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61.
稀土元素La对油菜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La对油菜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菌活性、根系活力、POD活性等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或根施0.03-3mg/kg的La^3 对油菜的生长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增加;而高于30mg/kg浓度的La^3 对油菜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油菜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降低,POD活性增高。La对油菜的临界浓度为30mg/kg。  相似文献   
262.
高温胁迫下,油菜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可溶性蛋白质总量及热稳定性蛋白质所占比例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酸缓冲液预处理可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和较低的膜脂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263.
对湖北省的主要旱地土壤种植多茬作物后油菜生产锰毒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pH值较原土样下降了1.0个单位。除石灰性土壤外,其它中酸性土壤交换性锰明显增加,造成油菜对锰吸收过量,同时由于吸收过程中锰铁拮抗作用的存在,植株在土壤锰毒发生后吸收的铁量下降,使体内锰铁比上升。  相似文献   
264.
辣子草对3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入侵植物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不同器官、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水稻(Oryza sativa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辣子草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各器官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的影响依种类有差异,辣子草水浸提液在高浓度下对水稻、小麦作物种子萌发、根长和苗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油菜的种子萌发、根长和苗高则是在低浓度下促进高浓度下抑制。辣子草的化感效应为花序>叶>茎>根,表明辣子草的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265.
在干旱胁迫下,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大豆幼苗,连续处理5天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大豆保护酶以及大豆游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用壳聚糖处理的大豆幼苗保护酶活性明显比不用壳聚糖处理的大豆幼苗的酶活性高。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保护酶活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各实验组大豆幼苗SOD、POD、CAT及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外源壳聚糖使得大豆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得到了提高,使大豆具有了更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266.
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为平台,样方中胸径小于1 cm的乔木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14年连续3年的幼苗调查数据,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影响群落乔木幼苗存活的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探讨阔叶红松林幼苗存活影响因素及物种共存机制.结果显示:(1)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都有显著影响,适宜大树生长的局域生境可能同样也适宜幼苗的存活,幼苗在林冠开阔度较高和土壤中含有较高有效氮、全磷和全钾的区域存活率较高.(2)幼苗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较多的幼苗邻体会显著降低幼苗的存活率.2年生幼苗存活分析中同种幼苗邻体与幼苗存活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3)随着存活年龄的增加,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的影响逐渐增大.本研究验证了负密度制约效应和生境异质性对该温带森林乔木幼苗存活有着重要影响,各个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随着种子传播方式、年龄级以及物种而发生变化,证明群落多样性维持和物种共存会随着个体发育过程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67.
王志颖  刘鹏  徐艳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5):1430-1440
采用水培法,研究两个油菜品种华油2790(铝敏感型)和中双7号(耐铝型),在4个铝浓度(0、50、100、200μmol· L-1)和外源抑制剂Mersal(5.μmol·L-1)复合处理下,根系分泌柠檬酸、苹果酸、总有机酸和4种根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短期、低浓度的铝胁迫使油菜根系分泌的柠檬酸、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以及代谢相关酶活性总体上有所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铝浓度的增加,均有所降低.加入Mersal后,与单铝处理相比,柠檬酸含量下降,苹果酸含量增加,柠檬酸合酶(Citrate acid,CS)、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乌头酸酶(Aconitase,ACO)活性下降、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ase)活性有所增加.结果证明:抑制剂Mersal加重了铝毒对油菜的伤害,破坏了油菜根系代谢中有机酸对铝毒的缓解机制,且在铝敏感品种华油2790中表现更明显,油菜主要可以通过调节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增加苹果酸等的分泌,调控PEPCase的活性等来应对低浓度,短时间的铝胁迫,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铝毒害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268.
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施用氮肥(NF)、复合肥(CF)、有机肥(OF)和混合肥(MF)对1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 S.Lee)幼苗期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年施氮量为标准,设置低(L,0.3 g/桶)、中(M,0.6 g/桶)、高(H,0.9 g/桶)3个施肥水平,于2013年5、7、9月份分3次将各肥料平均施入各栽植桶中,施肥1个月后测定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酶活性指标,且最后一次同时测定桢楠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初步探讨施肥影响桢楠生长的同时对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果表明:(1)中氮水平的有机肥(MOF)对桢楠生长的促进效应最大,其生长量可以达到CK的2倍;且土壤肥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种优势可以持续到施肥后期(9-10月);(2)氮肥和复合肥对桢楠生长起到了微弱的促进作用,但不能有效提高甚至维持土壤肥力;(3)混合肥由于在氮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有机肥,与氮肥相比不仅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还显著促进了桢楠生长;(4)桢楠生长状况(苗高、地径生长量)均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故这两个指标可以有效反映桢楠生长状况.综合来看,中氮水平的有机肥是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69.
我国南方红壤区域普遍属于缺磷土壤,种植作物需要施用较多的磷肥,但添加磷对水稻-油菜轮作土壤中N_2O的排放影响并不明确.以潜江、咸宁两处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浓度的磷(0、15和30 mg·kg-1)和不同浓度的氮(0和100 mg·kg-1)进行室内培养实验,探究添加磷对水稻-油菜轮作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磷对土壤中N_2O的排放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但影响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土壤本身氮比较少的情况下,添加磷会促进土壤中微生物对氮的固定,降低N_2O的排放;在土壤中有充足的氮情况下,添加较少的磷会促进土壤中硝化微生物的活动,促进N2O的排放,但添加较多的磷同样会促进土壤中微生物对氮的固定,相比于添加较少的磷处理会抑制N_2O的排放;在土壤本身磷的含量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无论土壤中的氮源是否充足,添加磷仅对土壤中N_2O的排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0.
模拟酸雨对小麦和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济南市降雨中SO4^2-和NO3^-比例配制成模拟酸雨,研究其对玉米种子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在胚根没有突破种皮以前,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并无不良影响,有时还可加速萌发的进程。一旦胚根突出种皮后,较低pH值的模拟酸雨导致胚根死亡或严重阻碍幼苗进一步生长发育。模拟酸雨对小麦种子、幼苗活动有力产生抑制并生成危害的pH临界值为4.5,对玉米的pH临界值为4.0 ̄4.5。表明玉米对模拟酸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