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2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639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3154篇
基础理论   785篇
污染及防治   191篇
评价与监测   152篇
社会与环境   8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南汇边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输运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南汇边滩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ao Collins泥沙概率输运模型探讨边滩的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和偏度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三者相关性较强;②边滩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表现为正偏,分选性较差,分选系数值集中在2左右,沉积物相对较粗(中值粒径大于0.01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没冒沙中部、南汇咀及卢潮港近岸,其它区域沉积物相对较细(中值粒径小于0.01 mm);③将 Gao Collins的泥沙概率模型和南汇边滩的动力与沉积环境结合表明,沉积物在东滩的净输运趋势是由北向南输运。由于南滩的动力条件相对复杂,因此南滩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2.
低溶解氧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太湖梅梁湾生态净化示范区内重建的沉水植物存在的腐烂死亡问题及伴随的底层水体溶解氧偏低现象,在室外模拟生态系统内进行了低氧对沉水植物(苦草)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沉积物类型如何,一个月的低氧处理(溶解氧平均值为1.6 mg/L)对苦草株重、株高、分蘖数及叶片数等指标的影响均不明显,对块茎的影响则较显著,表现为块茎数量与重量显著下降。对岸边沉积物处理组而言,低氧对苦草根系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根须变细且数量增加,根系活力明显下降,中心沉积物处理组则不显著。同时,低氧处理使岸边沉积物处理组的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显著下降、水体营养盐浓度上升,尤其是磷酸盐浓度显著增加,中心沉积物处理组的环境理化因子变幅则相对较小。分析认为,低氧对苦草生长的影响虽不明显,但对其种群扩张有潜在的不利作用;梅梁湾生态净化示范区内沉水植物的腐烂死亡,低氧的作用是次要或间接的。  相似文献   
53.
在昌江核电站运营前,研究人员对其附近海域做了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总β放射性调查,并与我国其他海域及昌江核电站周围的陆地环境做了对比。结果表明:(1)海水样品总β比活度范围为0.040~0.074 Bq/L,平均值为0.054 Bq/L,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近海、大亚湾核电站等海域相比,昌江核电站海域海水中总β放射性水平相对较低;(2)表层沉积物中总β比活度范围为257~925 Bq/kg,平均值为653 Bq/kg,研究海域沉积物中总β放射性水平与香港、青岛、阳江等海域水平相当;(3)海洋生物样品中总β比活度范围为8.7~63.8 Bq/kg,平均值为48.0 Bq/kg,海鱼类、虾类和贝类体内总β平均值分别为56.7 Bq/kg、63.4 Bq/kg和24.0 Bq/kg,鱼类和虾类明显大于贝类。本研究可为今后科学、合理地评价核电站运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4.
长江中下游的侵入岩体,尤其是燕山期的侵入岩体面广量大.它们与区内铜、铁、金等矿产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侵入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化学成分等对比研究后,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1、侵入体主要形成时代为135-95Ma,自西向东有逐渐变新的趋势;2、与成矿有关者多数是复式岩体,与铜矿化有关的主要是燕山早期侵入岩,与铁矿化有关的则主要是燕山晚期侵入岩;3、多数岩体受到过中、下三叠统蒸发岩层(膏盐层)的同化混染;4、岩体含碱质高,在Na2O-SiO2关系图上显示出二者没有相关性;5、侵入体中的铜有可能提供部分铜矿床的物源;6、岩石化学成分上某些组分的对比研究表明,成铜矿与成铁矿岩体之间、成矿岩体和无矿岩体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5.
长江中下游海相三叠系膏盖层中含有很大比例的大、中型铜(金)、铁、多金属矿床。膏盐层不仅是铜(金)、铁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之一,而且是部分成矿金属的矿源层;膏盐层还为燕山期岩浆提供部分钠质、钾质及挥发组分,影响岩浆演化的方向,改变了含矿流体的性质;另外,从岩体和矿床中金属硫化物中流同位素重硫成分的增高,说明在成者、成矿过程中,膏盐层是硫的供应者之一。因此膏盐层与铜(金)、铁、多金属矿床之间存在着特殊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56.

以店埠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校正后的相平衡分配法推导了店埠河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Cr、Cu、Zn、Cd、Pb)的沉积物质量基准(SQG)值,并分析了各金属结合相对不同重金属沉积物质量基准的贡献。结果表明:店埠河沉积物中Cr、Cu、Zn、Cd和Pb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分别为318.80、122.24、1 326.99、7.88和31.43 mg/kg;各金属结合相对不同重金属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的贡献存在差异,细颗粒物(粒径<63 μm)对店埠河5种重金属沉积物质量基准值的贡献率为24.49%~48.93%,其中对Cr、Zn和Cu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的贡献最大。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对Cu、Zn、Cd和Pb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11%、0.22%、50.13%和21.67%,主要决定着Cd的SQG。总有机碳和残渣态对这5种重金属SQG的贡献率较低,均不足3%。

  相似文献   
57.
本文针对地表水与沉积物生态环境损害类型与特点,详细阐述了地表水的环境质量、水生生物、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评估的过程与方法,讨论了地表水与沉积物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损害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恢复方案制定以及损害价值量化的重点内容,强调了地表水与沉积物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主要问题,为完善地表...  相似文献   
58.
排水管道沉积物雨天受冲刷而造成的河湖水体污染,已成为当前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面临的困境之一。深入了解管道沉积物及其沉积机制对水体污染治理至关重要。综述了管道沉积物的形成与特性,微生物或沉积物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的主要组分和相关性质对沉积物抗冲刷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排水管道沉积物主要是由污水携带的固体颗粒发生沉降而形成,主要包含底层粗颗粒沉积物、有机层和生物膜3类。由于沉积物中富含微生物并可分泌EPS,而EPS的黏性能显著增加管道沉积物的抗冲刷性。通过控制或降解沉积物EPS中的多糖组分,可降低沉积物的抗冲刷性能,有望为控制管道沉积物淤积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外控制管道沉积物淤积的方法主要包括离线和在线水力冲刷或机械清淤。今后的研究方向应着力在真实的排水管网中系统地研究沉积物耐冲刷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更为有效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9.
原位物理洗脱技术是一种应用于修复受污染的沉积物的新兴技术,但沉积物洗脱处理后对沉水植物萌发生长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模拟原位空气洗脱与原位水力洗脱2种典型原位物理洗脱技术,处理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研究洗脱对苦草萌发和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洗脱后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方式洗脱后沉积物中苦草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度以及幼苗的株高、鲜质量、根数、叶数等指标均优于未洗组,其中水力洗脱后沉积物中苦草的萌发生长状况最好,萌发率是未洗组的2.9倍,株高和根数分别是未洗组的2.29和4.76倍;物理洗脱后,沉积物中氨氮($NH_{4}^{-}$-N)与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等还原性物质浓度分别下降34.15%~35.19%和7.67%~44.89%,有机质浓度下降70.04%~77.90%,表层(0~5 cm)沉积物由强还原状态(ORP<-350 mV)改善至弱还原状态(ORP为-200~-100 mV);此外,沉积物中大粒径(50~2 000 μm)颗粒占比增至89.02%~92.84%,有利于上覆水中的O2向沉积物中扩散,促进苦草的萌发生长。原位物理洗脱尤其是水力洗脱后,沉积物的理化条件更有利于苦草的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60.
在黄大湖设置13个采样点,采集表层及柱状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浓度进行测定,分析黄大湖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及垂直分布,研究黄大湖沉积物营养盐来源,并对沉积物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大湖表层沉积物中TN浓度为1 112~3 277 mg/kg,平均值为2 016 mg/kg;TP浓度为547.19~784.43 mg/kg,平均值为651.84 mg/kg;OM浓度为5.21%~11.21%,平均值为8.6%;TN、TP和OM浓度空间分布较为一致,主要表现为西北部>东南部>湖心中部,浓度垂直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下降;沉积物中TN和OM污染比TP严重,且三者污染程度空间分布与浓度空间分布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TN和OM显著正相关,二者具有同源性;TP和OM无显著相关关系,二者同源性较差;沉积物中碳氮比(C/N)平均值为25.43,OM主要来自外源颗粒有机物的输入,柱状沉积物-20 cm以上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的增加表明沉积物中营养盐受近年来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