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4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水化学监测,将莱州湾南岸平原埋古河道带及冲只扇层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分为3大区域,即北部的全咸水区,中部的咸淡水过渡区和南部的全淡水区,在3个系统的埋古河道带风的全淡水我,仍有水化学特征的南北向差异,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具有年内及年际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超埋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及其控制方法,利用功效系数法分析隧道施工时的风险程度,结合有限元软件模拟交通荷载作用下隧道的变形特征,并探究不同开挖方法及支护条件下隧道变形情况,最后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荷载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施工时应采取管制措施;隧道下穿段施工风险较大,应采用双侧壁...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减震层厚度对减震效果的影响,以某城市埋双连拱矩形隧道工程为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比分析50,100,150 mm 3种厚度减震层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施设50 mm厚减震层时,边墙收敛减小14.90%,最大、最小主应力最大值分别减小13.96%和9.59%,最大剪应力减小3.22%,最小安全系数最小提高23.13%;施设100 mm厚减震层时,边墙收敛减小6.63%,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减小14.70%和11.90%,最大剪应力减小4.56%,最小安全系数最小提高41.39%;施设150 mm厚减震层时,边墙收敛减小4.65%,最大、最小主应力最大值减小幅度较大,其中最小主应力最大值减小了14.03%,最大剪应力减小6.17%,最小安全系数最小提高42.72%;施设100 mm厚减震层优于50 mm和150 mm厚减震层。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埋双连拱矩形隧道的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房式采空区留设大量不同尺寸煤柱,采场覆岩结构复杂。为了研究霍洛湾矿埋2-2煤层房式采空区覆岩结构特征及其对下位3~(-1)煤层开采的影响,应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确定了2-2煤层房式采空区覆岩结构类型,揭示了不同类型覆岩结构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其对3~(-1)煤层矿压显现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2-2煤层房式采空区覆岩结构分为房柱稳定覆岩结构、房柱失稳覆岩结构、20 m煤柱覆岩结构、50 m煤柱覆岩结构4类;在房柱稳定、房柱失稳覆岩结构下3~(-1)煤层处于卸压状态,垂直应力降低8%~14.3%,在20 m煤柱、50 m煤柱覆岩结构下3~(-1)煤层处于应力集中状态,垂直应力增加5%~32%;揭示了3~(-1)煤层开采时不同覆岩结构下工作面超前支承力分布特征,在20 m煤柱、50 m煤柱、房柱稳定及房柱失稳4类覆岩结构下超前支承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4.10、3.85、2.76、3.62;不同类型覆岩结构下3~(-1)煤采场覆岩运动特征稍有差异,房柱稳定、房柱失稳覆岩结构下3~(-1)煤层工作面来压步距为12~14m,20 m煤柱、50 m煤柱覆岩结构下来压步距为10~11 m;相似模拟表明,3~(-1)煤层过20 m和50 m大煤柱时,煤体发生弹射现象,预计实际开采时工作面可能发生动载矿压等动力灾害。  相似文献   
75.
浅埋厚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支护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神东矿区埋厚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巷道维护效果不佳等问题,以神东矿区某矿105工作面胶运顺槽为工程实例,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巷道围岩破坏机制和围岩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是巷道塑性区内圈松散破碎煤岩体;巷道顶板、副帮、正帮松动破坏范围分别为3.42 m、1.51 m、1.36 m;巷道锚杆锚固段未全部处于深部稳定煤岩体中,锚杆锚固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是导致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锚固失效的根本原因。基于巷道围岩松动圈实测和数值分析结果,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现场应用表明,巷道支护方案优化后,锚杆支护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巷道表面位移降幅明显,巷道维护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6.
地下水浅埋区某加油站特征污染物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于埋区加油站储罐与地下水密切接触,更加剧储罐的腐蚀。为揭示加油站渗漏的典型污染物石油烃(TPH)、苯系物(BTEX)、萘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在该水文地质条件下的迁移变化,在埋区某加油站开展了平、枯、丰水期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在水平分布上,TPH、BTEX、萘基本相似,均在加油岛附近形成高浓度区,而MTBE则更易随地下水流动而迁移,呈现出不同的污染晕。在垂直分布上,地下水的水位变动是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7.
埋条件下的煤层开采,受上覆岩层移动影响而呈现与深埋煤层明显不同的特征.本文以神府矿区某矿1301工作面矿压观测为工程背景依托,应用“三量法”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以工作面三个测区支架荷载和活柱下缩量为重点分析.研究表明:该工作面来压动载系数为1.5 -1.6,来压期间支架压力比平时大1- 13MPa;初次来压持续时间长,初次来压步距在55.9-56.3m,三个测区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4.6 - 17.6m;且三个测区观测表明:中测区由于受工作面两侧煤壁影响较小,矿压显现程度同上下测区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8.
通过原位实验,对埋深黏土包气带中氮的迁移转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实测地下水埋深介于145.9~173.6cm,地下水毛细上升高度计算值可达297.0cm,土壤含水率除表层外介于0.30~0.45cm3/cm3;NH4+-N和NO3--N在地面以下155cm含量最高为1.43,23.00mg/kg,超出背景值1.13,21.05mg/kg;包气带含水率近饱和条件下,粘土对氮污染物迁移阻滞作用减弱,NH4+-N和NO3--N在1d内自地表迁移至155cm.埋深地下水减弱了黏土对氮污染物运移的阻滞作用.埋深地下水减弱了黏土对氮污染物运移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79.
阅读流行和深度介入,对党报经济报道造成了巨大冲击。置身于阅读时代,党报经济报道必须增强阅读兴趣,实现自我救赎。通过抢抓经济政策的唯一落点,做深经济现象的二次解读,细化经济信息的定向服务,提供经济走势的权威导航,不断强化党报经济报道有用性,提升读者阅读期待。同时,大量运用热点议题的主动设置、敏感话题的互动阐释、实践难题的及时解答,在主动参与和互动影响中,完成党报经济报道对阅读的借鉴与超越。  相似文献   
80.
赣东北地区构造复杂 ,可以划分为扬子地块、浙西地块和南华造山带等三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 ;通过对该区微古化石资料的系统整理 ,发现不同构造单元中所产微古化石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别 ,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具有各不相同的演化历史及特点 ;同时通过对扬子地块中发育的大面积变质岩系中微古化石资料的整理 ,其微古组合时代主要为蓟县纪—青白口纪 ,结合岩石地层及其它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 ,认为扬子地块中大面积出露的变质岩系时代为中元古代 ;这一结果对研究赣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