离子强度成反比;同时,腐殖酸的存在有助于光解作用,而且腐殖酸的浓度越高,泰乐菌素的光解速率越快.泰乐菌素在针铁矿上的光解作用可能包括溶液中的均相反应和针铁矿表面的异相反应两个过程.在评估抗生素的环境风险时,应当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其转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0.
腐殖酸对苯并三唑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腐殖酸)是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BT(苯并三唑)在HA上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和吸附热力学等内容,结果表明:拟二级动力学能较好地描述BT在HA上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吸附阶段和慢速吸附阶段,但主要以快速吸附为主;0~40min为快速吸附阶段,吸附总量占平衡吸附量的89.0%以上. 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模型,R2均在0.9996以上. 初始ρ(BT)为300.0mg/L时,温度由288.15K升至308.15K,吸附量从15.70g/kg降至11.58g/kg,减少了26.24%. 此外,ΔH0(吸附焓变)为-30.19kJ/mol,说明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ΔG0(吉布斯自由能变)小于零,说明反应是自发的. 吸附反应的Ea(活化能)为19.35kJ/mol,表明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