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9篇 |
综合类 | 159篇 |
基础理论 | 54篇 |
污染及防治 | 20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磐石等四种泥炭脱除硫化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自采的磐石等四种泥炭,以硫化氢为试验气体,用同一套试验设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脱臭能力为比的试验研究。并由试验中总结出影响泥炭脱臭能力的物理及化学因素。 相似文献
172.
泥炭和褐煤对Zn^2+,Cu^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天然有机吸附剂泥炭和褐煤对重金属离子Zn^2+,Cu^2+,Pb^2+的单组分水溶液进行吸附研究。对吸附模型,吸附时间,不同吸附剂投放量,金属离子种类等给予表征,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73.
174.
水深和氮素是影响湿地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两者对功能性状的影响有助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下湿地植物的生长与分布趋势.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3种优势植物(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和燕子花lris laevigata)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水深(0、5、15 cm)和3... 相似文献
175.
无尾河下游湿地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尾河下游漫流区——向海地区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沼泽垂直剖面的精细采样,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重金属污染评价相结合,进行高分辨率剖析。在对其典型剖面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进行A1归一化的基础上,应用上下层比较法、富集系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富集水平及污染时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沼泽湿地沉积物表层已明显富集了重金属元素,达一定污染水平,这显示近20a霍林河流域上、中游人类活动对下游湿地的扰动增强。 相似文献
176.
闽江口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8月,采集闽江口鳝鱼滩3个典型潮汐沼泽植被带0~30 cm土壤样品进行15 d室内厌氧培养实验,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温度(20、30和40℃)下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探讨了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探讨了温度和植被类型对土壤甲烷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时短叶茳芏、芦苇和互花米草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值分别为0.034,0.057和0.608μg·g-1·d-1,30℃时其均值分别为0.127,0.402和0.928μg·g-1·d-1;40℃时其均值分别为0.608,1.144和2.447μg·g-1·d-1.随温度升高,3个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表现为显著的指数增长趋势,40℃培养条件下的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累积量显著高于20℃和30℃(p0.05);温度升高对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温度和植被类型对河口区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均具有显著影响(p0.001),且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01). 相似文献
177.
178.
本文记述了沼泽田鼠的形态及生态习性,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总结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了沼泽田鼠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7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11)
以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聚集区若尔盖泥炭沼泽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可溶性总铁浓度,并开展利用钙盐去除DOC的对照实验,研究泥炭沼泽区水体中对高含量溶解态铁的地球化学成因。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水体呈碱性,其可溶性铁浓度远高于世界上其他非沼泽性河流和沼泽性河流。随着钙盐的加入,水样中有机质浓度显著下降(n=23,P=0.019 3<0.05)。水样中可溶性铁和水溶性总酚的浓度无显著下降(n=23,P铁=0.168>0.05,P酚=0.069 6>0.05)。结果证实,泥炭沼泽源酚类物质是水体中铁离子的主要有机配体。因此,若尔盖泥炭沼泽区碱性水体中高含量溶解性铁的地球化学成因与沼泽释放的大量酚类物质与铁离子的络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0.
为了提高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在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对开放环境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活性,分别应用紫外线B、臭氧、磁场协同沼泽红假单胞菌对苯酚溶液及炼油厂含酚废水进行降解试验,比较不同协同方式的作用效果.试验得出:在三种方式的协同降解过程中沼泽红假单胞菌的生长量、脱氢酶活性和苯酚的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紫外线B协同沼泽红假单胞菌降解苯酚的处理与对照比较,菌体生长量增加了33.53%,在对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增加了10%,降解72 h时其脱氢酶活性增强了31.77%.协同处理对人工废水和炼油厂含酚废水的降解效率都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紫外线B、臭氧、磁场能促进沼泽红假单胞菌的生长,增强其脱氢酶活性,提高对苯酚的降解.紫外线B、臭氧、磁场协同沼泽红假单胞菌在降解苯酚过程中,沼泽红假单胞菌对开放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